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为乡土立言——散文诗集《低处》漫读杂记

2015-04-05 zgycgc

 深冬的黔北高原,似乎总在古旧而静寂地更换着自己起伏的方式。层峦带来的忆念与遐想参差闪烁,天穹高远,一如既往。这确乎是值得遐想与忆念的时刻:大鸟振翅欲起,曲折河声被重新镌刻在苦乐与冀望间,一种身影卷过山墙,土回到土粒的光芒中……有人慨叹,追缅;有人遗忘,放弃;有人俯首,有人眺望。在我们安身立命的这片崎岖之土上,有人点数生存的热辣与艰辛……当甘苦不期而至,有人寻找着超越甘苦的种种可能。而寄身于黔北丛山深处的伍小华,正是这样一位在“低处”不懈寻找着生命隐秘痕迹的苦吟者。

  伍小华的苦吟源自于脚下的黄土及萦绕于这片炽热厚土之上的袅袅烟火。作为高原之子,这个略显羸弱的汉子有着异常执拗的坚毅与挚爱。他的笔饱蘸着对土地、岁月及生存的敬畏、质询和企盼。对他而言,“苦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书写方式,更是融入到骨髓深处的一种最为基本的生存态度——这片山地命定的诗意绝不能背离或放弃。

  伍小华的吟唱是真诚、朴实的——贴着有热气的生活写作。为乡土立言,为土地上不懈生息的人写真、传神,一直是伍小华所追求和坚持的创作要义。也正是在这样的追求与坚持中,伍小华用一系列掘之于山田水风间的带着赤子情怀的征象与韵律,努力建构着一个属于自己的诗意世界。

  伍小华善于正视平淡的生活,善于盯着细处去写,善于去发现和寻找生存最具暖意或硬度的意蕴以及颖悟。于是,“拳头大的鸟巢”所引发的“假想”虽然涉及到希望、理想,或飞翔,但更多的却仍然是诗人对平凡乡土的深沉之爱。“在这时,如果有一个人再诗意地想:把那只鸟巢,再想象成别的什么,例如一颗安放在槐树深处的心脏。真要是那样,也许不久,那枝筑有巢的树桠,定会有一种沉实的跳动之音。”仔细吟哦,你会真切品咂到诗里所传达出的那份源自乡土的悸动,已实实在在撑满了“日子的缝隙处”。

  翻读《低处》,可以看到伍小华对乡土与人生的打量、思考,呈现着两种看似不同而又互为依存、互补共彰的角度。一种是直接叙写乡村生活,即其所谓“风从山村吹来”、“我体内的那个村庄”。在这些乡风煦然的诗篇中,充满了美与善、温情与颂扬。这是对传统意义上人文乡土的新颖再现及诗意提升——吾土吾民,大苦小甘,无不蒸腾着一份有滋有味的烟火气象,寄托着诗人对衣胞之地的感恩与虔敬。于是,我们可以在诗人的絮语中,掂试出“一棵草的力量”,倾听万物骑着阳光、赶着露水、提着一串心跳奔跑的“乡村童话”;或同诗人一起,去缅怀和冥想那许多正在消失的乡村物事,诸如农具、礼俗等等,当然,还有亲情与怀念,还有追忆与愧疚。

  诗集中的“小城缝隙里的乡土”专辑,则体现出了伍小华对乡土的另一种凝视与思考。这大都是一些抒写农村人进城打工、谋生的诗篇。与那些直接叙写乡村生活的诗作不同的是,这些诗的调子渐渐变得低沉、忧郁、凝重,甚至有些愤激了。“泥们都外出打工了”——在近数十年的城乡变迁中,一茬又一茬野草般涌向城镇的农民工们,用他们野草般坚韧的力量撑起了时代不可或缺的某种亮色。但他们咀嚼的苦辛也是最多最深的,活“在底层”,立足“低处”,他们也有着野草般漫无边际的疼痛与艰难,有着试图言说的种种哀伤和泪水。今天,当人们把眼光投向他们时,他们的卑微与执着,他们的勤苦与酸辛,他们的失落与无助,他们的奉献与善良,仿佛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无法剜去的一道道特殊徽记。但他们没有理由被忽视和省略。诗人在乡人们“别处”的生活里,默想,倾诉,叩问。同时,诗人也在质疑,警示,呐喊:我们到底还漠视过这片乡土上震颤不休的哪一种苦乐?哪一份艰辛?“天未亮,我体内的那个村庄,它早已醒来。”可业已醒来的村庄,又还将拥有怎样的迢遥与旖旎?——其声微茫,却依然闪射着太阳般炽烈的光芒,有着刀刃般冷峻的锋利。

  伍小华的诗意始终是坚劲执着的。这“低处”的吟唱也是给人以信心和爱意的吟唱,它不捉影跟风,不媚雅逐俗,它有着泥土黝黑的热度与山峦卓然的质地。在《收割后的土地》中,诗人说:“收割后土地,我站在她的肩头极目远眺:母亲是那样的虚弱而真实。我的昨天,忽然消失在一种博大与无私中。同时,我全新的未来,正以山脉走向绵延起伏……”

  的确,未来值得期待,未来也注定会是全新的。因为诗人心里,总装着这“天底下最无私的爱与温暖”。因为此时此刻,弦月下的高原,正在诗人不懈的寻觅与坚守中,随无边风声,静静地绵延,起伏。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