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流行歌词

经典学习点滴

01-08 xbco6mWz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从经典教育到经典学习 小书起名为《经典学习点滴》,而不是《经典教育点滴》,是受到《礼记学记》一点启发. 《学记》被看做世界教育学的奠基性著作,但是不称为《教记》,而是称为《学记》,是看重学习,而不是教育.《礼记曲礼》也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来学,是我
从经典教育到经典学习
小书起名为《经典学习点滴》,而不是《经典教育点滴》,是受到《礼记·学记》一点启发.
《学记》被看做世界教育学的奠基性著作,但是不称为《教记》,而是称为《学记》,是看重学习,而不是教育.《礼记·曲礼》也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来学,是我要学;往教,是我要教.态度不同,结果也就大不相同.经典教育在海内外开展十多年,现在越来越感到,其实质,更多的是经典学习,民间自发自主的学习,个人自发自主的学习.否则容易变成灌输和说教,坏了大事.
这里收录的文章,是我投身经典教育过程中学习经典的一些体会.虽然其中称经典教育的多,称经典学习的却少,但是这个集子还是称为《经典学习点滴》,落脚在学习上,表明作者的一点转变.虽说"经典教育"在作者眼里,本来就侧重自我教育,而不是教育别人,但还是不如"经典学习"来得直截了当,来得亲切.
"学学半",效学半,教学半,《学记》里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太极关系,一种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关系.虽然如此,也不是没有重心.正如《礼记·大学》,先讲修身,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讲到修身,然后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格,致,诚,正,修,这五项是"明明德",是学习;齐,治,平,这三项是"亲民",是教育.八项合起来是止于至善,其中五项是学习,占大头.而且"亲民"的实质也是"明明德于天下",是激发人人自明其德,还是自我修身,自主学习.所以叫做《大学》,而不是《大教》.
2006年,山东工商学院正式启动了《经典导修》课程,一是开作公共管理学院的必修课,一是开作全校选修课.有一天我上《中外文化经典导修》课,让同学们按照"自我设计与开发"的方式展开自学的自我设计.有同学设计了自修计划,另有同学不同意,说既然名叫"经典导修",就是要让老师多多引导多多讲课.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我们的《经典导修大纲》,本来也说明了:导修导修,最终是自导自修."诚者,自成也;而道,自导也."《中庸》也是这种教学态度.但是,一般人看到"教育",就想起教育别人和被别人教育,而不是自我教育.同样,一看到"导修",就想起引导别人和受别人引导,而不是自我引导.可见名称还是重要的.
还是那堂课,有同学说:"我已经选修了《自我设计与开发》课程了,没想到《中外文化经典导修》课程怎么也要《自我设计与开发》 早知道这样我就不选《中外文化经典导修》了."其实,自我设计与开发,也就是格,致,诚,正,修,简称修身,是经典学习的核心,"大学"的核心,Great Learning's Core.我们学《自我设计与开发》做什么呢 就是学会修身,学会明明德,然后有本事去帮助别人自学,去亲民,也就是帮助别人明明德,帮助别人自修,自我设计与开发.学会了自我设计与开发,就会时时处处事事自我设计与开发.如果在《自我设计与开发》课程上打了百分,到《中外文化经典导修》课上不知道怎么自我设计与开发,那只能说明《自我设计与开发》课程还没有学好.每门课程都应该自我设计与开发,才算成功,才是"大学".这样读下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中国,创新世界就有希望了,人人都有创业精神了,人人都乐于敢于善于创建自己的一份事业了.
真正的"大学"是没有边界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都是大学的教学,研究,生活和社会服务.将大学师生的活动舞台看成整个社会乃至宇宙大自然,就理所当然的.《中外文化经典导修》和《自我设计与开发》,初期就是在大学围墙之外的企事业界做过教学实验的,今后还将继续在企事业界深入推广,使大学生成为事业就业创业的主人,使企事业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每个大学人的目标,是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目标.
为增加经整体感,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本文集请入了企业界人士刘征兄的《学子规》和《善知识经济操作方案1:某某素食联开店的分配模式(摘要)》;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傅志明老师的《经典教育实施方案2:公共管理学院经典导修方案(摘要)》.另外还请傅志明老师为全书做序.特此致谢!
刘克苏
2006-9-14
大势篇第一
经典教育在海内外开展十年有余.下面的文章是笔者在设计,参与其中的一些活动时所作,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经典教育向前推展的大致轨迹和基本态势.
需要一个和生行动
"生生之谓易",天地生人,以和为贵.和可以生万物,不和就麻烦了.和是生命的法则,自然的定理."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仙鹤荫处一叫,小鹤随即应和;而今我有美酒,定当和你分享.《易经·中孚》之卦,唱出一派祥和.这便是和生之美了.
《国语·郑语》中,记载了西周末思想家史伯对郑桓公的忠告:"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史伯是告诉郑桓公一个道理:和,才能生万物;同,就难以为继了.什么是和 史伯说,"以它平它",用一个东西和另外的东西搞平衡,搞中和.凡事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就是平,就是和.这是一个过程,需要费一番功夫,需要创作.油盐酱醋水相互调和,出美味.1,2,3,4,5,6,7七音协调,或者说宫,商,角,征,羽五音协调,出音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调和,就出彩.老天,大地,生物,人类相互和谐,就生生不息.如果水中加水,做不出汤;盐中加盐,出不来味;红中加红,出不了彩.这都是"以同裨同",结果什么都成不了,"尽乃弃矣".所以,用土和金木水火参杂起来,可以成万物;让农工商学兵携起手来,可以平天下.
用金木水火土相杂,以成万物,就是搞生产.生产的水平有多高 需要衡量.人们发明了GDP后,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家庭的生产,都可以衡量了.GDP的英文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s,中文一般译为"国内生产总值".但后来发现,既然domestic 在英文中还有"家庭的","地区的"含义,不止是"国内的",那么衡量某某省,则"某某省GDP"就要说成"某某省省内生产总值",而不是"某某省国内生产总值".当然进一步还有人均GDP,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省内生产总值,衡量人均的发展.不过人均反映不了个性,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一个独一无二的GDP.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也应该有家庭GDP,企业GDP.GDP的作用很大.
搞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了GDP的不足.GDP是干什么的呢 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生产的最终成果的.时期可以是一年,一月……范围可以是一国一省……生产的成果可以是产品和服务.然而早在1968年,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弟弟,前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在1968年竞选总统时就说过:"GDP漠视工厂的正常运转和街道的安全.它不包括诗歌的优美,婚姻的稳固,公开辩论的智慧或公务员的公正性.GDP既衡量不出我们的才智,也衡量不出我们的勇气;既不能衡量我们对国家的感情,也不能衡量我们对国家的热爱.简言之,除了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衡量一切."也许人们会拿出街道安全和工厂正常运转的指标来,放进GDP里,但是,诗歌的优美,婚姻的稳固,辩论的智慧和对国家的热爱,的确是难以衡量的.而这都是"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似乎在说,GDP对我们的生活没有意义.更准确地说,它似乎和生活的意义无关.
有人对GDP做了一番考核,发现:
GDP不衡量社会成本.比如一个企业砍伐树木,GDP增加了,而由此加速的荒漠化,其成本却由社会来承担.
GDP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只看最终成果,花了多少代价,采用什么方式,不管.几个国家的万元GDP,其能耗可能相差2-3倍,4-5倍甚至更多.
GDP不衡量生产的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有个著名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好极了!"GDP说.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整理行道树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
GDP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房子修起来,可能没人住;机场建起来,可能没旅客;工厂扩建了,可能没活干.尽管如此,GDP却增加了.资源配置其实也是生产,是个宏观生产问题,需要有效的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
GDP不衡量价值的判断,例如社会公正,例如幸福.这里的"价值",显然不是指"经济价值",应该是指除经济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比如社会价值:公正.比如生活价值:幸福.当然还有生态价值,人的价值,人文价值等等.
GDP不衡量分配.因为GDP是个生产总量指标,不是分配指标.贫富差距,就业失业状况等社会保障问题,甚至财富的国际分配,GDP都不反映.
例举了GDP这么多毛病,学者们对它却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GDP本身并没有错,它就是一个数字罢了.所谓GDP的毛病——有人说——其实是我们人自身的毛病.以人为本,人的毛病理当归咎于人,不能怨天怨地怨数字.基于这种爱心,人们把GDP请到新的领地里,让它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经过这一番资源重新配置,GDP开始立新功,开始催生绿色GDP,人文GDP,乃至全面幸福GDP.在一团和气中,GDP这棵树生机勃发,开始繁衍为GDP森林.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GDP的诞生,成长和新生的历程说明了这一点.和气生财,和心生慧,和悦生福,和生就是生产力.
和生的能力人人具备.一个人为什么放弃某个高薪的位置而自愿低就 因为她看中了自己的绿色GDP:工作环境的人际和谐;看中了自己的人文GDP:自己特长的最大展示,个性的最大发挥,人格的最大丰富.她宁愿将自己的"GDP-工薪"降低一些,以换取全面幸福GDP的最大值.她有效地实施了个人GDP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了个人GDP森林的生态环境.
一个人还有自己的微生态系统.由十万亿细胞组成的一个人,身上的微生物却以百万亿计.每个人都是一个生态王国,每个人都需要个人特色的绿色GDP.她要跟自己达成和解,需要自己的人文GDP.她要学会不跟自己作对,学会尊重自己,爱护自己,警醒自己,提高自己.这个自己,是包含了自身数以百万亿计的微生物的.这样,个人的绿色GDP和人文GDP也就达成了和解.吃什么,喝什么,都需要讲究了.
说到吃喝,就和厨房和餐厅有关.一家餐厅也可以和生,可以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生命和平共处.生命就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就是人,就是整个生态——大生态和微生态,甚至就是整个宇宙.宇宙是有生命的,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没有哪个儿女可以不与母亲和生的.和生是处处需要的.一家餐厅人人和自己和生,人人和他人和生,她的绿色GDP和人文GDP就高,全面幸福GDP也高.餐厅从事的餐饮业直接和农业有关,餐饮需要和农业携手同行,甚至与百业和合,促进百业兴旺.从发展趋势看,就是要关注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与它们共生共长.农业是餐饮之本,关注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可以正本清源.这一切的工作中都蕴涵了教育,蕴涵了智慧的启迪,素质的提升和真实幸福的追求.教育餐厅的诞生和发展,是自然而然的.她应该是一个乐园,一个和善,和美,和乐的家园,幸福的家园.
所以,和生行动是需要的.
(2004-4-19)
上大学·拜大师·读大书·做大人·创大业:"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启动仪式致辞
2005-4-27晚,于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在一所百年大学启动,具有启示意义.
百多年前,这所学校崛起于民族危难之际.百多年后,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在这里起步.
百多年前,我国海外留学大潮突起.百多年后,我海外留学潮持续高速突进,1978-2004年达到81万人的空前规模.与此同时,归国留学生递增势头加速,达出国留学生三分之一左右;各国来华留学生也大抵与我海外留学人数持平.
百多年前,中国人学外语热忽然兴起.百多年后,中国人学外语热持续高速升温;与此同时,世界汉语热经过若干年的蓄势之后,业已进入热情奔放期,十余年来,参加我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每年递增40-50%,学汉语的外国人已达3000万左右.
然而,我们遇到了瓶颈.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全球汉语教师紧缺.
据国家汉办提供的数据,马来西亚需要汉语教师9万人,印度尼西亚需要10万人.那么全球的需求量该有多大呢 而2005-2006学年度,国家汉办只能派遣42名汉语教师分赴32个国家.
这个瓶颈,对于一所享有百年盛誉的师范大学来说,是一道绕不开的试题.和大家一起突破这一瓶颈,是我们当仁不让的使命.
催人深思的是——
海外汉语热,是在国内中文系门庭冷落的时候出现的;
就在中国大学生以主要精力学习英语的时候,各国学汉语的人数却在激增,而大量中国人的汉语水平却差强人意,难以胜任出国任教的要求,很多人连祖宗的经典都没有听过,没有摸过,甚至一看见就头大;
就在中国大学毕业生猛增,甚至出现就业问题的时候,世界各国却对中国汉语教师翘首以待,求贤若渴,甚至望眼欲穿而不得如愿;
就在许多中国人经过多年汉语学习和考试却未能通过汉语关,不能顺利阅读本民族最优秀的古典,难以汲取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甚至不能用自己的母语流畅书写的时候,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也因为陷入僵局而面临一场激变.因为即使经过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几年学习和四级六级英语考试拿了高分,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令人遗憾,既不能直接读英文原着,也不能顺利说话和书写,更不用说深入英语民族的元典精神,实现世界各民族精神的高层对话和交流了.
如果说,上述瓶颈问题令人忧虑,那么令人欣慰的是——
近些年来,有一种精神正在复兴,有一种自信正在传播;
这种精神来自于人类元典,首先是中国元典;而那份自信,则首先来自于中国儿童,尤其是牙牙学语的那一群.他们分布在中国百余座城市,十年之内已达数百万之众.
这些孩子告诉我们:原来我们的汉语如此容易学习,原来我们的古代经典如此容易进入,原来古代汉语和白话汉语可以同样轻松地学会;原来英语乃至任何一种外语,都可以如此轻松地学会;
他们告诉我们:师资不成问题,让我们大家都以经典为师好了;以经典为师,大人小孩老师同学都能找到最好的教师了;
他们告诉我们:师资不成问题,因为直接诵读元典,就是拜圣贤为师了;我们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一切圣贤请进我们每一个家庭,教室,社区,车间和办公室,这是任何一所大学采用别的方法所无法请到的;
他们告诉我们:师资不成问题,因为,在诵读圣贤"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导时,人人为师,事事为师,物物为师的礼仪和智慧也激发出来了;
他们启示我们:经典诵读,除了可以使语言学习获得高起点,人格养成获得高养分,更可以让二者"毕其功于一事";
他们让我们想起:就在这里,就在今晚这一"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启动仪式"隆重召开的学府里,曾经有过一批名师大师;这批名师大师的造就,都有一种古已有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学习方法起过作用,那就是经典诵读;这批名师大师的名字,我们记得有李大钊先生,鲁迅先生,梁启超先生,钱玄同先生,范文澜先生,侯外庐先生,白寿彝先生,钟敬文先生,启功先生,等等;
我们希望:就在今晚,就在此刻,当我们满怀崇敬的心情念诵他们名字的时候,他们能够听得见我们的心声;
我们想说:先师,我们想和你们一样,亲身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妙境,品味"诵经千遍,下笔有神"的自在,开启学贯中外,思接古今,神运未来的胸怀.
我们想要告慰先师——
中国的骄阳正在升起,
你们的梦想正在实现,
你们传承的大学之道正在复兴,
上大学,拜大师,读大书,做大人,创大业——乃是我们的使命.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我们的,泰戈尔是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的.
孔子,老子是世界的,司马迁是世界的,我们是世界的.
世界是我们的.
Plato and Aristotle belong to us, Tagore belongs to us, and the world belongs to us too.
Confucius and Laozi belong to the world, Sima Qian belongs to the world, and we all belong to the world too.
And, the world belongs to us.
(2005-4-27)
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发起者:
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学社
清华大学西麓学社,钟铎社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
中华书局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出版基金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山东工商学院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
北京百合素食坊
记住2005
2005年是值得记住的.
这一年,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四海教育)在中华书局设立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出版基金",并和中华书局联合推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丛书".这次出版的是第一辑,重点是儒家经典.
作为诵读工程的辅导,《中华活页文选》的《快乐读与写》,也即原来的小学版,将加以适当调整,加入经典诵读的有关内容.还有成人版,教师版,初中版和高中版,都将逐步适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全面开局.比如4月,在中华书局,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等机构的鼓励下,由山东工商学院(山商),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学社,北京百合素食坊(百合)等共同发起的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在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后,成人版的《中华活页文选》就在考虑如何有所作为.其实,成人版也可以对参与经典诵读工程的大中小学的学生家长有所帮助.
与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相伴的,是大学生经典导修课程,在山商也已开设.在四海教育的支持下,山商于今年3月设立了经典教育研究中心,全面展开海内外经典教育的各项研究,参与各类经典教育设计和实验.进入6月,四海还协助山商设计《大学之道》,作为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内部交流的报纸,将为大学生经典教育提供一片活动园地.大学生经典教育,除了诵读中外经典,还要多做创造性思维和礼仪训练,为此,百合在四海教育规划下,推出了百合杯全球辩论赛,其理念是"经典修习,重在普及;礼尚往来,不分等级".由于赛事在大学,企业以及大学和企业之间进行,经典教育在企业界乃至各类社区的推广,都是水到渠成的.
经典教育——classical education,作为组织文化(机关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建设的灵魂工程,其实验已经好几年了,如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工商所的"现代修身",百合以经典育人为宗旨的"学习餐厅"建设.这类工程目前正在深入拓展中.工程将把机关和企业变成真正的大学,于是,机关,企业和大学的边界变得模糊了.这是学习型社会的一大特征.经典教育是大学习:GREAT LEARNING.哪里有经典教育,哪里就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GREAT LEARNING.由于"大学"或者"经典教育"作为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内核,学习型社会也就提升到"经典学习型社会","大学型社会"的水准.
经典学习,除了经典诵读,经典导修和明德开慧的辩论赛,还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年初即2月1日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虽然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但其基本精神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就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此四海教育和百合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给大学生,甚至中小学生,幼儿园童子,提供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做了若干小范围实验.
上述各类活动都以经典教育为内核,以善知识经济为理念,致力于天地人类的和睦共处,循环共生,生态平衡,统称为"和生行动",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和,协和——这一伟大的中华精神,具有神奇的生产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太和——这一伟大的中华精神,具有不可思议的原创力.
中华书局就是这种不可思议原创力的产儿.那时候的中国何其羸弱!可是,1912年冲天长啸中诞生的中华书局,却在那个急需民族原创力的年代肩负起了"开启民智"的使命.在这一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书局,她的拓荒人陆费逵(伯鸿)先生麾下,曾经聚集了梁启超,于右任,范源濂,马君武,田汉,张闻天,潘汉年,徐志摩,钱歌川,陈伯吹,张相,舒新城等风流人物,推出了《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颇有影响的常销书,编辑出版了《大中华》,《新中华》,《学衡》,《中华学生界》,《中华小说界》,《小朋友》,《中华故事》等2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一时使书局成为出版业翘楚.1958年天降大任,书局成为古籍整理出版的国家级出版机构,以20年的定力,组织整理,出版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等一批扛鼎之作,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今天,书局携手四海教育,投身到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复兴大业中.面对海内外的汉语学习大潮和中华文化学习热浪,"肫肫其仁"的中华书局,将有"渊渊其渊,浩浩其天"的感怀否 当2012年百岁诞辰时,书局仍然有万岁童子老聃的天真烂漫和虎虎生气否 我们听到了那一天《爱我中华》的浩歌了吗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未来是值得期盼的,更是值得开拓的.中华就是理想,中华就是奇迹.让我们记住2005.
(2005年7月)
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何等幸运啊!
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何等幸运啊!他们要亲手建设一个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中华!
他们的目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专注,唯恐看不到人家的优点,唯恐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他们潮水般地涌向海外,一心要学习一切国家最好的东西.她的海外留学生规模空前,修学的科目无所不有.这一点,即使历史上以好学著称,以开放闻名的大唐盛世,也难以企及了.
他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工作中的学习——
这是一个海外企业涌向中国,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时代.对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其国际化的要求,决定了企业学习的国际化,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其海外业务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向各国学习步步升级的过程.从当地融资提升到当地融智,就是这一学习任务的两篇大作业.这两篇大作业,尤其是后一篇,处处都触及到各国经典文化的层面.个性化的服务迫使海外的中国企业家在想:"晚上8:00会晤……那位从小将《圣经·马太福音》倒背如流,将百科全书全文熟读的美国A公司CEO,那位将半部《论语》熟练诵习并善加应用的韩国B企业老总,那位从小将《古兰经》全文背下的伊朗C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我该向他们各自请教一些什么问题呢 ……"总之,在这样一个时代,从工作和生活中向各国人民学习,中国人是空前地方便了.
这是一个外国人来中国大旅游,中国人出国大旅游的时代.过不了多久,在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数,出国旅游的中国人数以及旅游产值等方面,中国都将跻身世界旅游大国的前列.各国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乃至其背后的形而上学和民族精神,处处都触及到各国经典文化的层面.无论是组织外国人来华旅游,还是组织中国人出国旅游,一个善于高位设计,通盘运作的中国旅游企业家,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决策:"这次赴希腊的中国旅游团领队小程,如何将希腊游客请到中国曲阜参加国际孔子文化节 她上次的印度文化之旅非常成功,在组织中国人赴印旅游的同时,就签约了若干印度旅游团来华,因为她对印度文化有深度了解,熟悉一些印度文化的根本经典,比如泰戈尔,《奥义书》,又比较熟悉中国的唐玄奘和《大唐西域记》,《西游记》,以及从印度引入的佛家文化,又喜欢思考儒释道在中国的互动演变关系.但是她对希腊文化的修学还不够,亚理士多德和柏拉图刚刚在读,不知道她这次能否胜任 毕竟这是一次世界顶级的文化交流啊,孔子文化和希腊经典文化的对话……"总之,在这样一个时代,从生活和工作中向各国人民学习,中国人是空前地方便了.
他们的修学层层深入,逐步深入到各国人民的经典文化层面.经典层面的对话,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经典的文化事件.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她最感人的一点就是魅力无限.假如不用学术的定义,而只凭我们最直接的感受,那么有一点感受就足以分辨经典是什么了.可以说,哪里感受到无限的魅力,哪里就有经典.无限的魅力需要时间的检验.你感觉到世界的无限魅力,这世界就是经典;你读到一本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好书,一首百诵不厌越诵越有味的好诗,这书这诗就是经典;你投身于一项乐此不疲的事业,这事业就是经典;你遇到一位非常知心又天天给你惊喜让你刮目相看的友人,这友人就是经典;你经营一家百年不倒千年常新的店子,这店子就是经典……你对世界无限好奇,你永远感到一切都很新鲜,一切都需要学习,需要重新发现,你对周遭的一切充满了爱,这时候,你本人就是经典了.一个经典人物,他周围的世界必定经典.反过来,当你发现这世界很经典,这时候你本人就是经典了.这时候,不论你年龄大小,你在人家眼中,就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如果这一点连你自己都不知道,那就更加是十足的经典了.像爱因斯坦那种哪怕满脸皱纹垂垂老矣却仍然一脸童贞仍然张着一双无限好奇的大眼多么诱人啊——
The great is a born child; when he dies he gives his great childhood to the world.
伟人是一个天生的孩子,当他死时,他把他的伟大的孩提时代给了世界.
泰戈尔《飞鸟集》的这一动人诗句,好像就是专门歌颂"永远的爱因斯坦小朋友"的.满头银发的"泰戈尔小朋友"相信:
God waits for man to regain his childhood in wisdom.
神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
这种智慧的美妙诗文,在数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一位童贞老人做了应和: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吟唱这一诗句的,乃是举世闻名的万岁童子老聃.
这位"永远的老聃小朋友"的作品——《老子》或《道德经》,只要我们上网一查,就可以看到它一直是海内外最常销最畅销的经典著作之一.为什么小朋友诵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样诗文般的警句时,是如此的轻松自得,乐在其中呢 从畅销书排行榜也可以看到一点消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小朋友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不分国度和时代.
全世界的珍宝能换取一个人的生命吗 一个暮气沉沉度日如年如坐针毡如在地狱浑浑噩噩苟延残喘的长寿能换取一个短暂然而灿烂的青春吗 一个短暂而灿烂的青春能换取一颗童心永驻天地人身吗 经典所能给人的福祉,乃是属于这童心永驻者.这一福祉的名字有很多,其中一个名字是"安身立命".这一难得的福祉,其富有乃是无法估量的.能够获取,甚至哪怕只是听闻这一安身立命之道,就足以令人抛弃他既有的一切了."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远古传来,童言无忌,天真无邪的一声感叹,饱含了对这一福祉的无上激情和全部憧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国吾民的伟大诗人屈原,在太平洋彼岸也有自己的一位现代知音——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校长Robert M. Hutchins在他的The tradition of the West一文中,也曾对西方文明作了一个堪称经典的定位:
The spiri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s the spirit of inquiry.
西方文明的精神就是探索的精神.
这一定位导致了哥伦比亚大学开始的名著课程计划,后来演变为核心课程教育,其影响至为深远,美国几乎一切大学在精神上都借鉴了哈金斯校长创意的大书课程设计.这套课程倡导的"general education",被译为"通识教育","通才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阅读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经典原着——Great Books,大书,成为大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此举堪称美国近几十年的教育扎根行动.美国大学之所以在世界如此闻名,其高素质的毕业生是主要因素.而高素质的毕业生,是通过高质量的经典原着的学习而做到的.这被称作"classical education":经典教育.
小吉恩·爱德华·维斯(Gene Edward Veith, Jr)和安德鲁·柯恩(Andrew Kern)合写的《经典教育:博雅教学新模式》(Classical Education: New Models of the Liberal Arts)一文中,摘要介绍了其新近出版的《经典教育:美国学校教育的复兴》(1997)一书.该书严格阐述了作者对liberal arts education-博雅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calssical education-经典教育的独特理解.根据广泛调研,作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学和大学,研究生院在实施liberal arts education和classical education.如今全力以赴投入经典教育的大学就是那些依靠"大书"教育方式的大学,这种方式是由罗伯特·梅纳德·哈金斯影响的哥伦比亚大学(http://mocanihcgolb.blogchina.com)和芝加哥大学(http://www.uchicago.edu )领先推进的.依靠这种方式,学生通过研习世界智慧遗产的核心文本获得博雅教育.这一行动被称为"出自芝加哥大学的扎根实验":the seminal experim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他们的经典原着都是学生们重点诵习研习的大书课程/名著课程.
在美国发动经典教育的开山祖认为:To put an end to the spirit of inquiry that has characterized the Wes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burn the books. All we have to do is to leave them unread for a few generations.——要窒息这种显示西方特色的探索精神,无需将这些著作付之一炬.为此我们要做的一切,只需几代人不读它们即可.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要窒息那种"日新其德"的民族精神,无需再来一场焚书坑儒,为此我们要做的一切,只需几代中国人不再读那些先贤的独创元典即可.——在一定意义上,可能真是这样.
历史有它自身的轨迹.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国际化潮流日益汹涌,美国的经典教育进一步向各类各级学校蔓延,其内容也开始超出西方经典的眼界,形成吸纳东方各国经典智慧的新势头,尤其是吸纳中国经典智慧.与此同时,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正在迅速传播.这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带来的"链式反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中国文化经典诵读为标志的各类经典教育活动,于十年之中,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多国就已经达到数百万儿童,百余座城市的规模.这一势头还在与日俱增.
来而无往非礼也.真正的智慧应该是可以共享的.善于学习的中国人,在享受他国文明的同时,是可以将本国的智慧贡献于世界,与人类共享的.在世界各国文明的光芒照耀中国时,中国文明的光芒也不必始终自我收敛,不让世人看见.即便不谈"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即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秉承"顾客即上帝"的精神,也应当精神饱满,全神贯注,积极面对各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渴望.不过,也许有点遗憾的是,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一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来得太快太突然,太猛太广阔,也太深刻了.即使对于富有"太极"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眼下这几个"太",也许还是"太"难应付了.其中最难的一点,大概就是我们自己的汉语水准和中国文化水准,太难以适应世界发展的需求了.很多中国人忽然发现,原来我们对自己的母语和母文化,常常像老外一样陌生,有时候甚至更加陌生.
陌生就是距离,距离产生美感,美感激发向往和追求.一场中国本土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正在到来.一度门前冷落车马稀的中文系,中国历史专业,中国艺术专业,中医学院,正在变得炙手可热,很快将热得发烫.一度难以找到饭碗的修习中国文化的毕业生,正在变得紧俏.他们的衣领正在变成银领,变成金领.中国人民大学新设的国学院,开设伊始就已经被一些企业"预订"了毕业生.据报道,国学院这一创意居然来自驰骋于全球商场的中国企业家——他们穿梭往来于世界商业文化的第一线,他们深知中国文化在各国商界的沉甸甸的份量,他们迫切需要高水准的中国文化毕业生,而不只是仅仅能够用汉语口语谈些生活琐事,却不了解《老子》,《论语》,《诗经》,《离骚》和《史记》等中国经典的人,不领会中国文化深层智慧的人.
人大国学院的开办,只是一个动向.其他方面的重要事件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如何进课堂"的国家级论证正在进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年9月成立的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定下了在全球"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宗旨,各项工作正在逐一展开;教育部近年启动的在全球建设百所孔子学院的计划,可望在数年内完成;从1995年开始十余年来,参加我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每年递增40-50%,学汉语的外国人已达3000万左右,有关部门预计数年之后将达到1亿左右;经典教材的研发,有效教法的实验,大量师资的培养等等,都在积极进展中.这一切,都基于我国的和平发展方略与和谐社会建设大计.这一"和气"的方略和大计,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和长期致力于中华典籍整理与出版的中华书局(http://www.zhbc.com.cn/)联合推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分批面世,以满足海内外学习中国经典的需要.因为这些书,始终是"中华"的根基.
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何等幸运啊!他们要亲手建设一个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中华!
(2005-7-6)
"少年中国之少年"颂:"诗书传家"栏目开设鸣贺
"诗书传家"栏目开设了,我想做"少年中国之少年"颂.
首先要颂梁启超先生."梁"先生培养了九位孩子,个个栋"梁":
长女梁思顺,擅长诗词音乐,编有《艺蘅馆词选》,一再重版;
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先驱,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始人,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第一届中国院士(1948);
次子,梁思永,哈佛大学毕业,杰出考古学家,第一届中国院士(1948);
三子,梁思忠,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毕业,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
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52),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1980);
四子,梁思达,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经济学专家;
三女,梁思懿,社会活动家,曾任北京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四女,梁思宁,就读于南开大学,因战争而失学,早年受三姐梁思懿影响投奔新四军;
五子,梁思礼,优秀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我国航天事业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学士,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和博士,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
九位栋梁中,最实沉的大栋梁是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号称梁氏家族"一门三院士".
梁启超先生的时代,被称为老大帝国的华夏是老朽不堪了,而梁先生却看到一个"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少年中国之崛起.1900年他挥毫铺写《少年中国说》,手起笔落,即成传世名篇.
文中,他纵情讴歌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从此,他开始自称为"少年中国之少年",也精心栽培了九位堪称栋梁的"少年中国之少年":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真可谓"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梁先生如何栽培栋梁呢 人们提到有"三步读书法","兴趣教学法","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注重诚信和人格"等.还有就是"鼓励为主",奖品都是亲手写的格言,诗词,对联等等."诗书传家",饱读诗书的梁先生是做到家了.诗书要学到信手拈来就有格言,诗词,对联作为奖品颁发,那是真功夫.四岁开始诵读四书五经,九岁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学贯中西百科,智通佛道文史,然后推出九位"实沉楠木"本家弟子,梁先生这经典诵读的童子功,的确没有白练.
饱读老大帝国经典诗书而绝不显老,反而益发少年英豪,气势如虹,奥妙何在
奥秘是公开的:所谓经典,其实就是"长寿书".
什么是长寿书呢 梁先生引西方的谚语说:"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说人年轻与否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态和精神头.既然人有可能长命百岁而青春依然,那么书呢也会有长寿书,是可能传承千年万年,而一旦打开,却依然春风拂面的.
当今之世,老化最快的大概是计算机书籍.常听人说:一个老师上计算机课,要是拿着印刷好的课本教,那多半是落伍.必须是拿着刚刚打印复印好的最新资料走进课堂,才算对得起在座的各位同学们.那么,计算机学科就没有经典了 也不能这样说.还是有一些学问是年年要印,经常要讲的,比如莱布尼茨和罗素等大师关于"机器思维"和"思维机器"的奠基性作品,爱瑞克·雷孟德关于开放源代码的原创研究,大概是永远要讲的.可见,即使老化最快的领域,也可能产生永葆青春的长寿书:经典.在中国,很多诗书都属于这一类,譬如孔孟老庄的书.而既然长寿书永葆青春,它其实也就是"童子书".我们希望"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吗 老子这句话,可以看做经典诗书的最好注脚."诗书传家",就是要传承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气派,这样的追求.这方面,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很多经典的故事,是特别令人羡慕,令人动情的,是值得刊登在"诗书传家"让大家共享的.
我们羡慕,我们动情,说明我们正年轻.
少年中国在兴起,中国少年在成长.
应该做"少年中国之少年"颂,为长期致力于经典诵读工程与和谐家庭建设的四海传播和《老人天地》做颂,为他们联袂推出"诗书传家"栏目做颂.
(2005-12-12,颂《老人天地》开设"诗书传家"栏目)
回眸一笑百合开,万花齐放好颜色:百合素食经典文化花圃礼香记
第一个音符有点心痛
在一个四围烟尘迷漫,污水臭气熏天的世界,能够偶尔闻到一缕花香是多么奢侈啊!
随着花业的繁荣,世界衰败了!
什么时候我们红得发紫的花业才能清淡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们爷爷的简单时代
什么时候才能让花儿回归其本位,一展其天姿,怒放其天香
什么时候还可以和我们的外婆牵着手,赤脚走在土路上 渴了,就在路旁的溪中一掬清流,而我们,却依然赖在水中央
世界啊,你好.你如此宽容,从不责备,令我惭愧.我不敢埋怨你.你的无上恩典我想报答.求求你原谅我吧原谅我的无知和莽撞.我忏悔了.我心痛.但愿我滂沱的泪雨能够洗净我的过错,浇灌万顷良田吧.我要每天歌颂你的博大.我期待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我想从今天做起.因为我,和所有的人一样,都属于这个美好,美好,美好的世界……
永永远远……
我要去到一个花圃礼香
我曾经对一首小诗分外动情,那是一个已故的老者吟唱的:
世界的花,
我怎忍采撷你
世界的花,
我又忍不住要采得你!
想想我怎能舍得你!
我不如一片灵魂化作你!
我起了一种礼香的冲动.
这香积的世界啊,我要五体投地,久久拜服在你的殿前.请允许我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向你顶礼吧!
当我停下了一天的耕作,我也将在向你祷告之后才肯进入梦乡.
让种花成为我的工作,让成花作为我的梦想吧.我要去到一座花圃礼香了,她的名字叫百合.
百合开在蓟门饭店的一寓
起先,百合默默地开在北京的一个角落里.这个角落是借用了蓟门饭店的一寓.从此,京城有了一家百合素食.那是2002年5月的事情了.
有年轻人从五湖四海走来,从乡村城市走来,支起了这家小店.
他们不管是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有一颗大学子的心.
他们要把百合素食办成大学.
这所大学应该是花香四溢的.每个大学子,都想做一名园丁.一名园丁的最高理想,就是把自己栽培为一朵花.百合素食的花圃,土地是肥沃的,空气是芬芳的,园丁是无限衷情的.
他们首先要读的书,就是《大学》.
他们把《大学》背熟了,就考虑如何把百合素食办成学校,一所花圃大学府.
含香片,但愿你有口吐莲花,仙人指路的本领
开办花圃大学的想法是真的.
种花要有土地,土地靠人耕耘,人靠德性滋养.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百合人把《大学》的警句背熟了.
他们想学两门课.一门经典诵读,一门为人民服务.
他们一门心思经典诵读,一门心思为人民服务.
他们一门心思诵读经典为人民服务,因为两门课就是一门课.《为人民服务》的经典篇章,他们要诵读,要践行.
在百合之前,京城的素食店早就有了,有好几家.从来没有开过素食店的百合人,那种想要学习的心情,是油然而生的,迫切的.他们到各家素食店去访学取经.访学的经历令人动容.人们欢迎他们,接纳他们,坦诚教他们.访学是一次又一次礼香的历程.所过之处,百合人一路春风一路香.
带着满身的芬芳,百合人记下各家的店名,地址和电话,把它们集中在一张小巧精致的卡片里.百合人心想:客人来百合用餐,通过这张小卡片,就可以知道京城所有的素食店了.随着素食店的增加,也许有一天,京城那些热爱素食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他们怀揣这张卡片,都可以随意进入身边的某家店子了——包括颐和园旁边那家新的百合店,在那里,荷花盛开着.
不久,好多素食店都有了这种小卡片.
卡片含情,带着淡淡的花香.我愿意给她取名为"含香片".
含香片,但愿你有口吐莲花,仙人指路的本领.
甘地:印度需要几个地球
施里达斯 拉夫尔在他的环保名著《我们的家园——地球》一书中,讲到一个故事:
"印度在独立前夕,有人问马哈特玛·甘地,印度独立之后能否达到英国的生活水平.他的回答是有先见之明的 :'英国耗费了地球一半的资源来实现它的繁荣.那么,象印度这样的国家需要几个地球呢 '"
在我们诵读印度的不朽经典,泰戈尔的散文诗《飞鸟集》的时候,我们不会叹息自己身边已经看不到飞鸟了吧——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走了.
秋天的黄叶,没什么可唱,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鸟儿啊,百合人盼着你们,早点飞回来.
要有一份《地球宪章》
在一个需要一份《地球宪章》的时代,没有什么比"万物同体"更为真实更为紧迫的了.1989年,人类有了《海牙宣言》;1991年,人类有了《北京宣言》.
仅仅有"人类一体"的认同还是不够的,仅仅有人类的认同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手足之情,需要"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认祖归宗.我们需要厚德"载"物的张载,"周"亲万物的庄周.
《地球宪章》的一页,你要铭刻着一个宣言,是万类霜天的齐声呐喊;《地球宪章》的一页,你要铭刻着一封家书,是一切生灵的相互问候.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怀着谦卑的心情,和博士一起学习耕作
百合人于是寻找一片土地.
在那里,他们可以种植花草树木,还有菜蔬.
这期间,有学过纳米技术的博士走过来,要改行种蔬菜.他想从事的农业是有机的.
他告诉百合人:希求一片净土搞有机农业,地球上仅存的净土可能就要遭殃了.
博士担心:人们总是在寻求净土的时候,把片片净土慢慢变成秽土的.
如果我们的心念还不够纯粹,到哪里去寻找并守护一方净土呢
种植菜蔬的心灵,须得足够纯净.
有一个国度中有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把耕作视同一种祭祀,一种朝拜.土地,种子,空气,阳光和流水都是神圣的,圣洁的.他们耕作的仪式分外庄严.这使我们觉得,好像不是他们种菜蔬,而是菜蔬种他们.
这和伟大科学家对于大自然的景仰和崇敬是何其一脉相承啊.一颗小小的脑袋,即使获得了诺贝尔奖,也不会对自然母亲心生傲慢.科学家的孝心总是无与伦比.在奇妙无比的自然规律面前,我们小小的科学家脑袋显得多么渺小啊.我们从发现了相对论和杨-密尔斯场等等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那里,听到过这种那种类似的低语,如同宇宙最深处传来的最低音符那样,细到几乎听不见,然后传播到无边无际.
就在脚下开始种植吧,像我们的先祖那样.
不要嫌弃我们脚下的土地,不要埋怨它们肮脏.从前它们并不肮脏.它们现在的模样,都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还它一个清白呢 我们有什么理由在正义的自然法庭上为自己辩解,向自然栽赃呢
"知耻近乎勇."在美国的戈尔副总统为现代环保开山之作,蕾切尔·卡逊女士《寂静的春天》一书做序的时候,他感到了自卑.
怀着谦卑的心情,和博士一起学种菜蔬,这是百合人所做的.
无边的泥土唱道:是孩子们使我变成了母亲!
小朋友也参加进来了.国学启蒙班的小朋友,童子园的小朋友,都在四海老师的带领下,在爸爸妈妈的牵引下,到京城郊外的地里种过菜蔬.
孩子们欢天喜地来了.他们稚嫩的小手散播种子.他们撒种子撒得不均匀,浇水浇得不到位.他们欢天喜地.他们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他们跟叔叔阿姨学有机农业.他们的技术还没有学到手,他们的心田又真又纯.
时节到了,他们的庄稼长肥了!
泰戈尔叹道:从万物的愁苦中,我听见了"永恒母亲"的呻吟.
孩子们喊着:妈妈,我们回来了!
华尔华兹唱道: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于是,有无边的泥土伸出手来,敞开怀抱欢呼:是孩子们使我变成了母亲!
在百合开设国学启蒙班
孩子们是国学启蒙班的学生,是童子园的学生.他们都是四海的大学子.
四海把她的国学启蒙班分出一部分课程,开到百合素食了,童子园和莎士比亚班也在这里开有时段.小朋友有时候是星期六来读,有时候是星期天来读,也有其他时间来读的.家长可能陪着.家长陪着的时候,也常常跟着孩子们读.读的有孔孟老庄,莎士比亚.孔孟老庄是读的古汉语原文,莎士比亚是读的莎翁的原版英文.其他的中外经典,还有很多,包括黄帝内经.
有指导博士的外教到这里来,教授百合人学英语,他的工作是义务的.他说:百合是我的家.
有攻读教育学博士的女生到这里来,一来就和这里的孩子读到一起,玩到一起.她的工作也是义务的.
开读经典的时候,那是百合人的节日.小朋友开读了,百合人精神来了.耳濡目染,他们也背会了一些东西.加上百合人自己专门的诵读课程,他们感到自己是在大学.
按照四海的设计,百合人今后会有一种半工半读的日程,每天工作几小时,读书几小时.工读制度是需要一些条件的.这些条件正在准备中.
读书时间不只是诵读经典,还有辩论赛和讲座.这些,四海都有安排了.
四海,一个是"四海传播",一个是"四海教育".
一家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一家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
四海人爱学习,他们投身经典教育已经多年.
四海之内皆兄弟.
善于为他人着想,人和人之间,也就百合了
百合也是四海的学园.百合素食是一个学习餐厅.
放假了,有家长把自己上初中的孩子送到这里来集训,说是参加社会实践.
家长说:如今的孩子,学习服务精神是最重要的.
家长说:为什么我把孩子送去百合 我最看中的是百合天天有经典诵读.
大学生来实习的也有了.大学生来了,和百合人一起诵读经典;大学生走出去,和百合人一起推动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大学生叹道:唉,好多经典,我们在大学也没有读过.
每周还有辩论赛.读了经典,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总是有些问题,需要辩论一番.
辩论的方式比较特别,每个辩论队都既要当正方,也要当反方.这是说两方辩论赛.
要是三方四方辩论赛,每个队就都要当三种四种角色了.扮演了正方和反方,还要扮演正反方,甚至非正非反方.
百合人说:与人同事,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事情;与顾客相处,要善于坐在客人的位置想事情.正方反方,以至正反方和非正非反方,都是需要真心体验的.全心全意地进入角色,这是最好的学习服务的课程.
百合人感到,他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最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百合人想修习周公管理学,其中就要学习周总理周全周到替他人着想的情怀.
体会这种情怀的一种方式,就是这种多方循环辩论赛.
多种角色反复循环的辩论赛,导引我们时时进入角色,养成为他人着想的习惯.
能够善于为他人着想,人和人之间,也就百合了.夫妻和合,兄弟姊妹和合,老幼和合,官兵和合,同行同事同学和合,师生和合,邻里和合,宾主和合,民族和合,人类和合……
好东西应该共享.百年好合.百合人想把这种方式推广开去,推广到各行各业去."百合杯全球循环辩论赛"设计出来了,百合人和大学生之间的辩论赛正在筹备中.
这种辩论赛不分胜负.比赛结束时,每个人都要根据对方的最亮点,赠送对方一个大奖.最佳灵活反应奖,无碍辩才奖,配合默契奖,字正腔圆奖,不慌不忙奖……奖名即兴创作,当场颁发.辩论的时候我一心谛听你,激赏你,辩论结束后我衷心感恩你,颂扬你.
无数爱的种子深埋在地里,吸足了地母的奶汁,静静等候着一个春风拂来,霞光万道的清晨.
人人都是最美.
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最美的人有最美的眼.最美的眼发现最美的世界.
最美的世界里,物物都是最美的.
这种信念,孕育了一个和生行动.
用你和柔的指头敲响新房,步入和谐世界吧.
用你温柔的双唇吻开蓓蕾,拥抱和谐地球吧.
人和人相知,人和万物相好,心和心相通,我和我相信.
我和我相信,心和心相通,到哪里都是美美的家.
倾听人心吧,倾听大地的心声,倾听蟋蟀唧唧燕语呢喃,倾听遍地笋尖"哔剥"出土,稻芽"喳喳"破壳,倾听《田园交响曲》.
在万籁俱寂时,必有天籁响起.
这时候,广漠无垠的天宇有声音说——
你们要有信心.你们要匍匐在地,倾听那大漠深处和四周每一粒沙子传来的心语.当你们为资源枯竭悲伤的时候,你们不要失望.你们要歌舞这样的乐章——
To See a World
By William Blak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观世
威廉·布莱克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如来;
手中握无限,
刹那成永恒.
……清香,清香,阵阵袭来.
噢,"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而眼下,正是你蓦然回首,嫣然一笑的时刻了.
《G弦上的咏叹调》,响起来……
愿意和我们手拉着手,和同百兽,翩然起舞吗
百合热爱你!
(2005-11-23)
相关网站:
地球宪章组织http://www.earthcharter.org
地球宪章高峰会议http://www.earthchartersummits.org/
绿色书柜http://www.epman.cn/book/index.asp
经典学习,和生行动:百合素食"建设学习型餐厅与和谐世界"侧记
要做大厨,先做书橱
一到百合,最先欢迎你的,除了迎宾,就是书橱了.随同迎宾经过"左右都是典籍"的门厅或过道,你会步入百合素食的内厅.在闻到食香之前,你先是熏染到一点书香.而当你离开时,你将再一次莅临门厅或过道,在那里,素素淡淡的书香将依依伴你踏上前程.
要做大厨,先做书橱——这也许就是百合的追求.
素食养生,延年益寿
"书香"的另一品类是"墨香".在百合店中,你也许会发现一定有书法.不过,在众多书法中,有一大帖总是堂堂正正镶在醒目的正位上——
"素食养生,延年益寿."
赵朴初老人的这八个大字,安详而意气风发,稳当而生机蓬勃,素净而天趣盎然,饱满而清秀劲挺,圆润而骨力雄奇,热切而超尘拔俗,夺目却毫不耀眼,洗净铅华,伸手可触.
开初,百合人只是觉得这幅帖子好.她默默地立在那里,从不解释,从不教导,从不喧哗.她立在那里,也许看着我们,也许并不看着我们.我们也许看见她,也许看不见她.渐渐地,日子长了,人们越来越感到,这是百合的镇店之宝.从2002年开店以来,的确是这样.
每开一家新店,就是开放一朵新的百合.主题,装潢,园丁,一切可以想像到的,都可能气象一新.然而有一点从不改变,那就是赵朴老的墨宝.
每开一家新店,这款"素食养生,延年益寿"的大帖,百合人总要将她恭请到正位上,稳稳端坐.
她轻轻松松端坐在那里,一声不响,闭目养神.
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生命无比可贵,养生是人生的大事——这种想法,在东西方都有.
《旧约 马可福音》里耶稣问道: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这是西方.根据这样的信条,西方很多大企业家怀着给上帝打工的激情投入创业,在事业有成时,又怀着对上帝的感恩之情大把捐献.
在中国,儒家倡导从天子百官到庶民百姓,都以修身为本,强调"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认为"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修养修养,修有养的意思,修身也是养生.因此,一个仁者能够"以财发身",财富为我所用,促进身心健康;不仁者却"以身发财",要钱不要命,破坏身心健康.
道家医家更是注重养生.《吕氏春秋 贵生》说:真道理是用来"完身养生"的,没有比养生更加尊贵的了.天下不如生命珍贵,身心如果有病,就不要去治理天下,先治好病再说.身心健康,可以有健康的家(齐家),健康的国(治国),健康的世界(平天下),自然也可以有健康的企业.
中医认为,天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肝对木,心对火,脾对土,肺对金,肾对水.在中国古人看来,个人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个人是个小宇宙,宇宙是个大写的人.个人的修身,离不开对环境的呵护,尊重,配合和协调,人文和天文地理要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这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含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如果各门科学握手言和,亲如一家,进出一门,变成一种和生行动,各种生命的和谐,生活的和谐,生态的和谐就有希望了.
百合人建设学习型餐厅,就是在和生行动中学,并且把学习化为和生行动.
熟读经典,客人点背
百合人的学习方法就是两个:一是学经典,一是推进和生行动.
学经典,特别是学原典,好处很大.一是经典著作少,不必看书太多;二是读原典,可以避免道听途说,可以少走弯路;三是经典著作境界高,可以保证学习的高起点,培养高境界,激发高创意.像老子提倡水德,推崇自然,庄子醉心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真人境界,《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倡导顺乎自然规律,身心和谐的健康人生,这些和生理念,在《老子》,《庄子》,《黄帝内经》,《周易》,《大学》,《中庸》,《吕氏春秋》等经典里都有记载.这些都是百合人建设学习型餐厅的必读书.
有些经典的篇章需要反复背诵,烂熟于胸,才能化为自觉的爱生,护生,和生的行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了经典著作,气质慢慢就变了,爱心越来越浓了,人越来越纯真了,自然了.百合人对这一点体会很真切,客人也感受到了这一点.有时候客人来了,很有兴趣地要求:"能背诵一段经典吗 "百合人会大大方方地挑一段自己熟悉的经典篇章,背给客人听.这也许可以叫做"客人点背",是百合的一个不成文的保留节目.
"客人点背"的作用很微妙:
一.客人要点背,百合人就要加紧学习,加紧背诵了.客人是百合人天然的督导老师.
二.客人点背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无形中给百合餐厅营造了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使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总是莫名其妙地和百合餐厅无缘.有一位到百合实习的中学生这样评价百合: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每天那么多客人在就餐,百合却非常清静,有序,紧凑地运行,一点也不喧哗.
三.客人点背,也会提高客人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其实,有些客人本来就在经典文化方面有造诣,本来就在学习和传播经典文化;有些客人则会逐步加入经典文化学习和传播的行列.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典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社会和谐是有促进作用的.
四种角色,循环辩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中庸》传授的学习方法.百合人要想博学,就要学习经典,因为经典是渊博的,是大学问.博学的方法,除了背诵,还要多多审问,慎思,明辨.如何审问,慎思,明辨呢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开展循环辩论赛.
比如两方循环辩论赛,是组织甲乙两个辩论队,就一个问题设计一套两方辩题,展开循环辩论赛.例如人性善恶问题,可以设计一套正反两方辩题.正方的辩题为"人性善",反方辩题为"人性恶".一般的辩论规则是:用甲乙两队抓阄的方法来分配辩题.结果可能是甲队抓到正方辩题,乙队抓到反方辩题,或者相反.但不管抓阄的结果如何,每个队都只能为一个辩题辩护,抓到正方辩题就为正方辩题辩护,抓到反方辩题就为反方辩题辩护.但是百合的循环辩论赛不一样,开辩固然可以抓阄,但是这次抓阄只是为了分配第一轮辩论的辩题.辩完第一轮,进入第二轮辩论时,两个队自动调换辩题,第一轮为正方辩护的,现在自动为反方辩护,第一轮为反方辩护的,现在自动为正方辩护.这就是两方循环辩论赛,每个队都要循环扮演正方和反方两种截然相反的辩手的角色.
这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人们经常有相反的需求,相反的立场,相反的意见,相反的视角,相反的态度,相当于正方反方.有一种管理学观点认为:一个好的经理,就是那种能够在心中同时容纳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人.这意味着,一个人是否具备领袖器量,要看其容纳不同意见甚至相反观点的能力.简单说就是看包容力.有容乃大,不但是经理,一般人也需要包容力.比如一个餐厅服务员,需要包容力,才能够体谅,理解,热爱各种不同的顾客.顾客是坐在餐桌上的,服务员是为其服务的.那么,服务员为了理解顾客,就需要自己坐到餐桌上去,亲自当当顾客,体会哪些服务还不够到位,不够如意.这种诚心诚意"设身处地扮演他人体会他人"的实验,就是一种和生行动.而把这种实验以辩论的形式放在心中思考,口中表达,就有了循环辩论赛.两方循环辩论赛中,就服务类辩题而言,一个人不但要当服务员,也要当顾客;就教学类辩题而言,一个人既要当教师,也要当学生……诸如此类的情境是无穷无尽的.
生活中,除了截然相反的立场,还有中间态度.能够理解相反的需求,包容相反的立场,还能够理解中间需求,包容中间立场,包容力就更大了.对正反两方都能够理解并积极肯定,是一种中间态度,"亦正亦反"的态度,属于循环辩论赛的第三方.三方循环辩论赛,是由三个队轮流扮演全部三种角色,每个队都要依次扮演正方,反方和亦正亦反方.比如辩论人性善恶问题,就有"人性善","人性恶","人性亦善亦恶",三种态度.中间态度还有一种,就是"非正非反",比如认为"人性非善非恶".
能够经常试着从正方,反方,亦正亦反方,非正非反方这四个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力和包容心会大大得到锻炼.将这种能力用于生活,就是很好的和生行动,能够更好地体贴人,理解人,爱护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甚至更好地体贴,理解,爱护大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
打开心扉,倾吐衷肠
投身于和生行动的百合人,要推动生命的和谐,生活的和谐,以及生态的和谐.
百合人感到,各种和谐,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为本,人的身心和谐为本,人的谦和为本.以人为本,不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主宰,可以颐指气使,恣意改天换地.以人为本是说:在促进各类和谐时,人要尽到自己的本份,先把自己调理和谐了.百善孝为先,作为大自然之子,人类有什么理由不孝敬自然母亲呢 面对天地人生千万种不谐和音,人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埋怨,去责备,去增加噪音了.人的谦和是最重要的,这是一切和谐的根本.有道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当人们主动奏响这样一曲天地人生的和弦时,人也就超越了自我,升华到一个神圣的天地境界.退一步海阔天空,人在大自然面前欢欢喜喜地后退一步,将会看到一个更大的大自然.这个更大的大自然,才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我们将看到,高科技挖掘了那些毫不起眼的硅片的众多潜能,让那些不值几个钱的硅片进入电脑的核心大放异彩.我们还将看到,在大自然本有的宝库里,甚至每一颗沙砾都蕴涵了无限的生机.
需要打开人的心扉,和大自然亲密对话,互诉衷肠.需要打开自己的心扉,和自己亲密对话,吐露爱意.和天地一样,人心的宝库和潜能,也是无穷无尽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掌握了一把万能钥匙,是否有足够大的爱意去拥抱世界,拥抱真我,去融入世界,融入真我,去化作世界,回归真我.
四海儿童,共读经典
和百合人一起学习经典的,还有海内外小朋友.
致力于儿童教育的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四海),在百合开设了各种经典导读班,如国学启蒙班,莎士比亚班.
开班的日子通常在周六周日,这时候家长有空的多一些,他们可以陪孩子来读经典.其他时间开班的也有,不过少一些.
陪读家长中女性为多,男性也不少;父母为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有.
开班的时辰多半在上午,这时候餐厅一天的对外业务还在准备中.准备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员工的日常学习:经典诵读.这时候,小朋友来了,可以分别进入国学启蒙班,大学中庸班,莎士比亚班读经典.为这些经典导读班提供服务的百合人,也会跟着小朋友背会一些好书.
经典导读的老师,有专职的,也有义务的.专职老师由四海提供.义务教员就不拘一格了,比如来就餐的顾客中,有一位博士生,第一次来百合,发现了经典导读班,立即就投入了教学,因为博士是学儿童教育的,对经典导读有倾情的热爱,孩子们非常喜欢她.
义务教员中还有家长,高等院校的外籍教员,以及热爱经典的各方朋友.他们文化素质一般都非常高,对素食文化也非常认同.
一个地球,不可分割
心田的耕耘和土地的耕作,是和生行动的两大任务.
耕耘心田靠经典学习,耕作土地靠开辟有机农业,或者像一位博士所说:靠生机农业.因为博士认为:"有机农业"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太好把握.
美丽纯净的自然被人类破坏得很惨了.如今,在许许多多地方,喝纯净水,呼吸纯净空气不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是需要艰苦的人为努力.在许许多多地方,纯净水和纯净空气早已脱离了她们自然的品位,变成了商品,然后再变成奢侈品.不久以前,在自然条件方面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乡村城镇几乎到处都是,而如今,获得这种称号已经成为世人的一种殊荣,屈指可数.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食品和素食文化的流行,也很像一种奢侈.本来自自然然的东西,竟似乎显得如此地不自然,如此费尽心力,难以企及.
是恢复"人心本来的素朴"的时候了.一种素食文化的兴起,或者复兴,需要人类回归到自己本有的那份朴素情怀中去.一颗素心是平平淡淡的,因为她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正如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一样,能够以罕有的自信展示一种宁静;也恰如艳丽无比的七色光,经过一种变换,刹那之间,喷射出洁白无瑕的光华.
百合素食创业在2002年,在京城,她不是最早的素食店,她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前头的工作很多很多.在蓟门饭店的一角创办第一家百合店的时候,百合人并没有想到很多东西.在颐和园旁边开设第二家百合的时候,百合人领会到了更多的东西.时光的运行在启示百合人,他们投身到了一项多么有意义的事业中,这项事业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个事业中,所有的人们将有希望连成一家,而所有的生灵生物,也将有希望共享一个地球.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且不可分割.
(2005-12-8)
相关网站:
地球宪章组织http://www.earthcharter.org
地球宪章高峰会议http://www.earthchartersummits.org/
绿色书柜http://www.epman.cn/book/index.asp
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http://www.ertong.org
建议把我国的教师节定在孔子诞生日
——在人民大会堂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我们的发言是个建议,更是一个呼吁.就是呼吁把我国的教师节定在我们的伟大先师孔子的诞生日.
本来这个呼吁前些年已不断有人提出,这次孔子文化月的开幕式上,张立文老师讲了一次,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的负责人也讲了.在孔子文化节的活动之一,即本月26日于人民大学举行的国学专家中秋座谈会上,众多学者对此都深表赞同,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做了阐明.近些天,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反响是比较大的,支持的声音很高.来自海外的诸多学者,比如杜维明先生等,更是提出可以联合海外数千万华人一同加入这一呼吁行列,这一愿望令人鼓舞.
结合近日了解的各方高见,我们把思路整理一下,觉得把我国的教师节定在孔子诞辰,有这么几个理由:
现在我国的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文化内涵不足,没有什么来由.继往开来,文化河流的奔涌需要强有力的源头活水,现代人寻根,有利于开新.
海外华人寻根,有利于凝聚.孔子的思想在华人世界影响非常广泛,是华人的精神支柱.美国加州把9月28日定为孔子日,据称主要是因为加州的美国华人在美国各州中名列第一.
据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是这一天作为教师节,不知道是否真是这样.不过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对世界文化产生过,并且继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勿庸置疑.当然,孔子虽然是世界的,人类的孔子,但首先是中国的孔子.台湾的教师节是继承民国的传统,定在9月28日.而民国最初是定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后来换算为阳历9月28日.据说香港也是定在9月28日,不过据查,不是的.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第一人,他的"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教育制度,向平民敞开了教育大门,有历史贡献和功绩,值得纪念.他的许多思想,比如"和而不同"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联合国多年来倡导的"联合国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年",其主导思想就是"积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一种和平与对话的文化,人类互相尊重,兼容所有各种信仰,文化和语言,既不惧怕也不抑制同一社会之中和不同社会之间的差异,反而珍惜这种差异,视其为人类的宝贵资产";就是因为"认识到人类各种文明的成就,形成了文化多元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多样性,铭记着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在促进对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认识和了解方面,可以作出宝贵的贡献";就是因为"强调需要承认并尊重所有各种文明的丰富内涵,在各种文明之间和内部寻求共同的基础,以应付全球和平面临的威胁和人类价值观念和成就面临的共同挑战,除其它外,应考虑到合作,伙伴关系和兼容并蓄".这和孔子的思想都完全吻合.
现行教师节定在9月10日,一是刚刚开学,师生们忙于各类事情,难以集中心力来庆祝教师节,不利于尊师重教.9月9日又是已故领袖毛主席的忌日,开国元勋的忌日过后立即就庆祝教师节,感情上不顺.
至于孔子诞生日的考证,我们赞成这样的意见:真实日期可以继续考证,但不必多虑,多数人认同就好了.因为我们继承的,着重在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实质.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慎重呼吁将我国的教师节定在农历每年的八月二十七日,或者公历9月28日.
最后,我们赞成众多专家近日的建议,待孔诞日定为教师节后,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山东所有高校,幼儿园,中小学实施在孔子诞辰庆祝中国教师节,并提议全国所有师范院校每年召开一次孔子纪念会.每年从孔子故乡山东开始的教师节,可以和山东现有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结合起来,在曲阜祭孔大典中隆重开幕,进行专业化的法定奏乐和升旗,可以宣读《华人青少年告中华民族列祖列宗书》或《全球华人告中华民族列祖列宗书》,可以点燃并传递中华民族圣火,进行多个城市之间的传递,最后在孔子文化节落幕时迎接圣火回到山东曲阜,继续燃烧,永不熄灭;中华民族圣火的火种,建议在黄河长江的源头采集,要有圣洁的采集仪式;圣火在各地的传递要由公众推举的诸多杰出人物一一接力;圣火通过的城市,需要预先提交申请并获得批准,然后进行相应的城市文化建设和人才培训,尤其是志愿者培训;孔子文化节期间,大力开展全球经典诵读工程的全面交流;教师节当天,可以颁发以尊师重教为主要内容的多个项目的"孔子奖",奖励全球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可以借鉴全球性的诺贝尔奖);"孔子奖励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全球筹措.至于活动的具体内容,比如奏乐,升旗,颁奖等等如何设计如何操作,都可以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方案征集来解决.在近期,这些活动都可以和人文奥运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希望,借助"人文奥运"的东风,这一美好愿望能够在2008年变成现实.
建议人:
刘克苏:教授,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傅志明:教授,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冯 哲:主任,北京四海经典导读教育中心
(2004-10-10)
经典教育十年回眸
1.一份紧急呼吁
十年是一个概数:我国近来兴起的经典教育,运行到现在(2004),有十年左右了.
较早的一个重大行动,简称为016号提案,是1995年由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来的.这九位老人是赵朴初先生,冰心前辈,曹禺先生,夏衍先生,叶至善先生,启功先生,吴冷西先生,陈荒煤先生,张志公先生.提案的名称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呼吁》一开头就振聋发聩:"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此可能中断的方面是代代累积,构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各类古代典籍的研究和继承,不可讳言,目前我们一代人的古典学科基础已远不如上一代人之深厚,继我们而起的青年一代则更无起码的古典基础可言,多数人甚至对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典籍连看也看不懂了."
焦急万分的老人接着大声疾呼:"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民族罪人……",挽救的办法是尽快建立幼年古典学校.
九位老人认为,仅就师资而言,目前能担负起古典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大多年逾花甲,甚至更老.马上采取行动,还可集中一部份力量勉强对付,再过十年八年,恐怕这样的古典专科学校,想办也办不起来了.
《呼吁》得到国家教委的重视和批复.随后在1998年,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在北京市委和教委的关怀下正式成立.王志远先生,刘荫芳女士承担了建校的使命.
2.教学实验研究
与此同时,台湾的经典教育已经开展了多年,和大陆的相关交流也在进行中.其实,由台中师范学院王财贵博士潜心研究实验的经典诵读活动,起始时间还要更早,王博士从自己的家庭经典教育实验走向学校和社会经典教育的转折点,也许可以大致划定在1994年.几年之中,台湾的经典诵读儿童就达到了百万规模.随后,王博士一年一度的大陆演讲之行渐成惯例,大陆和台湾如歌如潮的经典诵读之声,有如年年必刮的强劲台风一样阵阵袭来.不久,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也参与进来了.
为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揭示儿童经典诵读活动所采取的学习方法的科学性,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期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的相关实验研究,并发表了实验研究报告.报告的结论是乐观的:"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报告认为,实验引起了反思:过去的许多观点和做法都错了.实验发现,"目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儿童心智潜能的许多理论假设和估计有很大的不足,从而造成许多观念和做法上的失误.比如,实验中发现:相差4岁的幼儿熟练背诵一段文字所需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幼儿园中班儿童的识字能力超过了幼儿园大班的识字能力;幼儿识字的方法,和目前学校教学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幼儿是通过听老师读某个字的声音,同时观看这个字的形状来认识这个字,不用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在儿童的心智结构中,背诵被成人认为'艰涩难懂'的文章,与背诵浅显易懂的儿歌是同一种意义的活动,难与易只是成人自己的成见; 幼儿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完全可以不按照传统习字的教育方法'主动'认字,越是在低龄阶段,听和看的能力对帮助识字越有帮助.以上这些现象,很多是研究者始料不及的,有的甚至大大超出了研究者原有的想象."
"另外,实验还发现: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天15-2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的诵读经典,就能够在识字量,注意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这套经典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的组合时,却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
3.儿童经典诵读
如果说016号提案侧重于从小开始培养中华古典文化的专业队伍,那么王财贵博士的着意点则重在全民经典文化素质教育的普及.二者的共同点都在于采用了古已有之且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之法.这种方法被概括为"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极大地促进了经典诵读的普及,因为它解决了经典诵读的一个大瓶颈:师资紧缺.像北京圣陶学校这样的古典文化专业人才培育机构,基础也是经典诵读,然后才可能延请高水准的专家教授开讲座,搞辅导.但是,对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来说,无法具备北京圣陶学校这样的条件,按照九位老人的初衷,也没有必要把全国每个学校都办成古典文化专业学校,因此,普及性的经典诵读就自然流行起来了.
大量教师和家长以前都不免担心:自己经典文化素养不够,如何担当得起儿童经典诵读的指导重任呢 但是数年,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担心是可以通过方法的改善而逐步消除或者减弱的.这种方法,第一就是重在诵读,不重讲解;第二就是老师和家长以学生的身份加入经典诵读的行列,和孩子们一起接受经典教育,一起诵读,一起领悟,一起探讨,共同成长.在经典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中,长期以来盛行的"坦诚交流,不定一尊"的学风,也非常有利于营造一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良好氛围,而不急于确定经典教育的标准教材,标准释义,标准答案.许多老师和家长都体会到:通过推广儿童经典诵读,自己的经典文化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成效和收获常常出乎自己的预料.
良好的学风保证了活动的健康开展.数年之中,我国大陆有数百万儿童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合肥,马鞍山,蚌埠,怀宁,福州,厦门,武汉,荆州,长沙,娄底,郴州,西安,太原,广州,深圳,温州,杭州,南京,徐州,苏州,常州,江阴,成都,重庆,济南,济宁,曲阜,淄博,临沂,烟台,平原,邹平,郑州,商丘,昆明,玉溪,桂林,南宁,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大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兰州,包头,呼和浩特,赤峰,锡林浩特,南昌,沈阳,锦州,大连,盘锦,石家庄,沧州,廊坊,承德,澄海,广州,惠州,湛江,北海,中山,佛山,顺德,莆田等百十个城市,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泰国,德国等海外十数个国家也有若干人数.中央电视台1,4,7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诸多省市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相继报道了活动的进展,法国,日本等国的重要媒体也有过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台湾台中师范学院等海内外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也积极介入了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广.
4.大学经典导修
在推进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同时,成人的经典导读导修也一直在进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课的余小华先生,和王志远先生是多年好友.志远先生在圣陶学校推进儿童经典诵读,小华先生在外国语大学开展大学生经典导读,都有好些年了.小华先生在教授翻译课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大学生的翻译水平长期以来难以提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经典文化素质不够.于是他就在课堂上引入经典诵读导读,每节课讲十几分钟的中国古代经典原文,要求大学生课外背诵.几年下来,成效显著.他的教学经验正在为国内诸多大学所借鉴.山东工商学院最近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正在启动一个全面的经典导修教学方案,目标是以经典导修为核心,在经典诵读,探究式学习,人生历练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大学生人格培养,智慧开启,人生修炼和民族精神培育.
去年(2003)的一件大事,是在11月上旬,有海峡两岸三地中国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科学家,各高校有关负责人,以及全国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相关人士200多人汇聚南京,在东南大学举办"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会议通过高层研讨和名家演讲,积极探究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形式,推动其向更深层次发展.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机构发起,透过"文化经典与人文教育"的主题,对中国高等学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的探讨,引导当代大学生多读,勤思,善悟,特别是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著作,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怀,培养高尚品格.论坛发布了《关于在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经典阅读活动的倡议书》.进入2004年,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比如9-10月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合作举办的"孔子文化月",形成了大学生经典学习和儿童经典诵读的一次大联动.
十年磨一剑.经典教育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2004-9-25,为北京市教育杂志社而作)
经典教育的历史碰撞
1.当代大势
经典教育在近年的广泛复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说广泛复兴,是因为涉及面很广——从城市到乡村,从东海到西陲,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大陆到港台,从中国到海外,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胎教到老年教育,从正规课程到业余学习,从正规学校到企业,机关,家庭和事业单位或非盈利组织,从经典文本到经典音乐,经典绘画等各种经典艺术,从人文经典到科学经典,从汉语经典到外语经典,从古代经典到现代经典,从诵读到践行,从民间到官方——保守的估计已达数百万直接受众,乐观的估计则可能已逾千万人.
2.近代碰撞
经典教育的复兴或兴起,有她的历史背景.
作为经典教育复兴的策源地中国,她的经典教育在近代是衰落了.
不甘落后,不甘灭亡的中华民族,她的精英分子在这个时代挺身而出,以最后的吼声挽狂澜于既倒.
假如我们列出这些精英人物的名字,考察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历程,我们将会注意到一个极其醒目的共同点:他们中间许多人都有经典教育的广博基础,而且很多人学贯中外.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括号中是他们的生年):
郭嵩焘(1818),严复(1854),康有为(1858),谭嗣同(1865),孙中山(1866),蔡元培(1868),章太炎(1869),梁启超(1873),王国维(1877),陈独秀(1879),鲁迅(1881),宋教仁(1882),朱德(1886),李大钊(1889),胡适(1891),郭沫若(1892),毛泽东(1893),徐悲鸿(1895),周恩来(1898),邓小平(1904)……他们在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光芒四射,大大得益于他们的中外经典修学底蕴.
我国现代自然科学领域的杰出人物除掌握本领域经典著作外,也常常熟读人文经典,如人们熟知的:
·苏步青(1902),一代杰出数学家,早年就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熟背如流,领悟精深;
·陈省身(1911),世界数学界最高奖沃尔夫奖获得者,20世纪最杰出的华裔数学家,在现代数学主流方向之一"纤维丛理论"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热爱老庄哲学,熟读李白杜甫;
·杨振宁(1922),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初中花两个暑期背熟《孟子》(约5万字);
·邓稼先(1924),杨振宁先生誉其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5岁开始背诵《诗经》《论语》;
·李政道(1926),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将前沿科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中南海给高官授课;
……
在我中华国土经典教育衰落之际,在大部分国民缺失经典教育之际,是这些民族精英开启了民族光辉的未来,其中一个重大原因是他们受惠于经典教育.研究他们的经历,尤其是他们的受教育经历和实践垂范,对于今天的民族复兴是富有意义的.他们所受的经典教育,经受了历史的碰撞.这首先是因为,他们是在这个民族的经典教育基本衰微乃至几近断绝之际接受了经典教育,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勇敢担负起民族救亡和国运重振的历史重任的.这是一批典型案例.
3.案例沉思
这一批典型案例发人深省.他们所受的经典教育,其内容,方式,多寡以及受经典影响的程度也许各不相同,这在其他教育中也是常见的.发人深省的是:不管这些民族精英所受经典教育的内容,方式,多寡和程度如何,不论他们的经典教育是通过稀有的家传,苟延残喘的私塾,孜孜不倦的自学还是别的什么方式,毕竟是他们领导了民族救亡和振兴的事业,他们在各自领域中都成了令人景仰的领军人物.
历史给不同的人们以不同的境域,赋予不同的人们以不同的使命.在民族救亡的时代,这些接受了经典教育的精英人物中,甚至有人曾经参加了推动经典教育走向衰微的历史性努力.在这里我们会回想起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或许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和经典的魅力所在.她前进的途程未免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她突进的方式仿佛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平心而论,假如历史不能够通过对其本身的致命一击而获得再生,我们又怎么能领会"反者道之动"这一经典名言呢 又怎么能和万分激动的郭沫若先生一起万分激动地引吭高歌《凤凰涅盘》呢
那时候,民族的包袱看来是过于沉重了.
那时候,一些继续竭力请出经典教育的人们,即使他们的愿望是好的,真诚的,为了民族的,但由于这样那样的种种因由,在很多人眼中也可能显得太落伍,太古董,太狭隘了.现在看来,给这些人物以应有的历史地位,甚至由衷的敬意和感恩,也许是一个民族的成熟,自信和心胸的表征.同理,在民族整体蒸蒸日上的今天,在经典教育走向复兴的当下,我们也愿意对曾经在"五四"前后给予经典教育以重击的勇士,抱有同样的敬意和理解,同样还有感恩.一个懂得对先辈感恩的民族,将通过她的感恩而卸掉历史的,也即先辈的包袱,假如先辈曾经加给后人什么包袱的话.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先辈本来并没有任何包袱加给后人;或者说,即便先辈曾经有什么包袱加给了后人,也只是先辈借以训练我们自己动手卸掉这些包袱的一种历练罢了.埋怨祖宗,除了证明自己没出息之外,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子曰: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句经典是值得背诵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句经典也是值得背诵的.
4.百家和鸣
当今中国的经典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在WTO的大环境下,担心诵读中国古代经典会走向封闭和保守,这种担心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在全面开放的胸怀中,开放一扇中国经典的窗户,使气息非常通畅,心情非常舒坦;诵读世界各国经典,除了把对外开放扩大到文化层面,更是扩大到外国文化的经典层面,将所谓"文明的冲突"化为文化的深层对话,高层互补和融合创新.各个领域都存在的"二八法则",在教育领域则体现为经典教育法则.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领域都有20%最重要的事情,要花80%的精力去办理,而其余80%的事情,花20%的精力就可以了.经典教育的法则告诉我们:在所有书籍中有20%的经典,值得我们花80%的精力去熟读,甚至背诵,领悟,实验和践行,其余80%的著作,只需花20%的精力泛读就掌握了.二八法则虽然不是一个定则,虽然它可能表现为三七法则或者一九法则,或者其他什么别的比例,但它的本意无非是要我们花主要精力抓主要矛盾罢了.牵住了牛鼻子,就好耕田了.
我们曾经长期拥有的,后来放下了.曾经放下的,现在拿起来."一阴一阳之谓道",放得下,拿得起,"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革命时代的精英们靠经典教育养成的宝贵素质和高远境界挽救民族于绝大危难之际,引领民族打出一个新中国,建设时代更有大量普通人加入经典教育的行列,以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复兴中,始终保有一种与经典教育不同的声音,甚或反对的声音,也许是极其珍贵的.矛盾推动事物,碰撞迸出火花,批评激荡智慧,多元开阔心胸.大量原创经典既然诞生于百家争鸣的年代,它的原创力的持续迸发,大概是离不开充分自由,百家和鸣的环境了.经典教育的近代衰落也许正是因为将自由自在的原创经典局限于一家一方的一言堂了.
自由自在的经典精神,理当将来自各方的不同声音视为莫大的馈赠,幸运和恩赐,始终悉心聆听.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局面就是大家的事情办成了,但是带头人的作用没人看出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其次,亲而誉之."第二好的局面是,事情成了,大家都亲近带头人,感谢带头人."其次,畏之."第三好的局面,是事情也算成了,大家都敬畏带头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高不可及,心生敬畏."其次,侮之."再往下,就是事情没成,大家都认为头头领导无方,也就不恭敬了."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带头人自信不足,对大家的信任不足,那大家的自信也不足,对带头人的信赖也就不足."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带头人很自在的,惜言如金;等事功都成就了,而大伙儿都说"我自然就成了",那最好.主张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根据群众的意见,决定食堂的去留——这是小平同志处理公共食堂问题的态度,事实证明是高明的,成功的.支持安徽凤阳的包产到户,相信农民凭自己的发展能够从较低的集体经济走向较高的集体经济;主张农村改革要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在宣传上不要只讲一种办法就要求各地都照着做;主张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允许一部分地方看一看,不急于搞包产到户——这是小平同志处理农村改革问题的态度,事实证明也是高明的,成功的.带头人的少为无为和群众的创意创举,是市场经济的神髓,经典教育十年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这一点.
(2004-9-20,应北京市教育杂志社而作)
经典诵读十年复兴录
1.中华复兴风
中华复兴已经进入了核心能力的层面:经典文化的层面.
经典诵读在近年的广泛复兴,复兴的是民族自信力和原创力,是中华民族求学列国的伟大传统.
自从1995年由赵朴初先生,冰心前辈等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来,经典诵读的广泛复兴就正式开始了.
说广泛复兴,是因为涉及面很广——从城市到乡村,从东海到西陲,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大陆到港台,从中国到海外,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胎教到老年教育,从正规课程到业余学习,从正规学校到企业,机关,家庭和事业单位或非盈利组织,从经典文本到经典音乐,经典绘画等各种经典艺术,从人文经典到科学经典,从汉语经典到外语经典,从古代经典到现代经典,从诵读到践行,从民间到官方——保守的估计已达数百万直接受众.
这一复兴活动在海内外开展十年左右,重在儿童经典文化素质教育的普及.活动采用了古已有之且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之法.它解决了经典诵读的一个大瓶颈:师资紧缺.
大量教师和家长以前都不免担心:自己经典文化素养不够,如何担当得起儿童经典诵读的指导重任呢 但是数年,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担心是可以通过方法的改善而逐步消除或者减弱的.这种方法,第一就是重在诵读,不重讲解;第二就是老师和家长以学生的身份加入经典诵读的行列,和孩子们一起接受经典教育,一起诵读,一起领悟,一起探讨,共同成长.在经典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中,长期以来盛行的"坦诚交流,不定一尊"的学风,也非常有利于营造一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良好氛围,而不急于确定经典教育的标准教材,标准释义,标准答案.许多老师和家长都体会到:通过推广儿童经典诵读,自己的经典文化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成效和收获常常出乎自己的预料.
良好的学风保证了活动的健康开展.十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百十个城市数百万儿童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台湾,香港参与儿童也有百万之众,波及海外的国家以东亚和东南亚为甚,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西方则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据不完全统计,海外十数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法国,日本等国的重要媒体也有过报道.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台湾台中师范学院,哈佛大学等海内外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也积极介入了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广.
2.世界阅读潮
经典诵读活动的广泛复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沉迷于影视,电子游戏和因特网的过程中,儿童的阅读能力普遍下降了.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营造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以此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据悉,人均图书出版发行位居世界前列的日本,2001年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将联合国宣布的世界阅读日即每年的4月23日作为日本儿童阅读日.此外,这个漫画风行的国度还有"日本读书周".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亲子读书运动",则要求家长们每天最少陪孩子读20分钟的书,这个运动引发了"家庭图书馆"建设,这对于当时日本儿童将漫画当"主食"的偏好,可谓一剂良药.
1998年9月到1999年8月是英国阅读年,教育部长布朗奇宣誓要借着阅读年的推动,"建设一个书香之国"(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为此,英国政府额外拨款一亿一千五百万英镑用于购书,平均每个学校得款四千英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总共增添了2300万册图书.1996年,"阅读是基础"运动从美国登陆英国,逐步成为英国向贫困儿童提供阅读支持最大的运动.在介入我国启动的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也有英国某语言学家感叹道:长久以来,英国人没读莎士比亚的非常多,中国开展儿童经典诵读列入了莎士比亚著作,这对英国人触动很大.
美国有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有"读者年""图书馆周"等等.2004年7月8日,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3年普查数据,公布了研究报告《阅读在危险中》(Reading at Risk),引起美国社会大哗.该基金会将这个报告与他们1982年的著名报告《国家在危险中》(A Nation at Risk)相提并论,后一报告揭露了美国教育质量的衰退,曾经引起全国剧烈震动.布什上任后,自称"教育总统",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的教育改革法案,将"阅读优先(Reading First)"作为政策主轴,专拨40亿美元,希望在5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3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当过图书馆员和教师的布什夫人,也推出"阅读,阅读再阅读"计划,甚至亲自开列长长的推荐书单挂在白宫网站上,提醒天下父母,必须在孩子童年时为他们铺设一条经由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1979年开始的"纽约是书乡"(NewYork is Book Country)则是地方性读书活动,定在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此外还有诸如"少年阅读周","登陆阅读","将阅读进行到底"等形形色色的活动.
法国有全民阅读的传统.法国的读书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由法国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共同举办.读书节的活动也波及海外,光亚洲就有30个左右的城市参与,我国的北京从1999年开始加入法国读书节,至今已经五年.去年开始的中法互办的文化节更是进一步推动了了中法两国人民阅读中国经典著作和法国经典著作的热潮.读书节形式丰富多彩,如1999年有"雨果节",以雨果著作为主题,展开朗诵,剧作演出,旅行和文学活动,开展各种比赛.
德国人爱书举世闻名,德国图书业在世界首屈一指.著名的贝塔斯曼出版集团在世界图书出版界名列前茅,近年来该集团在中国建立了"贝塔斯曼书友会",使中国成为贝塔斯曼在全球营建读书王国最具潜力的开发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2年提出了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1995年,该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有资料显示,"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参与这项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00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版,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把公共图书馆的第一项任务定为"从小强化儿童的阅读习惯".
有调查称,我国台湾儿童阅读的课外书来源主要依靠父母购买,约占儿童阅读书籍的71%,远高于向图书馆借阅的44%.这当中,众多的故事妈妈,推动深度阅读的小学老师,遍布全台的读书会,都功不可没.尤其是台湾发起的读经活动,更是星火燎原,十年之中影响的儿童以百万计,家长尤其是女性家长居功至伟.
相比而言,我国大陆的经典诵读工程有鲜明的特色:她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着重儿童,惠及成人;紧扣经典诵读,带动整体素质的培育;凝聚海内外华人,推动民族复兴.立足中国,首先是推动中国经典的诵读;面向世界,包涵着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经典文化.相对而言,大陆的经典诵读在家庭支持方面,则远远不及台湾.大陆主要靠学校推动.
3.书香气正浓
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民终生学习体系意义重大.这里有一个如何估价中华民族传统的问题.西方后现代教育有向东方包括中国传统汲取营养的强烈趋势,我国素质教育纲领也注意到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问题.中国数千年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国民教育的成功是一个因素,乃至根本因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个大学之道,作为大教育学精神,作为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只要剔除其时代局限,其精神实质至今仍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各国教育界所重视.
这就引出了创新的话题.集中,汇通,提炼古今中外教育学成果,创造独特的未来阅读社会的学习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这是沟通全球力量的划时代事业.鉴于中国古典教育资源的异常富集,深刻和高远,鉴于中国目前发展势头的强劲和教育发展潜力的极其巨大,中国文化和汉语热将在全球长期广泛传播,中国完全可以对全球阅读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特有的伟大贡献.其中,在中国大陆和港台兴起并迅速传播于世界各国的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其反本开新的品格尤其令人瞩目.
这个活动有如下特点——
·它自发地兴起于民间,逐步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扶植,
充满活力;从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开始,遍及亚,欧,美诸大洲.
·它从儿童教育入手,抓住教育的源头和根本,具有正本清源的功用.
·它强调人类原创经典文化的诵习,在0-13岁左右这一记忆力最好的年龄
阶段,引导儿童诵读古今中外经典名篇,以各国原创性经典著作为主.立足本国,海纳百川,注重原创,只选经典.从源头上疗救教育缺乏原创性,缺乏大师拓荒性经典著作,缺乏全球胸襟和民族特色等诸多重病.
·它适应儿童直觉能力强,整体吸收能力旺盛,记忆力好,理解力弱的特点,
不以讲解,分析为重点,而以听闻,诵读,熏染为手段,重点开启决定儿童整体素质的人格面和根本智.
·不以应试为目的,而以自觉自愿,自由快活为原则,不搞整齐划一,不搞
题海战术,而以全球儿童交流,竞赛,互动为手段,以人格培养,智慧启蒙,全面发展为目标.手法简单,效果良好,易于操作和推广.
·母语熏习和外语熏习并进,从中外经典层面突入,抓住经典听闻诵读,以
语言熏习代替语言分析讲解的教学,根本突破语言学习瓶颈,一般数年之内即可根本解决母语,外语的教育问题.而且将语言熏习和人格陶冶,智慧开启融为一体,一举数得.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
·以中外经典诵读为起步,带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带动科技创新,文艺
创作,生活创造和商界创业;以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为先导,带动成人经典导读工程,促进全民经典诵读工程,全面提升阅读社会的层次和质量.目前,经典诵读正在逐步向高校推进,某些高校的大学生经典导修计划已经启动.
·从经典层面入手,展开各国优秀文明的高层对话,融合与创新,可以看作
对所谓"文明冲突"的一个相当积极的回应.
购物买名牌,读书读经典.书香社会的香气浓郁了,因为有了经典诵读.
(2005-1-11)
开泉培根是大事:经典诵读工程开泉版教材序言
中国的事情,三农为大.三农,农民为大.农民,教育为大.农民教育,青年,少儿教育为大.农民青年,少儿教育,经典诵读教育为大.农民青年少儿经典诵读教育,是一件开泉培根的大事情.这需要一个开泉计划.
凡事找到源头就简单了.经典是简单的,就那么几本,却把几千年的智慧精装在里面.学经典也是简单的,开口诵读是基本的办法.教经典也是简单的,自己领着学生诵读,可以;或者放录音带,放CD盘,让学生跟着读,更好,发音更标准.小孩子年轻人诵读是来劲的,过瘾的,这就需要给大家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搞点朗诵,背诵,默写比赛,当作娱乐,有些让人烦的考试大概就不必搞了,有些让人烦的分析讲解也不必搞了.所以教学管理也简单.等到人家兴趣上来,请问微言大义,再讲解分析也来得及.等到人家瘾头上来,请求你考,再考他不迟.没有食欲靠填鸭可能不行.人家兴趣本来没上来,我们就不一定非要"题目分析,词语精解,段落小结,全文大意"地套八股,那样太苦.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好心情.很多老师有体会:即使大家兴趣上来,请求讲解,可能也不必一言堂到底,师生们共同的研讨更有味道,学生常常给老师大启发.一本经典足够人体会一辈子,欣赏受用一辈子,可见经典是大家的老师,不论学生和老师,都是经典的学生.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好为人师."当过老师的对此最有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挺好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把自己摆在学生位置上,不累.这是正位,摆平了.位置不平,站在斜坡上,是歪的,自然就累.学的很累,教的很累,不划算.
比赛也不必分等级."君子周而不比",要比就比个团结,比个谦虚,比个互助,比个和谐,比个礼貌,比个自强.比自强是和自己比:今天我进步多少 读了多少 背了多少 默了多少 问自己,奖励自己.学贵自得,为自己长本事而学才会自得,不用考试还是要学才会自得,你不考我我非要你来考我才是自得."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不但老师对学生要这样,老师对自己也可以这样,谁都没有必要背包袱.看一个人学习是不是上道,热爱与否是个硬指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像孔夫子那样爱学习,才是真学.否则就苦了,不值得.但是热爱不是无缘无故来的,是有了真收获真本事才快活的,快活是跟着力量跟着素质走的.人小的时候记忆力好,背功好,这方面有所作为,成就感有了,信心有了,就愉快了.背熟之后慢慢在生活中运用,体悟,实验,创新,胸怀越来越宽,境界越来越高,对事情提得起放得下,智慧的源泉也就开了.
可见开泉计划不难操作.它的核心是自心慧泉的开掘.
配套措施也不难.只要有一个人发心,用很少一点钱,一点力,一点热忱,一点智慧,她/他就可以援助一个农村孩子享受一套经典诵读开泉版教材.再配合师资培训,把经典诵读教育真正落实到村庄.这需要借鉴国内外大量比较成熟的公益援助活动程序,包括志愿者行动模式,创建一个结构简单透明,监督公开严格,反应快捷精准,跟踪热心持久的运作体系.
各种乡村援助活动中,教育援助是根本.教育援助中,经典诵读教育援助是根本,是教人立大志,成大才,创大业,干大事的.乡村最缺的是教育,尤其是经典诵读教育.但教育一般需要高投入,效果却要很久才显示出来,基础教育尤其如此.穷乡僻壤对此望而生畏,进一步加剧了两极分化,形成恶性循环.这就需要讲究教育经济学,读书经济学,对极为有限的教育资源做最有效的挖掘利用.
经典诵读教育的第一个优点是整体素质奠基牢固,第二个优点是特别节约,特别经济,用一点点力量就可以开掘一个智慧之泉.这两点是相互依托的.两点归结为一句话:抓住根本以优化整体.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打好了,外来的援助就会慢慢转化为自助.好比打井开泉,先可以从外面引进,注入一点水,或者用力打孔,把地下本有的源泉引出来.援助的结果是自助,不但受助者学会自助,助人者也是在自助,因为帮人就是帮自己.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与人智慧自己智慧,与人善良自己善良:这是经典诵读的精髓.
既然开泉计划是这样一个自达达人,左右逢源的计划,自养自生能力强,她就可以持久.确保持久的具体办法,除了上述几点外,还有就是全面,深入,持续的互动交流,跟踪调研和考核测评.各方都可以配合来做.城市反哺乡村,出门在外的回报家乡.大学生可以把经典诵读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边推广,边同学,边交流,边调研,边评估,边提高.
中国是热土,农村是热土,人心是热土,蕴含的泉源很深很烫.
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2005-2-17
明德讲堂开学致辞
经典诵读工程推动不久,开办经典讲堂的要求随之而来.赖众人拾薪,办起了"明德讲堂",以适应自学,切磋和师资培训的需要.来开讲的,海内外各界贤达都在邀请之列,只要他们于中外经典有领悟,又肯将他们宝贵的心得贡献于你我.孔子云:"古之学者为己",文凭当不在考虑范围吧 只要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就可以了,更何况还有"朝闻夕死"的大学子.这样子就学得潇洒,讲得快活.人人都有一个明德,在圣人高人不多一分,在平头百姓不少一分,这是我们大家的珠宝,一样的放光.有人的珠宝看起来比我们的更亮一些,只因为他们擦得勤,擦得早,擦得巧,并不是他们的珠宝本来比我们的更明亮.他们擦珠宝的门道我们要学习,我们也要"明明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现在没有天子了,人人还是要以修身为本,这个变不了.用现代话说,就是开发人力资源,因为现在是知识经济,不从人本身的素质下功夫,不行.注重从德行下功夫,知识经济就升格为善知识经济,因为德行包含着大智慧,包含着很高深很实用的知识.有了德行有了素质,干什么都顺.大家说,诵读了经典之后,这些大道理和实用技术都需要讲一讲,这就把讲堂开起来."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讲是为了不讲,为了做.把讲堂看作讲学,切磋的地方,更是做事做人的地方,就好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愿讲堂成为我们的乐园.——是为祝.
(2001-12-21)
十年后我们怎样当老师
摘要: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健康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日渐临近和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需求激增,海内外对学通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高级人才的供需矛盾益发凸显,师范学院为代表的高等学府中 "十年后我们怎样当老师"的问题日益迫切.这一时代课题的解决之道首先在于经典教育师资的培养.然而高校师资自身所受经典教育甚少,是这一"危机"的集中表现.以经典为师,教学相长是这一"危机处理"的关键方法.
关键词:经典教育,师资,教学相长
1.十年一问
经典诵读活动推展十年,十年后的问题也提出来了,其中一个就是:
十年后我们怎样当老师
有大学教授以这个自我设问为标题写了一篇文章,登在自己在博客中国开辟的个人网站上,其中写道:
"吴宓曾经对学生说:我的老师,学问都在肚子里;你们的老师——我,至少有一半学问在肚子里;而你们呢 学问都在书本上.……然而,随着经典诵读工程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少年儿童加入到诵读经典的行列.十年后,进入大学的学生,肚子里都装有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中外经典著作,我们这些学问都在书本上,甚至连学问在什么地方都不大清楚的人,将怎样给他们当老师呢 "1
2.忧虑之源
这个忧虑不是没有来由.
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我国大陆2002年各类学校在校生总计近2.5亿人.随着出生率下降,在园幼儿和在校小学生呈逐年下降趋势,比如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004万人,比上年减少32.02万人;虽然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8.65%,小学在校生却在11689.74万人,比上年减少466.97万人,但是总体规模仍然十分巨大,其中包括在校初中生高中生人数的小幅上升.假设十年后大学前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在校学生仍然保持在2.3亿人左右,那么取其十分之一就是2300万人.
这个2300万人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说,假如十年后,即到2014年,全部"大前"中受过经典诵读教育的比例为十分之一,那么这个数字就是2300万人.所谓"大前",这里是"大学前各类在校生"或者"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在校生"的简称.有人估计,经典诵读工程按目前势头发展下去,十年后经过经典诵读教育的"大前",很可能达到2300万人的规模.
由于经典诵读的"减负"作用明显,接受经典诵读教育者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可以假设他们进入大学的可能性较高.假如这一入学比例为80%,就是1840万人;比例为50%,则为1150万人.很可观.
不过,情况或许并没有这么乐观,因为零星受过经典诵读教育的"大前",和坚持十七八年经典诵读教育的"大前",坚持十年经典诵读教育的"大前",或者坚持六年经典诵读教育的"大前",等等,效果会很不一样.
对效果,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影响要素:经典诵读教育的方式问题.如果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效果就非常令人忧虑了.那不但会加重学生负担,败坏读书胃口,而且更会大量培植对于古今中外优秀经典文化的埋怨和仇恨,播下新的"文革"类的种子,直接危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3.师者危机
现在假定教育方式得当,发展势头良好,十年后经过经典诵读教育的"大前"达到2300万人,其中50%相继考进大学,就是1150万人.平均到每一年,考入的将达几十万到百万人的规模.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3,2010年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300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在学人数接近1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争取达到20%左右.实际上,2004年高校毛入学率已经超过19%,录取新生42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40万人,全部在校生超过2000万人,使整个高教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即使"大学新生录取420万人"这个数字到2014年保持不变,再假定那时候其中有十分之一属于经过经典诵读教育的"大前",那么一年就是42万人.再假设都是本科四年制,三年后也就是到2017年,高校在校生中具有经典诵读教育"大前"身份的就是160万人左右.到那时候,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会急剧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的模式也将面临重大变革.这就是"十年后我们如何当老师"的问题.
4.与经典同行
这种前景有没有可能 根据经典诵读工程的发展趋势,上述推测极有可能变为现实.经过十年推展,我国大陆已有数百万少儿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合肥,马鞍山,蚌埠,怀宁,福州,厦门,武汉,荆州,长沙,娄底,郴州,西安,太原,广州,深圳,温州,杭州,南京,徐州,苏州,常州,江阴,成都,重庆,济南,济宁,曲阜,淄博,临沂,烟台,平原,邹平,郑州,商丘,昆明,玉溪,桂林,南宁,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大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兰州,包头,呼和浩特,赤峰,锡林浩特,南昌,沈阳,锦州,大连,盘锦,石家庄,沧州,廊坊,承德,澄海,广州,惠州,湛江,北海,中山,佛山,顺德,莆田等百十个城市,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泰国,德国等海外十数个国家也有若干人数.再过十年,形势将更为可观,每年进入大学的人数达到几十万甚至近百万,都有可能.
这种可能性,也因为经典诵读工程并不孤单.有诸多大事"与经典同行":
·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高速提升,汉语热正在并将继续在全球持续高速传播,外国报刊出现《忽然,全世界都想讲中文》这样的刺激性标题也不完全是新闻炒作和故作惊讶.推动汉语热的,除了经济实力,还有各界力量的协同作用,其中的关键就是需求.
· 教育部有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全权领导汉语水平考试,颁发《汉语水平证书》.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1990年正式实施以来,已经在海内外设立了140多个考点,目前累计有120多个国家的40多万人次的外籍考生参加了考试.汉语水平考试不以任何特定教材的内容为依据,考生也不需要按特定教材的内容准备考试,这使包括汉语经典诵读教材在内的各类汉语教材有了自由发展的天地.设在教育部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宗旨是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工作目标是推动汉语走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汉语走向世界的速度是惊人的: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设定对外汉语考试时,每年的考生只有200多人.随后的近十多年中,考生人数每年以40%至50%的速度增长,据称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设立的托福考试最初10年就是这个速度4.
· 汉办启动的"孔子学院项目"称: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国家汉办,教育部已于2004年6月15日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教育部分别签署了合作建设"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和"塔什干孔子学院"的协议,2004年11月 17日上午,美国第一家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正式建成.2004年6月21日,中国国家汉办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签订了意向书,决定双方合作在瑞典建立欧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2004年6月22日,正在肯尼亚访问的中国教育部长周济与肯尼亚教育,科学与技术部长乔治·赛托蒂在内罗毕签署协议,决定双方合作建设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内罗毕孔子学院".同年11月21日,韩国汉城孔子学院揭幕.2004年12月6日,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协议正式签署,中瑞双方计划于2005年1月斯德哥尔摩大学新学期开始时举办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开学典礼.据悉,这类孔子学院将在全球建设100所.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授牌学院已经达到28所5.
5.言之有文,行之则远
古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语言的传播和文化传播应该是一体的,孔子学院的项目创意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经典诵读工程也天生与此完全合拍.通过经典诵读来学习汉语,是一种很经济,很见效的方式.孔子学院要名副其实,孔子的原着是一定要读的.到时候,外国人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越来越多,中国人自己懂的反倒很少,那就对不住我们孔夫子的同胞了.可见,往海外走同时也意味着回归祖国,奔向未来也包含回归传统,我们需要饮用原汁原味的经典甘泉,沐浴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
要学原汁原味的语言,就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小孩子学口语靠的就是多听多说.如果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在小孩子学说话的年龄老是手头握着考卷,忙于纠正孩子的发音,语法,造句,那可是用心良苦,费力不讨好的.小孩子在大人圈子里混个3-5年,一门口语就会了,不需要设置题型,不需要分析句法,不需要批改作业,只需放手让孩子天天听正确的口语,天天模仿正确的口语,什么都会了.书面语呢 也差不多.多读多背多写就行.材料自然要选精的,因为普通书是背,经典也是背,为什么不背经典呢 肯定要背经典.而且书籍很有意思:经典著作和普通书价格没多少差别.很多人都深深感到,读一本经典胜过读十本,百本,千本普通书,这样一算,"读经典"的确是知识经济学,读书经济学.经典为什么便宜呢 因为经典是经过长期的大浪淘沙的,绝大多数都过了知识产权期限,书美价廉.物品的名牌,就没有这样的好处,名牌物品总是贵很多.
经典诵读这样容易上手上口,推动起来自然也容易.十年之后,每年几十万成百万满腹经纶的新生往大学涌,这一盛况看来很有可能.那时候,我们各类大学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员包括教授,硕导博导们怎么当老师呢
有老师在大学课堂将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后,大学生本身也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读经典太少,十年之后,他们和后来的师弟师妹们一比,就相形见绌了.即使就在眼下,当幼儿园小朋友到高等学府向大学师生展示经典诵读风采后,大学生更是实实在在地感到了自己经典教育的缺失,从而毅然转入了经典诵读的行列.他们和大学老师感到了同样的压力.
实际上,我国大学开展经典诵读,经典导修早已开始,只是尚未形成规模.对于大学老师的压力,也许尚有一点可以安慰:"好学近乎知",如果我们诚心诚意地把经典看作老师,把自己看作学生,和大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并争取先学一步,那就好了.《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儿童经典诵读活动推展的十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其核心就是把经典看作老师,甚至把孩子看作老师,而家长,老师则自认为学生,形成教学相长,共同探索的氛围,慢慢就提高了自信.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有所不足,不敢不勉."被后世尊为圣人,奉为先师的孔子本人是如此谦虚,认为君子之道的四条他自己哪一条都没有学到手,这种"好学不倦"的典范,也就是真正值得效法的师范了.
十年后我们如何当老师
答案也许不是开初想像的那么难.
(2005-1-10,稿2005-7-31修订)
参考文献:
傅志明,十年后我们如何当老师,http://fuzhiming.blogchina.com.
2 教育部,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4814.htm
3 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static/115plan/wenjian_03.htm
4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汉语教学,http://www.hanban.edu.cn/
5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孔子学院项目介绍,http://www.hanban.edu.cn/kzxy__projects.htm
工程推进,八大特点
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具有如下八大特点:
起于民间,遍及中外:它自发地兴起于民间,逐步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扶植,充满活力;从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开始,遍及亚,欧,美诸大洲.
儿童领先,正本清源:它从儿童教育入手,抓住教育的源头和根本,具有正本清源的功用.
着重原创,海纳百川:它强调人类原创经典文化的诵习,在0-13岁左右这一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引导儿童诵读古今中外经典名篇,以各国原创性经典著作为主.立足本国,海纳百川,注重原创,只选经典.从源头上疗救教育缺乏原创性,缺乏大师拓荒性经典著作,缺乏全球胸襟和民族特色等诸多重病.
诵读熏习,开根本智:它适应儿童直觉能力强,整体吸收能力旺盛,记忆力好,理解力弱的特点,不以讲解,分析为重点,而以听闻,诵读,熏染为手段,重点开启决定儿童整体素质的人格面和根本智.
告别应试,贵在自得:不以应试为目的,而以自觉自愿,快活自得为原则,不搞整齐划一,不搞题海战术,而以全球儿童交流,竞赛,互动为手段,以人格培养,智慧启蒙,全面发展为目标.手法简单,效果良好,易于操作和推广.
破语言关,一举数得:母语熏习和外语熏习并进,从中外经典层面突入,抓住经典听闻诵读,以语言熏习代替语言分析讲解的教学,根本突破语言学习瓶颈,一般数年之内即可根本解决母语,外语的教育问题.而且将语言熏习和人格陶冶,智慧开启融为一体,一举数得.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
全面发展,惠及成人:以中外经典诵读为起步,带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带动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生活创造和商界创业;以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为先导,带动成人经典导读工程,促进全民经典诵读工程,全面提升阅读社会的层次和质量.目前,经典诵读正在逐步向高校推进,某些高校的大学生经典导修计划已经启动.
高层对话,融合创新:从经典层面入手,展开各国优秀文明的高层对话,融合与创新,可以看作对所谓"文明冲突"的一个相当积极的回应.
从知识经济走向善知识经济
● 日新其德的知识创新传统
善知识经济跟知识经济是朋友,但是希望比知识经济做得更好一些.经过努力,知识经济会走向善知识经济,这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善知识经济好在哪里 善知识经济有这么一个"善"字.我们要搞知识经济,能人经济,信用经济,不能搞愚民经济,懵懂经济,文盲经济,以及不讲信用的非法经济,地下经济,等等.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洲,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善".他也不是随便地,稀里糊涂地反对知识和智慧,他实际上是提倡善的知识,好的智慧,或者说良知.人人都有良知,但是需要日新其德,才能光大这个良知,避免知识的负面作用.中国的儒释道,还有医家,兵家,都有提倡良知的传统,都有日新其德的创新传统.
● 社会和谐之至善知识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本,这和物本经济以物为本是不同的.物本经济看到物的力量,知识经济看到知识的力量.物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都可以为人所用,也可以破坏我们.物本经济"可以"把一切力量归结为物,知识经济"可以"把一切力量归结为知识,这些归结都有其道理,因为物的力量要变成知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也需要变成物的力量.如何使这些力量更加有效,更加经济,更有价值,一句话,更能促进人生幸福,世界和平乃至生态平衡,这是善知识经济的课题.
知识就是力量,但它可以是创造的力量,也可以是破坏的力量,关键在于目的.目的知识比方法知识来得重要,因为目的关乎知识的方向和价值.在争战导向下,知识可以变成争战知识和知识争战.在盗窃导向下,知识可以变成盗窃知识和知识盗窃.在欺诈导向下,知识可以变成欺诈知识和知识欺诈.在文凭和应试导向下,以及职称导向,获奖导向,技术导向下,都会产生相应的知识形态和知识价值,我们要想找到关乎人生幸福,家庭和睦,社会和祥,世界和平,生态平衡的知识创新工程,找到日新其德的个人自我激励和团队自由共鸣,那就需要一些别的东西.
善知识将是社会中最安定的因素,也是最幸福的因素,从而也是最友善最经济的知识.这样才会有不计利害的自然沟通,自由共鸣和全面共享,反之亦然.这样才会超出自我狭隘眼界的所谓善恶,而学会从天地人生整体协调发展的规律出发考虑问题,也就是超越一已之利害,而止于天人合一,社会和谐之至善.
● 持久的创新之源
善知识经济也是伟大的创新之源.争战知识也可以是创新,但是不可能伟大和持久,因为争战者固守着"争战就是争战"的老套,他的创新不会是革命性的.然而即使从战争观点看,不战而胜也是古往今来最高的战争目标,从而这种关于"不战的战争知识"也是最高的战争知识,它在战争中开辟了"不战"的伟大创新点.善知识经济连这种目标也没有,它没有对手,从而与战争无关,跟输赢无缘.假如非要谈论输赢的话,善知识经济的输赢观将完全是自我指向,从而能够使任何大小的团队如同一个人那样单纯地集中处理任何一个问题,就像凌乱的光线经过激光器的同频共振,而激射出方向完全一致,色彩单纯的激光束一样,从而能够削铁如泥,洞察万象,变幻无端,精采迭呈.
● 富润屋 德润身
从普通光线到激光束的创造性飞跃,如同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的创造性飞跃一样,都是利用同样的能量,做出完全不同的事情,其理想的经济性一目了然.尽管人们发明了激光,但还是无法掩饰内心的惊异:为什么大自然会有如此天悬地隔的产儿,使它们以同样的能量做出如此不同的事功.善知识经济乃是这样一种经济学,它确信只有善的才是最经济的,并因此而扮演着道德经济学,人格经济学,理想经济学,团结经济学,自足经济学等等角色.这样,经济学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和探险,终于发现了自身最深的一个奥秘,这个奥秘便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但却熟视无睹的道德,人格和良知.于是,从亚当 斯密以来就令所有经济学家困惑的那个"经济和道德之间的二律背反",就悄然消散了.一旦道德和经济的血亲关系经过"经济学DNA检测"的严格认定,长期反目为仇的学科之争也将重归于好回到一切学科的大家庭之中,安享情同手足的天伦之乐.
最道德的也是最经济的,最经济的也是最道德的.这两个"公理"可以用《礼记 大学》中一句古话加以概括:"富润屋,德润身."而当德润身,富润屋之时,富裕也就可以润身,德行也就可以润屋了,这就是"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道理.
● 各国儿童心中的握手
善知识经济的神髓深含在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中,尤其是人类"轴心时代"的中外经典知识中,但是需要一个现代的创新将其激发,剥离乃至生育出来,并使之成长起来.所谓轴心时代,即是人类东西方几乎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文化圣人的时代.
这些元典文明以其横空出世的原创精神,激励和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后人的智慧和道德,至今仍有其动人心魄的魅力和不减当年的生气.只不过,这些元典文明各自出身于那个时代和地域,她们所带有的时空方面的外在局限至今未能完全脱去,而在以因特网,因陀罗网为标志的现代高科技和WTO为代表的全球市场活动迅速沟通全球文明的今天,在人类一体化的地球村呼之欲出的当代,一切异国他乡的文明都将成为"咱们村里的事情"了.
这桩有史以来最大的文明沟通和融合事件,只需几代人百年左右的努力就足够奠定基础了.这种沟通与融合正以各种方式在全球展开,其中极具潜力和特色的一个,就是海内外近年来迅速开展的儿童经典导读活动,其内容就是让各国儿童以多种语言通读古今中外各类最优秀的经典——主要是元典,使他们在深入吸收本国精华的同时,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别国的文明看作外来的"他们的"文明,而是同时看作"咱们自己的"文明.这是全球巨人圣人,全球善知识在儿童们"心中的握手".
● 走向人类新元典时代
巨人的握手将产生什么,正如商场的强强联手那样,其结果是不用人们过多操心的.科学和知识创新的精髓在于交流和沟通,这在科学界乃至非科学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知识巨人和道德圣人的握手和交流,其推陈出新的结果是否更加令人神往,也不是什么难以预测和检验的事情了.一代又一代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将从此诞生,因为他们从小就全面深入吸收了最具原创性的知识精华,畅饮了最富创造力的源头活水,他们将自然而然地把东西方圣人看作他们共同的先哲和朋友,从而致力于携手开创人类前所未有的崭新文明.
儿童时代的印刻不同寻常,尤其是全球原创智慧的印刻,就更加不同寻常了.知识就是力量,智慧就是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儿童来说,没有比善知识更好的赠品了,没有比启动一个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更加符合知识经济的主旨了.
儿童们诵读经典非常容易非常快乐非常有效.因为一切原创性经典和儿童心理最相亲最相应,这已经被全球各地参与经典诵读的各国儿童所证明,并且还在不断证明着.而一旦成年人老年人加入到经典诵读工程中来,他们也就体会到人类童年的活力,从而产生了"复归于婴儿"重新再活一回的冲动,他们变得越来越年轻是毫不奇怪的,甚至返老还童也不再是不可思议的."复归于婴儿","返回到元典"——正如克隆技术使一个成熟的体细胞退回到原初状态后所做到的"机体全部功能统统重新启动"那样——激发的不再是花里胡哨,雕虫小技式的创造力,而是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原创力,整体重塑力,有如一次全新的壮丽日出,一次彻头彻尾的重新诞生.
乐于投入经典诵读的成年人,将容易回到和保持赤子之心,将容易抛掉成人难免的许多成见,顽固死板的知识,已成定势的才能,而回归到十分可塑的童年心态,乐于放弃自己既有的见解,乐于接纳和寻找新的见解,投身到终生学习和终生创新中来,定格到童心无忌,日新月异的元典精神中来.
● 善知识创新工程
以"经典诵读工程"命名的这样一个"知识创新工程"首先产生在中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由于它具有的德能智慧的内核,把它称为"善知识创新工程"是可以的.有人认为它暗合于以德治国,也不无道理;有人觉得它有助于华夏统一,也自然而然;有利于文明沟通,文明创新和世界和平,也勿庸置疑.由于它首先萌发于中国,把它看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创新工程,也未尝不可.
不过,网络时代,"一个人就是一个地球"将不再是梦想,一个国家就更是如此了.国家特色将具有何种世界性意义,那是一个有待于实践证明的问题.只是,这个工程从一开始就是从全球经典文明的眼界出发考量问题的,因为,时代既然已经注定了每个人假如不具备全球眼光那就不是一个现代人,那么由中国人起步的经典诵读工程所包含的世界意义,只是一个时代的选择罢了.有幸的是,华夏文化天生的好胃口和富有的同化力,使中国人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顿"外来文化消化,吸收,转换"的美餐而倍感兴奋.来而无往非礼也,在吸收外来营养的同时将自己的美味佳肴贡献于世界,也是情理之中,礼数之内的事情.
知识需要共享,共享激发更大创新,于是从大陆到港台,从中国到日本,从亚洲到北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欢迎和投入这个工程了.这是从知识经济走向善知识经济的一段旋律,一个新华夏的崛起就在其中了.
(科学时报,2003-8-26)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王旋风七八月席卷大陆
时值7月,台湾华山书院王教授财贵博士一年一度的大陆巡回自费演讲照例启动.7月23日,这股经典导读的王旋风再度刮到北京.7月24号上午9:30—11:30,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报告厅座无虚席,王博士关于"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与潜能开发"的一番酣畅淋漓的演讲,激起来自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欢呼.演讲过后,人们将王博士团团围住,提问,签名者不绝如缕,北京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带来的经典诵读教材和资料也赠送,抢购一空.
去年的王旋风是从福州刮起,途经厦门,温州,江阴,南京,邳州,直抵曲阜,济南,然后掉头西顾,旋进内蒙的赤峰,再回首东进,于8月3日直灌北京.此后,王旋风历经西安,渭南,成都,宜宾,再回成都,德阳,然后南下广西的桂林,玉林,南宁,柳州等地,最后绕道深圳,转行香港,于8月26日回返台湾.影响所及,令王博士不胜感慨,喟然叹曰:经典诵读的热忱,大陆比台湾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北京与政府部门接洽期间,还与教育部商议了拨出100所小学作为经典导读实验学校的初步方案.
王旋风今年的"风程"有所不同.风头所向,第一站即从台湾直达北京,由北京儿童经典导读中心负责联络.北京的活动主要安排了三场,首场演讲即是北师大.25日的第二场放在北方交大九号楼中心报告厅,厅内座位及过道都被挤满.26日的第三场是一次小型研讨会,地点选在中央教科所会议室,与会者除北京儿童经典导读中心的志愿者外,主要是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工艺美术学院,北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教科所,中华孔子学会,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北京纺织职工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和教育家.在王博士关于海内外经典导读的理论与实务的主题发言后,与会者争先恐后,各抒所见,致使会议不得不超越既定安排而延长了一个小时.即使这样,代表们还是意犹未尽,饭桌上继续讨论了经典导读如何积极介入人文奥运,如何促进民族振兴,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等问题.王博士来回折腾,常常与众人谈到深夜,却兴致高昂.在车上有人表示歉意:"辛苦您了,王博士!"王教授却戏谑地一笑:"巡回演讲就是我的休息,我可不敢天下重负在我身."
据计划,王博士离开北京后将先行讲学佳木斯,哈尔滨,西安,苏州,上海,玉溪,昆明,贵阳等地,然后折回昆明再开讲座.其后将取道武汉,在市教委精心安排的武汉市教育系统千人盛会上传授经典导读的理念和方法.武汉之行结束后,王博士将西出阳关有故人,甘肃的讲座正等着他.随后还将南下深圳,福州等地,一直讲到8月底.最后,出于北京地区的强烈要求,王博士有可能改变既定行程,从南方再次应邀北上,届时北京方面主办的经典导读系列讲座也许已经安排妥帖了.
(2001-8-1)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经典诵读工程年鉴 2003创刊卷》代序
2000年大年初一,经典诵读工程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三年下来,推出工程年鉴的条件也具备了.
年鉴起一个鉴往思来的作用.这个作用发挥得好不好,要靠各位同仁的参与.大家参与,大家总结,大家分享,大家高兴,大家进步,大家期许设计未来——能做到这几点,年鉴的作用就大了.这算是给下一期年鉴约稿.大稿最好用电子邮件发,投在sihaiertong@126.com里.用其他方式赐稿也可以.
1.稀土之都开局2003
"稀土之都"是如今包头的美称.不过在蒙语中,包头的发音是"包克图",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有鹿就有水草,包头原本是阴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沃野.近几十年沙尘肆虐,近几年又有回归绿荫牧场的气象了.在荣获"200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和"2002年联合国人居奖"之时,包头也引领着西部乃至全国人文都市的潮流.经典诵读工程2003年的活动,就在稀土之都开局.可谓"里仁为美",住在包头,叹为稀有.
1月8日包头市教育局举办的经典诵读专题报告会,由杨骏辰局长主持.导读中心冯哲主任向400多名小学,幼儿园教师做启动报告后,冯涛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经典诵读教育示范课.由于年前几个月的充分准备,报告会和示范课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3整个一年,包头的经典诵读活动一直保持健康稳步发展的态势.
2.区域推进
包头之后,接着是江西南昌,辽宁锦州,山西太原,广东省,浙江温州,湖北荆州,内蒙古自治区,江苏南京,安徽省,福建福州,河南商丘,成为今年工程推展中依次出现的几个亮区,形成政府和民间合力.其中广东,安徽,江苏三省的政府推动力较大.
北京的活动比较丰富.如年初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经典诵读音像教材的启动,5月经典导读书店的成立,四海国学启蒙馆的运行,与《好管家》杂志的合作,百合素食与护生环保的深入结合,明德讲堂"百集经典系列讲座"在年底开讲.此前,明德讲堂也有过各类讲座,其中,刘士和大夫在非典时期结合黄帝内经所做的《谈疫读经》专题讲座具有特殊意义,使更多人切身体会到中医在祖国文化传统中的可贵价值.关注身体,关注心灵,关注身心协调,关注人类和环境的整体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也是中医文化的实际功效.中医在非典时期发挥的突出作用,使人们切实感受到祖国经典文化实实在在的力量.
3.中国高校经典文化教育启动
本年度一个重要事件是11月10日-12日在南京东南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论坛以高校学者为主体,汇聚了海峡两岸人文教育的专家,对"文化经典与人文教育"这一主题做了深入研讨.与会者对儿童经典诵读和高校经典阅读,乃至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会议向全国高校师生发出的《关于在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经典阅读活动的倡议书》,表达了高等教育界对经典文化的热切期盼.以这一论坛为标志,2003年将作为"中国高校经典文化教育启动年"而载入史册.中心负责人应邀参加本届论坛,就高校经典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展,人文奥运与经典诵读工程的结合,经典诵读工程和有机农业的结合,以及高校人文经典教育和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互动等问题,求教了诸多专家,一些合作构想将于来年逐步实施.
4.2004年构想
2004年要继续完善教材体系,提炼教学模式,拓展推广渠道.
几个值得交流,研讨,试验或稳步实施的构想:
·校本教材
工程推展过程中,一些地区的教学行政部门提出了开发校本教材的设想.经协商,中心感到配合各级主管部门,共同研发推广适合各地特殊需求的校本课程教材,是可以尝试的.具体运作细节商需斟酌,以形成互动共生体系.
·开泉计划,详称"中国乡村经典诵读教育援助计划"
这个计划不难操作.只要有一个人发心,用很少一点钱,他就可以援助一个农村孩子享受一套经典诵读开泉版教材.再配合师资培训,把经典诵读教育真正落实到村庄.这需要借鉴国内外大量比较成熟的公益援助活动程序,创建一个结构简单透明,监督公开严格,反应快捷精准,跟踪热心持久的运作体系.
中心人员6月份考察了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和打工居民区儿童图书馆,感受良多.结合对乡村教育的多方调研,提出了乡村经典教育援助问题.各种乡村援助活动中,教育援助是根本.教育援助中,经典诵读教育援助是根本.乡村最缺的是教育,尤其是经典诵读教育.但教育一般需要高投入,效果却要很久才显示出来,基础教育尤其如此.穷乡僻壤对此望而生畏,进一步加剧了两极分化,形成恶性循环.这就需要讲究教育经济学,读书经济学,对极为有限的教育资源做最有效的挖掘利用.
经典诵读教育的第一个优点是整体素质奠基牢固,第二个优点是特别节约,特别经济,用一点点力量就可以开掘一个智慧之泉.这两点是相互依托的.两点归结为一句话:抓住根本以优化整体.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打好了,外来的援助就会慢慢转化为自助.好比打井开泉,先可以从外面引进,注入一点水,或者用力打孔,把地下本有的源泉引出来.援助的结果是自助,不但受助者学会自助,助人者也是在自助,因为帮人就是帮自己.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与人智慧自己智慧,与人善良自己善良:这是经典诵读的精髓.
既然开泉计划是这样一个自达达人,左右逢源的计划,自养自生能力强,她就可以持久.朋友们建议,一套开泉版经典诵读教材可以定在几十元内,单本可定在几元一本,进入门坎要低.具体运作的大致框架设定后,可以先由几个发起人,包括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一起做试验,共同探索一条知恩报恩,回报家乡,援助乡村教育的路子.各方面试行良好后,把模式定下来,就可以推广了.
·有机农业和养生饮食计划
中心开办的百合素食几年来颇受欢迎,得益于京城和各地素食业先行者的表率,指导和帮助,得益于全国,全球素食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病从口入"是一句古训,时常有验证;"吃出健康"在形成共识,人人可感受.
凡事要找源头.健康的一个源头是"吃",吃的源头是"烹",烹的源头是"种".首先要有好种子,好土地,把地种好.环保,护生和有机农业是健康饮食之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地吃饭也有中国古圣先贤的根本智.有机农业和食饮养生方面,古来就有《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齐民要术》,《吕氏春秋 上农》和《茶经》等智慧典籍.在更广的意义上,以儒释道为代表的整个中国传统经典文化都倡导天人合一,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吕氏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洋溢着这种"和实生物"的大文化生态观.其优点是注重生命的内在质量,坚持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推进整体和谐,生态循环,自生自养,自我调整和持续发展.以这些经典的精神为指导或参考,结合和推进当代环保科技,有机农业科技及相关标准,接入市场经济模式,就可以解决食材饮料的来源问题.烹的问题也要正本清源,要以养生精神为指导,饮食的色香味形要为健康服务,为养生服务,否则宁可朴素一些,不要完全凭食者一时的感觉走.要讲科学,讲养生学.
这就萌生了有机农业和养生饮食计划,希望在百合素食的基础上提高一大步.同时,参与经典诵读的师生和家长们,也能以经典为指导,亲身参与健康饮食,环保事业和有机农业活动.如果在开展经典诵读的幼儿园,中小学开设这类的活动课程,让孩子们和家长老师们吃出健康,用自己的心灵和双手创造健康,给周围的人们奉献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食饮,那是比较理想的.经典养生文化和经典饮食文化大有可为,中心与海内外有关机构在这方面的合作正在深入拓展.
中国现代有机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古典有机农业的"地气"和"人气"极为富足,现代有机农业的精神和她一脉相承,实现"无缝结合"的基础厚实,可以很快通过高层面握手,开启富有中国经典文化精神的数字有机农业新时代.有人把美国人King1911年写出的《四千年的农民》看作现代有机农业的启蒙之作,这本著作正是受到中国传统有机农业成功经验的重要启发而写成的.早在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King到日本,朝鲜和中国实地考察,十分惊叹我国农业数千年盛行不衰的经验,于1911年写出了《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书中感佩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认为其秘密在于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和节俭,在于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用人畜粪便和塘泥等有机废物还田以培养地力.现代有机农业精神正是在此获得了灵感的种子和丰富的滋养.
可以预计,加上现代高科技尤其是数码科技,汇入WTO为代表的全球市场运作体系后,中国古典有机农业精神一定会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在充分利用现代常规农业在我国发展相对不足的后发优势,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势和劳动力富集优势的基础上,循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之道,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为推进中国西部大开发,为各国儿童和全人类的健康做出划时代的贡献.经典诵读工程在这里要做的工作是:联合该领域权威人士和一流机构,充分激活蕴藏于研发,生产和饮食等活动中的教育功能,采用或推进相关的国际标准,促进经典教育与有机农业科技研发相结合,与有机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健康的养生饮食相结合,与生态旅游文化相结合,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工程
在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主题中,人文奥运的待开发资源最为丰厚,在多种意义上是三大主题之核.
中心在2001年有过一份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工程策划草案.两年来,随着各种条件日益成熟,这一构想也更加具体,更加便于操作.近日,中心根据新的情况修订了《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工程策划书(草案)》,以便与相关合作机构展开交流.
实施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工程,旨在弘扬奥运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文明奥运环境,凝聚世界华人,促进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扩大国际交流.
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工程的核心口号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All within the four seas will be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工程的重点活动,乃是诚邀各国少儿在传承本国经典的基础上,交流学习各国经典文化,在更深更广的意义上高扬,拓展,丰富奥运精神.经典诵读范围应该兼采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典籍,突出华夏文化和奥运理念.经典诵读的语种以汉语,英语为主,辅之以其他各国语种.经典诵读教材,可以开发《北京奥运全球经典诵读本》,兼读其他经典诵读教材.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工程的推广范围,是以北京市为核心,带动全国,辐射全球.
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工程的各项活动,包括项目策划,宣传鼓动,社会联络,教材选编出版发行,师资培训,书院建设,经典导读工程学术委员会和顾问团组建,导读推广,导读基地建设,社区文化和学习化家庭计划,媒体联盟,电视栏目和节目设计制作,课题研究,网站建设与运作,全球经典诵读夏令营,人文奥运经典诵读全球年赛,以及经典诵读全球校长联谊会,经典诵读家长联谊会,经典诵读讲师团的组建和运作等.
(2004-1-12)
理念篇第二
本篇主要探讨经典教育,经典诵读工程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问题.
经典诵读工程:内容·理念·原则
●内容
经典诵读工程——是海内外各界力量共同推动的,具有重大公益性,教育性的跨国事业,其内容分为两个子工程: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和成人经典导读工程.其中,古今中外人文经典和科学经典的诵读导读是核心内容,在人格培养和智慧开启的基础上,带动科技发明发现,文学艺术创作,体育武术锻炼,以促进儿童乃至全民整体素质的优化.
所谓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指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使各国少年儿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目的,为网络时代各国文明的广泛交流和深层融合,以及在此背景下人类新文明新文化的创造打下基础,争当学通中外的国际化创造性人才.其领域涉及家庭教育,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
所谓成人经典导读工程——是指通过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带动家长,老师和其他成年人(首先是青年大学生,研究生)诵习,研习古今中外经典文化,以醇化其道德人格,提升其人文理念,加强其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的综合发展素质和创新素质,以积极回应全球一体化,区域化同时并进的潮流.其领域涉及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军人素质教育,社区文化,公民道德,公务员职业道德,老年教育,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等.
●理念
1)从物本经济(material economy)到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是一个飞跃.
但是如果知识经济只注重科技知识而忽略人文道德知识,则知识经济仍将重蹈物本经济时代的冷热战模式,知识将难以避免不成为知识战争的工具,知识经济将难以避免不成为知识战争经济的附庸.那样,知识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可怕后果将大大超过物本经济,人类集体自杀,自我毁灭乃至破坏地球和太空的能力将更加不可思议,那是每一个正常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2)因此,有可能出现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mentors economy)的一个转变.人们关于知识的看法,将变得充满善意和睿智:(1)知识最重要的本质,知识创新最重要的法门,知识利用最得力的方法,首先在于知识者之间的亲切交流,共享和合作,而不在于一味封锁,刺探和厮杀.由于德行或者人格就是大智慧,因此(2)需要一种与人为善,充分交流,兼容并包的善知识,即善的知识.因此(3)假如知识经济会走向善知识经济,知识也将是人,即善慧者,良知人——他们互为良师益友:"mentors".(4)善知识经济既然如此具备着以人为本的特质,她就是良知人经济,良师益友经济:"mentors economy".于是(5)科技知识将由于灌注了人文道德精神而成为具备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的大科技知识;与此相应,人文道德知识也由于渗透了科技精神而变得更加理性和实用.
3)灌注人文道德精神的大科学技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从网络技术看,就是从因特网(internet)奔向因陀罗网(indranet)的强大潮流.而假如可以把因特网技术看作是知识经济的一种核心技术,那么自然,具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特点的因陀罗网则可以看作善知识经济的一种急待开发的核心技术,思考方法和工作方式.换言之,所谓因陀罗网,也就是无比开放(一即一切)和无限整合(一切即一)的全息网(holonet)技术,其商业开发在西方已经启动数年.与经典诵读工程相呼应,技术上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的转变,也将促进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的历史性提升.于是,东西方高科技领域的先行者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富含全息精神或因陀罗网理念的东西方经典文化,去那里汲取发明发现的养料和创新灵感.
4)这样一个时代的实质是一个经典学习(教育)时代,或者以经典学习(教育)为导向,动力,基础和归属的时代,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联合为教育目标的时代,一个呼唤国际化创新巨人和产生各领域大师的时代.因此,全民终生教育将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经济活动,而全民终生的经典教育将给这个时代的教育以一个灵魂,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乃是良知人所得以养成的最好教材,而经典诵读工程特有的教学方法——即以中外原创性经典诵读带动全民创新——则将给时代英才的创造以滔滔不绝的源头活水.由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简捷有效的经典教育方法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了,这就为经典教育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可能性.在各地自发兴起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自由联合构建一种走向善知识经济的经典教育集团,逐渐成为一种需要和理念.这一事业特别需要通过工作来培育工作人员本身,"做事先做人,教育者先受教育,事业育人"将是工程推广者最需秉承的理念和最需践履的箴言.
● 原则
1) 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经典文化和本地化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内容为海内外公认(即一般学者最有共识的)的古今中外经典文字著作(含人文与科技等各个领域),经典艺术作品(含经典音乐,名画,雕塑,建筑等),经典体育武术,以及其他经典教材,但应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实行本地化设计.这也可以作为世界上各类跨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参考教材,可用连锁和特许经营的方式加以推广,促进企业的校园化,教育化,经典化,国际化和企业文化多元化.兼收并蓄是针对各国各民族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为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精神,它与本地化原则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按照此类原则,在中国和华人区推广经典诵读,可以体现中国特色和华人特色,中国国内则应适当注意汉人区和兄弟民族区的差别.依此类推,在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海地,埃及等国推广经典诵读,则应与该国国情相应,并取得该国朝野认同,因地制宜,突出国家特色,实现本地化.据考察,各国对于其本国经典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忽略,需要通过经典诵读工程促进其整理,推广和复兴,以使其汇入各国文化大交流,大创新的历史潮流.
2) 将经典诵读活动限定在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工程推广者充分尊重各国政府和各类宗教信仰,但不介入各国政治和宗教活动.这一原则只适用于机构行动,与个人行为,个人信仰无关.
3) 百花齐放,相互学习,彼此成全和自由联合的原则.本原则关乎工程推广者联合体的性质和创建,首先意在鼓励创新,不急于统一标准和行动,以尽量避免扼杀创造性;次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充分交流,彼此推动,以对方的创新和成就为荣;再次,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逐步达成的共识,将自然形成某种自由联合的趋势,当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无需人为拼凑所谓大而全的联合体(集团),反而扩大内耗.本原则不但适用于从事经典诵读活动的各地机构,也适用于处理与各类其他机构的关系.
4) 公正,平等,民主,自愿的联合行动原则.本原则关乎联合体创建后的工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联席会议的形式确定大政方针和各项分工.在三方以上的联席会议上,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规则;如有发生争论一时不能决定的事务,可不将有关活动纳入此联合行动的决议范围,并允许赞成该事务的各方自行付诸实施.合作各方无上下隶属关系.
5)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突出社会效益的原则.工程推广者从事的事业,是利国利民和促进全球文明汇通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具有强烈的公益性质,也富有经济价值,但需以公益为主,因此,工程推广机构将定位为公益机构,其经济来源有自创和接受捐赠两大类.工程推广机构本身创造的经济效益和所接受的捐赠,将全部用于本公益事业的发展,参与合作的其他机构或个人创造的,归他们所得的经济效益,不在此列.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公益和非公益两类合作者和运行模式,而且,在经济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工程推广者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受到非公益业务(和机构)的重要经济支持.总之,本原则只适用于工程推广者本身,至于合作者合法的经济利益,将遵照合作者自身的意愿,以合同形式予以保证.
6) 产学研一体化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关于教育,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政策法规优惠条件,充分调动,激活,重组,优化现有教育体制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最低成本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经典教育联合体.根据"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全息思维模式和因陀罗网工作方式,所谓产学研一体化,其精神实质是:产学研三者相对独立,各具优势,又相互贯通,呈现一而三,三而一的深度联网状态,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在突出本身特色的同时兼备所有三种功能.(1)教育联合体首先应突出教育,但是教育本身将作为产业来运营,学校(主要是大学)也应该通过本身的企业孵化器带动相关产业;其次,教育应该基于科学研究(首先是关于教育的科学技术)来推动,其本身应当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换言之,教育必须科研化,产业化,变成大教育.(2)科技研发应具有培养人才的教育功能和提供经济效益的产业功能,突出企业孵化器作用,实现教育化,产业化的大科研.(3)产业本身必须具备人才开发培养(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企业孵化,实习基地等教育功能,具备科技实验,调研,开发等科技研发功能,集团内相关企业逐步实现校园化管理和研究性运营,搞教育化,科研化的大产业(知识产业).
7) 全部工作和全部财务"公开,公正,透明" 运行的原则.邀请上级相关部门和审计部门实施廉洁督察和财务督察,诚邀社会各界以及大众以各种形式加以监督.财务公开的具体方式待定.
8) 以典范运作带动连锁运营和集团推进的原则.(1)同业连锁和集团化推进.比如典范学校(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带动全部学校连锁运营和集团推进.各类研究机构,产业部门,社区,城市,家庭各自的整体运作参照此法.(2)异业连锁和集团化推进.比如典范学校带动研究机构,产业部门,社区,城市,家庭教育的整体运作.集团内任何一种工作都可以用典范运作带动其他一切工作整体推进,正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因陀罗网工作思路.(3)理念连锁.作为教育联合体,将一切工作归结为教育,将教育渗透在一切工作中,至关重要."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人"将是本教育集团的理念和宗旨.落实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这个口号对于校长和教师而言就变成人们所熟悉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其他方面的口号可以仿照这个加以变通,比如单独对于校长来说,除了"一切为了孩子……",还有"一切为了教师……"的理念和宗旨,因为在很大意义上,教师乃是校长的学生,校长乃是教师的教师.
9) 虚实结合,网上网下相互推进的原则.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循序渐进,适时升级,构建远程教育为纽带的经典教育集团.这个方法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大大减少教育资源(人,财,物,信)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和不良配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速,全面,科学,方便的资源利用.
10)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带动成人经典导读工程,二者互为呼应,相互促进的原则.
倾听,倾听,倾听——知音之道
当乐曲响起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必做.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倾听".
音乐天生就是为耳朵和心灵准备的.为了欣赏音乐,我们需要学会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沉默".
不必急着告诉我这首乐曲是谁写的,谁演奏的,它抒发什么.假如它不能打动我,告诉我这些又有什么用处 假如它能够打动我,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发问:"谁的作品 ""谁演奏的 ""它抒发什么 "在我自己想知道的时候,我就一定会寻找答案,一定会有所发现,这比别人在我不需要知道的时候告诉我更好.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弹奏前半部,钟子期叹道:"弹得好啊!巍峨雄伟有如泰山!"弹到下半部,钟子期又叹道:"弹得好啊! 浩浩荡荡有如流水."你弹奏,我倾听,我会做你的知音.如果我不能知音,你告诉我,又有什么用呢 伯牙从来不讲解他的音乐.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不再弹琴.
孔夫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连学十天都不学新内容.师襄子说:"可以学新的了."孔子说:"丘已经熟悉曲子了,但是弹琴的技法还不熟."又练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技法已经熟练了,可以学新的了."孔子说:"丘还没听懂这曲子的意思."又练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曲子的意思都听懂了,可以学新的了."孔子说:"曲子的含义虽然懂了,但是还没有理解作者是怎样一个人."又练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肃穆起来,陷入沉思,忽又心旷神怡,举目远望,说:"丘知道作者了:皮肤黝黑,身材伟岸,眼光明亮,高瞻远瞩,很有君临天下的气象.假如不是文王,谁能有这样的气度呢 !"师襄子一听,起身便拜,说:"我们老师说过,这首曲子就是《文王操》."我演奏,我倾听,我知音,孔子真是文王的知音了.师襄子三出其言,实际是三缄其口,真可谓引而不发,循循善诱的乐师了.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的语言不下万千种,要在它们中间往来穿梭翻来译去一定很辛苦.音乐就不同了.无论国度,民族,语言有多少种,音乐永远只有一种.音乐是无需翻译,远离讲解的,它唯一需要的就是倾听.它不分国度,不分民族,不分古今.由倾听而热爱,由倾听而陶醉,由倾听而有所领会:一般人做到这些,就有了基本的音乐素养.如果由倾听而知音:那就是音乐欣赏家钟子期,就是乐坛知音了.想要继续深造的,也将由倾听而演奏,由倾听而作曲,由倾听而成长为音乐大师.
假如你有《蓝色多瑙河》,听吧!有《雨打芭蕉》,听吧!有《英雄》,听吧!有《田园》,听吧!有古典音乐,听吧!有现代经典,听吧!有本国经典,听吧!有外国经典,听吧!在远古时代我们就开始听了,今天为什么不呢 在胎儿时期我们就能够听了,现在为什么不呢 连大象绵羊小鸟荷花野草都无需讲解,都能够倾听,我们为什么不呢 连山河大地都能够倾听,都能够共鸣,我们为什么不呢 那些千百年来打动了亿万人的曲子,那些曾经感动,正在感动,还将感动亿万人的曲子和天籁之声,那万籁俱寂时天宇最深之处的无限静穆,甚至五光十色的流云,崎岖的山路,峭拔的高峰,汹涌的海啸,宇宙的爆炸,夸克的禁闭,周转的年轮和舒展的叶脉,直至人心内殿的点点律动,我们为什么不听呢
原子在震荡,心在开启,乐曲响起来.
(2004-4-21)
精·熟·悟·用·巧·新:《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序
 
经典教育在海内外开展十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中国人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求学列国的历程,与此同时,中华经典也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普及,弘扬和光大.这套"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就是诞生于这样的氛围之中.
第一辑入选篇目有:《论语》,《孟子》,《礼记》(选),《大学·中庸·孝经》,《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选)》,《三字经·百家姓·蒙求》,《弟子规·千字文·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共九种.这九种图书中,既有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又有中华文化的传统入门读物,言语隽永,含义深远;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非常适合儿童诵读.
本套丛书的体例是原文加注音,古今字,通假字以右下角黑框标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以改变拼音字体的形式标出.出于保护儿童视力的需要,我们采用了大字排版的版式,希望孩子能在轻松的阅读中进行背诵.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质量,我们请专业学者在这些经典通行本的基础上进行注音和校勘,并请权威专家进行审定,以保证本套图书的质量.
读书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一些大德告诫说:读书贵在读经典,读经典贵在熟读.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这也是经典诵读工程推出的初衷.总起来就是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其中,悟,用,巧,新这四个过程中是有解释的.但是解释最好在精,熟的基础上进行.至于在心无旁骛,一心熟读的过程中开悟,证悟,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一般所谓解释都用不着了.
读经典就是平素说的精读.精读就是选择最好的书来读,把它读熟,背出来,默写出来.一熟就把书本变成自己的东西,等于放在自家的仓库里,在哪个柜子的哪一层,都知道.随用随取,不会搞错.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不晓得哪里来的新思路,新主意,新做法.孔子在《周易·系辞》里说"阴阳不测之谓神",浑然天成,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
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中,精熟是根基,悟字是关键.悟是左边一个心(忄),右边一个我(吾),我自己心灵开悟,自己证悟.自己懒得去悟,等着别人讲解,久了自己大脑萎缩,心机不转,手脚不灵,把自己废了.或者好为人师,讲个不停,不给别人自悟的机会,造成他人大脑萎缩,心机不转,手脚不灵,等于把别人废了.古德说:"塞人悟门,罪莫大焉."别人的悟门不要塞,自己的悟门不要堵,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的一大诀窍.
这个诀窍——
第一是充分相信每个人自己的力量.用现代话说,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反过来就不行,譬如母鸡孵小鸡,刚刚孵几分钟,就迫不及待,用喙把蛋壳啄开,结果连蛋黄蛋青都流出来,小鸡连影子都没有.这就叫塞人悟门.开门迎客,太客气了,热得烫手,搞得人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搞得人家不好意思再来,就是关门的高招,拒客的妙策.开早了,开多了,开宽了,开深了,都是塞.简言之,滥开就是塞,把学生耳朵捅开往里灌,就是塞.这里所谓学生,包括一切读经典的,小孩子和大人都算,读经典的老师也算,因为老师读经典的时候就是学生.
第二是尊师重教.经典是圣人贤人的话,圣贤是大家的老师,我们读经典,就要对圣贤和圣贤的教导起恭敬心,尊重心,不要随意解释,不要望文生义,不要勉强猜测.怎么办 熟读了再说.熟读就是接触圣贤的原话,等于亲聆圣贤教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好比圣贤就在眼前,无比亲切,耳提面命.好比直接从厂家进货,是出厂价,免去了众多中间商的"盘剥".直接听圣贤讲话,直截了当,不掺水,无盗版,不需要中间人传话,不轻信道听途说.
第三,得意忘言,离名绝相.语言这个东西,难得说圆满,"名可名,非常名."言不尽意,"一解释就错"的情况多.更何况意不尽理,理不尽事.圣贤的话,句句实在,不止是说说而已,根本是实证所得.实证所得之意,往往是普通的言语说不尽,道不明的,常常是因人而异,看人说话,因材施教的.贵在对机,贵在得意忘言,离名绝相,付诸行动,在践行中体悟,证悟,而不是寻章摘句,死读书,死讲解.
第四,各类经典的解释,需要过来人,需要明白人,更需要圣贤身教.按照《说文》,所谓教,乃是上行下效的意思.身教重于言教.说多了,言过其实,自己没实证,别人也没实证,就容易把说教看破.看破了经典,谁还读呢 也许是没看破,真的看破就好了,得意忘言了.翻开《论语·阳货第十七》,孔子说:"我不想说什么了.天说了什么呢 四季运行,万物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论语·里仁第四》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如果没有实证的解释,没有严格的践行,没有得意忘言的功夫,很可能把经典解释成离经叛道的空话,大话,怪话.有识之士预言:知识经济中,最大的风险乃是知识风险,经验风险.强不知以为知,就是风险的一种.这也是古人经常提醒的.这个提醒值得注意.在没有圣贤的场合,虽然人人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不可自以为是.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是可以的,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把一孔之见和主观臆测当作真知灼见,用以注释经典,就可能害人害己,很可能会把解经变成毁经,铸成大错.
第五,自悟贵在无心.有心悟道,难得一悟.无心悟道吗 然而无心则无我,谁在悟道呢 都值得思考.《论语·子罕第九》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看来是主张把我字丢掉,把偏狭的臆测丢掉.虽然说代人吃饭,替人读书,替人悟道都做不到,然而自己亲自吃,亲自读,亲自悟的时候,却不能自以为是"皇上",反而要放下这个"朕",这个"我",这个皇位,学"无位真人",虚怀若谷,上下与天地同流,拜众人为师,才成.不过这样一说,似乎已经在解经典,进了自己所设的禁区,因此需要补充一句:此话属于自言自语,也可以作为畅所欲言的一孔之见,仅供交流.有了这种心理准备,虽然有所注释,有所交流,大概就不担心毁经之过了.正如《楞严经》历数修行中种种毛病偏颇时,所说的三句话:"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1]又说:"悟则无咎."[2]用科学精神来说,就是主张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不要把阶段性成果(暂得如是)当作最终真理顶礼膜拜(非为圣证,不作圣心),明白了这一点(悟),有些毛病缺点也不要紧(则无咎),也是好事(名善境界).否则就会把片面的东西当作全体(若作圣解),迷在局部出不来,很容易犯各种错误(即受群邪).
第六,以经解经.经典读多了,融会贯通:这本经典讲得详细的,那本经典中可能只是提一下;这本经典没说的,那本经典可能说了.就一本经典而言,前文没说的,后文可能说了;一处简单提到的,别处可能详说.多读经典,用经典注解经典,靠经典领悟经典,是个好办法.
有了好书,有了好方法,那就开始读吧.

原创歌词网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