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幕容诗集——《有一首歌》 (二)
2015-10-08 shengweng
1
看到别的孩子有捕蝶网,凯儿放学回来也央求他姊姊给他做一个。
星期天的早上,慈儿用刚换下来的旧纱门上的纱网,加一些细铁丝,再去竹林里砍了一根细竹子,姊弟两个在车房里磨菇了整个上午,竟然给他们做成了。
下午的时候,两个人兴高采烈地来告诉我,要捕蝴蝶去了。我问他们要去哪一带?姊姊回答我:"去后面山上,听说那里蝴蝶比较多。"
"妈妈,那里有你看都没看过的大凤蝶哩!要不要跟我们去?"凯儿仰着给太阳晒得黝黑的小脸,也来邀我一起去。
"算了罢!"在廊前的我微笑地回绝了他:"妈妈小时候看过的蝴蝶可比你们看过的漂亮多了!"
姊弟两个同时用一种不以为然的神色注视着我,然后就转身往后山走去了,他们心里一定在想:这个妈妈又在吹牛了吧。
站在廊前看他们小上的背影,忽然发现,我意然无法向自己的孩子提出在任何证明来,无法向他们证明:我并不是一个爱扫兴和爱吹牛的母亲,我真的曾经有过一段丰富的童年,我真的曾经看过成群的美丽蝴蝶!
其实,不过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而已,这个岛上曾经有过多少对在阳光里飞舞着的翅膀啊!
刚从香港迁来台湾的时候,在厦门街店的巷子里,在靠近水源路的堤防下,长满了青草和野花。我常带着妹妹和弟弟,沿着这一条长长的土坡边缘一路奔跑过去,阳光下,蝴蝶也成群地在我们身旁跟着我们上下飞舞,有白的、黄的、紫的、花的,还有极大的黑色凤蝶,和那种小小的灰色蝴蝶。
我们不能捕蝶网,只需要把两双小手合起来,慢慢地朝草坡走过去,然后,在一个敏捷的扑倒动作之后,手掌心里总会有一两对轻软的翅膀在里面急急地掮动,小心地打开来看,通常都是那种灰色的小蝴蝶,所以,我们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他们"笨笨蝶",派人了以后,才知道这种蝴蝶的学名应该是"台湾小灰蝶",遗憾的进,在知道了他们的名字以后,却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踪迹了。
住在石门乡间很多年了,每到春天来时,一直都在留心蝴蝶的消息,可是,尽管园里栽了不少的花树,却只有偶而飞来的一双两双的蝶儿,在花丛里飞舞的时候,只觉得他们的孤单,怎样也视不出那种热闹与兴奋的气氛来了,而那种气氛在我心里曾经是多么鲜明和美丽的记忆啊!
孩子们从后山上回来的时候是空着手的,弟弟说蝴蝶都太聪明了,怎样也抓不到。姊姊却还记得我在他们出发之前所说的话,盯着问我以前都看过些什么样的蝴蝶?
其实,我的书箱里面有一本"台湾百种蝴蝶"的标本,我本来想找出来给他们看的,可是,犹疑了一下,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藉口要去厨房看着晚上吃什么菜,就把她的问题给岔过去了。
因为,我犹疑的是:假如在我把这些标本拿给他们看了以后,孩子如果问我,为什么现在都看不到这些蝴蝶了的时候,我要拿什么话来回答他们呢?
我能拿什么话来回答我的孩子呢?
2
十八岁那年夏天,第一次认识太鲁阁。
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暑假了,画了那么久的国画,临过那么多张画稿,才算第一次面对着真实的"山水"。
同行的都是同班同学,二十多个人坐在救国团借给我们的军用卡车上,从车子进入峡谷之后,就开始不断地惊呼起来:
"看啊!我的天!快看啊!"
是啊!大家快看啊!这迎面逼人而来的千如峭壁有着怎样一种无法形容的气势,而往下看去,立雾溪又以怎样曲折湍急的流势在深深的谷底冲刷着,在大自然惊人的力量之前,我们年轻的心胸整个沸腾了起来,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做"大地山川",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做"有限和无限"。
长大了以后,每次想向别人形容那一种感动,每次都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挣扎了半天之后,最后总是那同样的一句话:
"你一定要自己去一次,你去了以后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世间,有很多知识是可以靠课本和老师来传授的,有很多事件可以不必亲身参与,有很多名胜可以卧游;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承认:对待太鲁阁是不可以这样的,你如果没有去过太鲁阁,你就没办法认识太鲁阁。
在那里,天和地是一体的,山和水是一体的,风声和鸟鸣是一体的,云雾和星辰是一体的,而当你置身其中,你才会发现,原来人和大自然也应该是一体的。
在那里,山上巨石之间,常有骤雨之后留下的潭水,我们走倦了,就和衣进入山泉里游泳,女孩子的黑色圆裙在碧绿的水面上飘浮起来,温柔的笑靥如一朵洁净的睡莲。在那里,我们可以在夜色里横过涧谷,去探亲那白天曾遥遥注视过的开满了野百合的山坡,月光下,立雾溪不断地从谷底呼唤我们。在那里,年轻的心胸接受了大自然所给予的最壮严的洗礼,从山中出来之后,生命和青春似乎有了一层更深和更澄澈的意义。
那个夏天以后,我又陆续去了几次,虽说已经过了很多年了,路边添了太多不必要的建筑,每个停留的站上又有了越来越多的喧哗;但是,只要山和水仍在,那第一次的感动仍然会回来。看到那些年轻的孩子们从我身旁惊呼着走过去,我心里就会很感激,感激这大地山川给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的教育。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那些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呢?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到太鲁阁的上游去盖个不一定需要的发电厂呢?
把立雾溪拦起来,让太鲁阁成为一个干涸的标本,让原来无法形容和无法替代的瑰宝在我们眼前,在我们这一代里消失,这就是他们唯一的目的了。
我不知道他们是谁?我也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我更不知道他们抱持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只知道一件事。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他们坚持要这样做的话,那么,就算有一天他们开始认错了,也没有什么用了!
因为,当太鲁阁一旦成为一个干涸的标本之后,就算穷千万人之力,穷千百年之功,也没有办法来弥补这种错误了。
到那个时候,将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人啊!可以还我一个原来的太鲁阁!
荷兰印象
我们出去旅行时,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入境问俗",这一句话里,其实是有满深的意思的。
人有很多种类,不过,在说出这一句话时,有时候,可以显示两种不同的心思:一种是想知道别人有些什么和我们不同的缺点,我们可以加以讪笑;一种是想知道别人有些什么和我们不同的弱点,我们可以不去碰触。前者是恶意的,后者是善意的。当然,也有一种心思是纯粹只为了惊叹与欣赏,但是,无可否认,或多或少,潜意认里总会含有一些要和自己的环境比较一下的心思。
刚到欧洲时,常听到朋友们说起荷兰人的爱干净,他们告诉我的时候,总是要用一种有惊叹号的句子来加强语气:
"在荷兰街上走一天,鞋于上也不会有一点灰沙!"
"荷兰主妇每天都在洗刷!"
"你走到街上一看,每一扇窗户后,都有一个荷兰主妇在擦玻璃!"
事实也好像确是如此,我去过荷兰几次,都是在春天,郁金香开得最高兴的时候,而在每一条街上,总有几个长得很壮的妇人在一遍又一遍地,擦着那扇迎街的大大的玻琉窗。
刚开始时,我确实产生了一种自愧不如的心思,我觉得她们每一家都窗明几净,实在不是我们中国人能比得上的,能活在那样一个清洁美丽的环境里,实在是一种幸福。
一直到有一次,经过他们的一个住宅区,我忽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样是一栋双并式的公寓,可是在中国只需要盖一道公用的楼梯,就可以使二楼并邻的两家得以出入使用;但是,在荷兰的那个住宅区里,二楼的住户却是每家都各自有一道出入的楼梯,房子盖得并不宽大,因而,在比例上看来,这两道分开盖的供二楼住户出入的楼梯就显得格外狭小了。我的朋友告诉我:
"这样,荷兰主妇才能心甘情愿地擦着只属于她自己那一家的楼梯。"
当然,这也许只是一句玩笑话,可是,我忽然开始有了一种别样的体认:这样的一种干净美丽,是不是只是一种锱铢必较的民族性的反映而已呢?是不是除了是一种优点以外,也可能是一种弱点呢?
当然,我绝不是说:我们中国有些脏乱现象是可以原谅或者可以加以赞美,我仍然认为,一个家一个国都能干净美丽,实在是值得羡慕与仿效的。可是,我们中国人在生活上的那一种宽厚的态度,也是别的民族所绝对无法做到,绝对无法比拟的,因而,在面对指那样一种"逼人的洁净"时,我也就不会太自卑了。
其实,世间的每一件十不都是可以有着两面的解释吗?长久的战乱与长久受"列强"欺凌的结果,我们中国人的自卑感确实很重了,因而,在有时并不需要太自卑的则候,仍然无法释怀。
我们的环境是不够干净,我们出上旅行的时候是太噪杂,我们有很多举止行为是没有公德,我认为,我们是该好好地改进;然而这种改进与向上的心,是应该在一个"为下一代的幸福"的前提之下,才是正确的,而不是,绝对不是:仅仅只为了"怕别人耻笑"。
常看到一些这样的词句:"有碍国际观瞻"、"让观光客以为……",或者:"不要让外国人看了……"等等的语句出现在官方的文件里和报章杂志上,总会给我一种错觉,让我以为我们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维持一个表面的尊严而已,很多话的真正含意好像是在说:假如别人没有看到或者不会看到的话,就没有关系,也就没有改进或努力的必要了。
事情难道真的只是这样而已吗?难道我们把家里打扫干净一点除了是为了有客人要来以外,不也应该是为了我们孩子的舒服吗?我们的公德心,除了是为了让别人不耻笑以外,不也是为了要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生活的好榜样吗?所有的改进与努力,应该主要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如何,应该反而是次要的事情才对啊!
我又激动起来了,把一篇原该是报导欧洲各国风俗与民情的文章写成这样,我实在是"心不由己"啊!
我又激动起来了,把一篇原该是报导欧洲各国风俗与民情的文章写成这样,我实在是"心不由己"啊!
玛利亚
——而艺术家自己的那颗心呢?是不是也有一些恋恋不舍的东西呢?是他的童年、他的故园、还是他念念于怀的那个古老安静的中国呢?
玛利亚
在布鲁塞尔学画的时候,早上都是人体写生的课,画室里经常有两、三个模特儿摆姿势给我们画。
他们之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流动性却不太大,就是说:间或有一两个人做不长久,但是大多数的模特都有了好几年的经验,也都是敬业。每天准时来,准时走,休息的时候尽管也会和我们谈天说笑,但是,只要一到上课时间,一走上他的位置,一脱下罩袍,一摆好姿势,他就不再说话也不再动作,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安静沉稳得如一具雕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那个叫做玛利亚的模特儿的原因了。
因为她不但常常迟到,常常籍故早退,并且,摆姿势的时候,从来不能让我们满意。
如果是坐着的姿势的话,还勉强对付。可是,因为她有着一副长而瘦削的身材,所以教授常常要求她摆出站立的姿势。这样的话,在她正面的同学,可以画她瘦削的脸,瘦削的身材,再配上她的很大很黑的眼睛,画面自然就会出现一种美而忧郁的气氛,而在她背面或者侧面的同学,就可以仔细观察她微驼的脊椎,在画布上勾出一条很优雅的微微弯曲的线条。
因此,多半的时间,她都是站着的。在开始的五分到十分钟里面,她还算合作,还能努力地保持直立的姿势,努力地睁大她那很黑很深的眼睛,但是,只要时间稍微久一点,她就开始摇晃了,眼睛也时开时闭,有时候还会自说自话起来。
在那个时候,同学们就开始低声埋怨,我也会一阵一阵地觉得烦躁。在画布前面站着的我,和平常时候的我是不一样的,平常的我可以开玩笑,可以敷衍,可以容忍一切的散漫和疏忽;但是,站在画布前的我,尤其是那个二十二、三岁时的我,那个年轻气盛有着无限的野心,并且因而对自己非常严厉的我,是绝对不能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的。
当然,在起初时候,我还是尽量容忍,可是,到那一天,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我实在是受不了她!那天,上课的时候,爱玛带了几个桔子来,那是个教授不在的上午,画室里自然就比较活泼了一点。爱玛剥桔子给我们吃,画室里充满了一种桔子皮的香气。
这个时候,玛利亚忽然说话了,就在画室的中央,在木制的高高的写生台上,她向爱玛说:
"请你给我一点桔子皮吃好吗?"
大家都有点吃惊,很少有正在工作中的模特儿会开口说话,并且开口要东西吃的,而且要的是桔子的皮!
爱玛有点不好意思,赶快递给她几瓣桔子,但是,玛利亚不要,她只要桔子皮,她说:
"我喜欢吃桔于皮,可以提神。"
全班都哄笑了起来,助教也在旁边微笑,真的啊!这个老爱打瞌睡的玛利亚实在是需要提提神的啊!
而我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了!整个早上,对画室里的嘈杂,对玛利亚的不合作,对正在画的那张画的毫无进展,对这所有一切的不满都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出来。我把笔摔进画箱里,把画箱用力地大声地关上,然后拿着画布气冲冲地走出画室,无论如何,这样一个本来可以用功的早上是完全浪费,完全空过了。
到了晚上,在宿舍里,在灯下,我又把那张面再拿出来端详,想看一看还有些什么可以努力或者补救的办法。
画布上的玛利亚面对着我,其实,如果不是这样瘦削和无神的话,她的轮廓应该可以算是很美丽的。
隔壁房间的阿丽丝跑过来找我聊天,她是一间公立医院的护士,比我大上五、六岁,快要结婚了,常常拿些壁纸或者窗帘的样本要我来帮她挑选,给她的新家提意见。
那天晚上,她一看那张画就叫了起来:
"我的天!你把她画得真像!"
我很奇怪,怎么,她认识玛利亚吗?
"怎么不认识,在中学里,她高我几班,长得漂亮,一毕业就结婚了。可是,生了四个孩子以后,有一天,她丈夫一句话也不说就走了,隔了很久才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寄了封没有回信地址的信来,说对不起她,劝她把四个孩子送到育幼院,你看!有这样荒唐的事!"
阿丽丝说着说着竟然笑了起来,是啊!她的未婚夫每天下班以后都会来找她,两个人甜甜蜜蜜地说上好多话,她怎么能够忍受玛利亚这样荒唐的婚姻呢!我只好要求她再说下去。
"去年、我在街上碰到她,如果不叫我,我还真不敢认她哩!她说,她拚命也要保住这四个孩子,绝不让他们遭到分离的命运。她已经学会了开电车,所以,你别小看她,她白天去你们学校做模特儿,晚上可就是夜班电车的女司机哩!"
一个非常瘦削的女人穿着暗色的制服,在驾驶台后面强撑着她的深深黑黑的眼睛,从薄暮一直到午夜,开着一列古老又笨重的电车,在布鲁塞尔狭窄的街道上反覆地行走着。然后,在第二天的早上,再匆匆地赶到艺术学院明亮的画室里,在一群骄傲的、残忍的,要求很严格的年轻人前面,脱下她所有的衣服,脱下她所有的曾经有过的理想和美梦。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四个幼小的孩子,在失去了父亲之后,不再失去母亲,失去他们的家,他们那惟一的卑微的依凭。
从那天以后,我一直不太敢正视玛利亚,在她的面前,我一直不太敢抬起头来。
老伊凡
到今天还能记得,那一年的夏天,我坐在巴塞隆纳港的山坡上,面对着辉煌的落日时,曾经有过一颗多么踌躇志满的心。
那一年,我离家到欧洲去读书,船行了一个月,终于来到欧洲大陆。巴塞隆纳之后,就是马赛。我要在马赛上岸,然后坐火车去比利时,如果可以通过入学考试的话,我就可以正式进入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上课了。
多好听的名字!多美丽的命运!从十四岁就开始学画的我,从艺术科、艺术系一路学上来的我,终于可以进入欧洲一所古老的艺术学院了。美梦终于成真!而我还那样年轻,眼前有着无限的可能,只要我肯努力,只要我肯拼,我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
那天天气特别的好,坐在山坡上,看夕阳冉冉落下,我心中却有个辉煌的美梦正在逐渐升起。
所以,在见到老伊凡的那天,我就非常非常看不起他的。
老伊凡是莉莉安的朋友,莉莉安是我的室友,也是艺术学院的同学。祖籍波兰的她,虽然从上一代起就定居在比利时,但是,只要谈起话来,还是什么都是波兰老家的好。
听她说来,老伊凡是个很了不起的艺术家,终于在为着一个理想而努力:想找一个美丽的模特儿,雕出一座最美丽的木雕女像。年轻时为这个原因走过了很多的路,十年前终于定居下来,开始雕他的女像了。
当然,他是波兰人,就住在布鲁塞尔的近郊,莉莉安一直认为,我应该去拜访他。
我们去的那个晚上,布鲁塞尔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路上积雪很厚,每走一步都会陷下去,我的薄靴子都湿透了,裹在脚上好冷,可是想着是要去见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心里就有种沸腾的感觉了。
而老伊凡却让我那样失望!
不过是一间简陋的公寓,不过是一个高大笨拙的老头子,不过是一大块竖立着的粗糙的木材,在那上面,隐约可以看出一座女体的轮廓,但是刀法之拙劣,一看就是出自一个业余者之手,从来没受过任何的专业训练,在我这个行家的眼里,整件作品因而显得非常的幼稚和可笑。
当然,我并没有显露出我的失望,可是我也不甘心像莉莉安那样盲目地称赞他,我只是安静有礼地坐在那里,微笑地随便说几句好话而已。
老伊凡却感动得不得了,认真地向我讨教起东方的木雕艺术来了。他大概有六十好几了,是那种可以做我爷爷的年纪,但是,也许是整个东方的文化在我身后做背景的缘故,他对我的态度非常恭敬,而我和他聊着竟然也自觉得权威起来了。
在拿过咖啡拿过酒来招待我们之后,他兴致很高,又拿出一本相簿来给我们看,说这是他年轻时旅行各地的纪念册,是他最珍爱的东西。我心想能够看一些各地的风光也不错,有些美丽的相片看看,也勉强可算不虚此行了吧。
但是,他又让我失望了一次。打开相簿,并没有一张相片,只有一些乱七八糟贴着的东西,有车票、有树叶、有收据、还有一些怎么样也叫不出名字来的物件。
而老伊凡开始一件一件地为我们解说了,声音很兴奋。他说这张是他在旅程上买的第一张车票,那张是他住进一间忘不了的旅馆后的一张房租收据,因为在那一间旅馆里同时住着一个很美丽却很忧伤的单身妇人,而他一直鼓不起勇气去和她说话。这几片叶子是他在阿尔卑斯山上采的,那天他看见满山野花盛开,但是他实在下不了手去采摘其中任何的一朵,只好采了几片叶子来做纪念。这一小块碎布又是……
我已经很不耐烦了,老伊凡却仍然不肯停止,我偷偷抬眼看他,忽然发现,有些什么不大一样了。好象在所有的记忆重新回来之后,他整个人变得年轻柔和起来了,原来苍老失神的面孔在诉说时竟然散发出一层焕然的光采来。
在那刹那之间,我的心里也好像有些什么不大一样了。虽然我说不上来到底是些什么,可是,起码在和他握手道别的时候,年轻的我是很认真向他道谢的,谢谢他给了我一个可贵的夜晚。
很多年了,我一直不能忘记他,常常会突然地想起他来。而一年一年地过去,我发现我越来越无法确定,到底谁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我?还是他呢?
表面上看,好像应该是我。受过那么多年的训练,画过那么多张画,开过那么多次画展,专业方面的知识我大概都懂一点,一切成为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条件我都具备了,不是我,又该是谁呢?
可是,如果好听的学历只会使我变得骄傲起来,如果长期的训练只会使我变得过分自信,不肯再虚心地去观察这个世界;如果我逐渐沉溺于名利的追逐而无法自拔,终日患得患失,那么,那种当初刚刚开始学画时的单纯的快乐将会离我越来越远,再也不可复得了。
真的,我越来越无法确定了,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呢?表面上的一切好像我都有了,可是,那最需要的一点呢?那在最深最深的心里,对这个世界的诚挚的热爱、强烈的感动和谦卑的描摹,在一个艺术家最要要具备的那些真诚的条件上,我哪一样能够及得上老伊凡呢?
我又有哪一点能够及得上他呢?
阿克赛
阿克赛先生原来有个很长的名字,可是,那种东欧人的长名字实在很难发音,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时,我"斯夫斯基"地拼了半天也发不出一个完整的音节来,人可是已经咬牙切齿地把脸都憋红了。
阿克赛先生看到我的窘态,当时就呵呵笑了起来,把我一把搂住,频频用手拍着我的肩膀说:
"好了!好了!你已经通过测验,不要再努力了。我的朋友干脆给我另外取了一个名字,这样,你也和他们一样,只要叫我'阿克赛'就好了!"
就这样,我也变成他的朋友了。
那是一九六七年夏天的事。那年夏天,我在瑞士温特吐城开放汤河大赛先生是当地的艺术家,来看了我的作品,回去之后,写了一篇画评,登在当地的报纸上,那天早上,在画廊里,朋友替我们相互介绍,五十多岁的他和二十多岁的我就因为这一篇画评成为忘年之交。
阿克赛先生和池的太太都是南斯拉夫人,二十年前来到瑞士,就在温情吐城定居下来、他们有三个孩子。那天,在画廊里他就一再邀请我,要我有空去他家作客,看看他的家人,当然,还要看看他的雕刻作品。
我去了,同行的还有邀我来开画展的瑞士朋友,我们两人到了阿克赛先生家里的时候,全家大小都已经热烈地等待着了。
房子在市郊,很小却干净明亮,院子里有一棵大苹果树,太太是那种很安静而且有丰怕羞的内向的妇人,孩子们却一个个都很开朗和有礼。
他们实在是一个很幸福很欢喜的家庭。我当时心里就这样想:谁说艺术家就不能养活妻小呢?谁说做一个艺术家就一定要把全家都陷进绝境里呢?一个虽小却温暖的家应该也是艺术家可以达到的理想吧,像阿克赛先生这样不就很好吗?
参观了阿克赛先生的工作室以后,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真的,他的工作室虽然很简陋,可是里面的作品却一样比一样精彩。他的雕刻方法是一种金属的焊接,我最喜欢的是那座叫做"小丑的梦"的雕像,一个与人等高的小丑单脚骑在独轮车上,另外一支脚向后微微仰起,为了保持平衡,上身与双手都向前倾斜着,头却又做向后仰,整座雕像有一种不断在行进的感觉,银白的金属打磨得很光亮,发出一种轻柔的光芒,小丑似乎在梦中不断地踩着滑轮,向前滑行飞翔,闭着眼睛的脸上有着一种幻梦般欢喜而又平和的神采。
我在这座雕像前站了很久。阿克赛先生一直沉默地站在我旁边,最后,他轻轻问我:
"喜欢吗?"
"好喜欢!"
得到我肯定的答复之后,他就开始微笑了,用手抚摸着光滑的雕像,他又问我:
"你不觉得我们有时候和这个小丑也没什么分别吗?"
这个时候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工作室里,其他的人都没有进来,大概,工作中的艺术家也总有一些禁忌的吧,就算是亲如家人,也不一定能分享他工作中种种情绪的变化。此刻的阿克赛先生已经不是刚才在客厅里和在苹果树下的那个快乐慈详的父亲了,在他的眼神里有着一些我不大能了解却又觉得很熟悉的东西,好像有点自嘲,却又有点忧伤。
年轻的我,虽然不大能明白,却直觉地开始想安慰他,于是,我把我刚才的感觉说了出来。我说了一个艺术家能以自己的作品换来全家的幸福快乐,实在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我急着想向他表示出我的羡慕和钦佩,还有我的同情和安慰。
X克赛先生唇边的笑意更浓,眼里的忧伤也更深了。他牵着我的不,带我来到工作室的一角,那里有个很大的平台,用灰色的帆布复盖着,他把布打开一角,给我看布下的东西,那是一块扁平而略呈长方形的岩石,他对我说:
"我的雕刻作品并不足以养活全家,我真正赖以为生的工作还是为人雕刻墓碑。"
说完了,大概是怕吓着了我,所以他很快地又把帆布放了下来。
可是,我已经忍不住了,眼泪霎时扑籁数地落了下来,落在还留有石粉的地上,一滴一滴的印子变得好清楚。这个时候,阿克赛先生轻轻地在我耳边说:
"你为什么要哭呢?能够以雕刻墓碑的工作让一家人得以温饱,让我可以放心地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好呢?"
是啊!是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又有多委屈呢!
"怎么会呢?在我决心要做一个艺术家之前,我就知道我要走的是一条长路,一切的辛苦都是我自己选择的,又有什么委屈可言呢?我今天只是想把人生的真相告诉你,你这样年轻,对艺术又这样热情,充满了憧憬,我很怕你在受到挫折之后就会马上放弃了一条原来应该可以继续走下去的路,你明白吗?你明白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想,我也许是明白了,在那个夏天的午后,我也许终于开始明白,一个艺术家可以同时面对的两种世界了。
从画里看现代人生
樊笼
好怀念刚来台湾时那些竹篱编成的围墙。
那个时候,我们与所有的邻居之间,都只隔了一道稀疏的竹篱,在院子里的一切活动,大家都能看得到孩子的粉红衣裙,笑声或者哭声也都变得非常的亲切熟悉。
可是、今天的我们,因为大家都如此,都要住在厚厚的砖墙里,都要在玻璃窗外加上了粗糙的铁窗;所以,在城市里的居民,也不得不把自己紧紧地锁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面,"邻居"已经跟着变成了一种冷硬的名词,不再能给我们以任何与阳光、花香、孩子的笑声有关联的印象了。
不少的现代人就是这样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无论是无可奈何或者心甘情愿,有形或无形的樊笼永远存在在我们周遭。在生活里,人类还不断地用各式各样的条件来划分界限,条件相差得越多,那界限便画得越深,无形的墙也筑得越厚。终于形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艺术家敏锐的心灵首先对这种现象起了反应,在很多现代绘画与雕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种人与樊笼之间的挣扎。
沙金(ZADKINE)在一九四三年作成一件题名为"女囚"的雕塑。女囚们的双手伸出在坚硬冰冷的铁槛之外,脚也正尝试着迈出来;但是,这个雕像给人的最初的感觉,却好像女囚的身体与铁槛已经合而为一了。两个女囚的面部表情各异,但是都充盈着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只是,樊笼与赤裸的身体互相纠缠,暗示着这是一种自我的禁锢。
在沙金的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挣扎与渴望的痕迹,而在玻维赫里(PEVE-RELLI)的,"自闭的人"里,人与铁槛完全溶合,在这张画里,给人一种静止,退缩的感觉,樊笼已经不是从身外加入,而是从身体内部向外筑成的了。
这张画使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一个美丽安静的爱尔兰女孩,在夏日阿尔卑斯山仍有积雪的山谷里,向我说的那一段话:
"你知道,我有时候真想把自己封闭起来,能够离人多远就多远,能够藏入多深就多深。不思不想,只求别人能够把我忘记。"
但是,在平常的生活里,她是一个好像很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女子,功课很好,能力很强,在大学里一面做助教,一面修数学博士的学分,除了稍嫌安静之外,并没有任何异常的现象。事实上也是,放眼我们周遭,很难看得出来哪些人是真正适合这个社会,而哪些人并不是。或者,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都在努力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努力扮演着社会分配给他的角色,有时候是自觉的,有时候却是不自觉的。
在我们在周遭,有着无数的樊笼、无数的规则像森林一般竖立着,无数的界限像无数的门,人生永远在等待与渴望之中,可是,开启了一扇门之后,另外一扇门又呈现了出来。廖修平在他的版画里,曾有过一段时间,反复表现"门"这一个主题,想必是有他的深意吧。
这个世界对廿世纪的人来说,似乎充满了门与樊笼,艺术家因些也无法不反映出这一种苦闷。
呐喊·不安
再安静的湖水,也有汹涌不安的时刻;再安静的丛林,也有呼啸怒吼的时刻。安静而绝望的人类,在遇到外来的强烈刺激,或内心情绪达到饱和时,也会忍受不住而发出来自心深处的呐喊。
在孟克(MUNCH)的作品里,常常利用一些战栗不安的线条,来加强画面的不稳定与狂热的气氛。在他那张"呐喊"里,这种线条特别强烈,身后跟随着两个魅影似的陌生人,在桥上夕照的光辉中,画中的主角双手高举,不得不大声呼叫起来。画家将他安排在右下角,面对着他再无空隙,再无去路,而暮霭沉沉,他将何以自处?
在培根(BACON)的作品里,也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的人像虽然是一种故意的安排,人脸总在动态之中,模糊不清,使人觉得画面上的主角总是在向各个不同的方向窥视,不停的动,停不住的不安。
培根酷爱在黑色背景上刷下青灰色的铁槛,在槛内的人张着嘴,似乎在发出无声的呐喊。
叔本华在他的生存空虚说中这样表示:"我们在生存,除了'现在'渐渐消失外,再也没有可供立脚的任何基础;所以,生存的本质是以不断的运动作为其形式。我们经常追求的'安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生存,像走下陡坡的人一样,一停下来就非倒下不可,只有继续前进,以维持不坠。它又像放在指头上取得均衡的木棒一般,也如同运行不绝的游星,游星如停止运行,便立刻坠落在太空之中。——所以生存的形式是'不安'。"
每次看到一些西方现代绘画,我就常常很庆幸、我幸好是个东方人。
真的,在东方的思想体系里,"安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就算是在运转的宇宙里,人类也应该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我们中国的先哲给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成功的试探,不是东方人是不容易领会其中精髓的。可惜的是,中国的现代画家却无法很成功地把这种安静的感觉表达出来。
我们只好耐心地等待了。
孤独
佛洛伊德认为:"我们内心的活动,常与出于想像的作品,有不谋而合之处"。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和艺术家。在观赏艺术作品时,能感动我们的,通常也就是早已埋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感情,我们所观赏的,并不是艺术家个人的作品,而是艺术家把我们内心的活动重新在画面上安排出来,再等待我们去认同罢了。
其实,人心原是相通的,我们本来可以和人人坦诚相见,一起分享欢乐与悲哀,生活会容易得多。但是,这种理想并不容易达到,人类天性多疑,一般人都以透露私已的感情为耻,一旦失常透露了一点,也会马上感到悔恨,会千方百计想法子去弥补。童年的天真逐渐被冷酷的人世所污染,赤子之心逐渐消失,日甚一日,终于使我们变成一个又一个孤独的个体。
在德尔浮(DELVAUX)的画中,便常有这种感觉出现,在他一九四二年画成的油画"美人鱼的村落"里,描绘出一条长巷,八个面目相似.衣着相似的长发女郎,面对面坐在门前。阳光普照,远处海滩上美人鱼群正在戏水,近处这些女子却安静地端坐,双眼空茫地向前瞪视,不向任何人显展出友谊的表示。整张画面虽然安排得很拥挤,但是中间的一条空巷却因而有了一种极度的孤寂。
好几年前我也画过一张题名为"晨愁"的油画,整个画面是一种灰蓝与灰黑,只有中间人物透明的身影上有一块晴朗的天空,天空下有一棵孤独的树。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处不敢向别人展示的园林,而对艺术家来说,这处园林就有如一块未经琢磨的璞玉,一个亟待挖掘的无画宝藏。
孤独的人总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有这种思想,却不知在每个角落和每个时间里,都有其他的人也和他抱着一样的想法,和他同样的孤单。有一天,终于有一个艺术家唱出了一首寂寞的悲歌,这一首歌在开始时也许带点犹疑,声音很轻,但是唱到中途,就会有了新的声音加入,有了新的朋友,歌声越来越大,终于四谷回响,变成了一首热情的咏歌。
就这样,透过一个艺术家的彩笔,使人类发现,自己一直隐瞒着的,并且还会引以为病的思想,竟然有了同伴,竟然有了一种新的面貌和新的解释;因此,在艺术品之前,孤独者找到了心灵上的契友,世界也就会比较美丽了。
乡愁
我们一般人解释乡愁,总是把它固定为对故乡的思念,我却比较喜欢法文里对乡愁的另外几种解释——一种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眷恋,或者,一种远古的乡愁。
我喜欢问我的学生:
"每当夕阳西沉,大地昏暗的时候,如果你正在路上,还没有回到家里纵然周围有人群、有房屋、有灯光,你的心里是不是还会有一种惶惶然不安的感觉呢?"
每次,大约总有一半的学生和我有同感,那是一种很恍惚的感觉:夕阳将落未落,暮霭苍茫,心中会有一种不安与疼痛的感觉。走在路上,只觉得故国河山如云雾般从脑海中升起,而对母亲的渴念,对童年的追忆,也如丝如缕般来到心中,平日梦中求之不来,今日眼前挥之不去,乡愁与夕阳之间竟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吗?
有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心中有一些情绪源自古远的遗传,就是所谓集体的潜意识,是由遗传的力量所形成的心灵倾向。也就是说,我们既然可以承认尾椎骨是一种早期演化中还留在我们身上的一些遗迹,那么,在心灵的深处,应该也同样还保留了一些线索,是我们还不大能确定的一些感情与思想,来自古远的初民。
而乡愁,一定也是这样发生的吧。现代人的心灵之中,一定还有些和古远的先民相通的东西,于是,在日暮昏黄时,和古老穴居时代的人一样,我们对家的眷恋与对黑暗的恐惧同时出现,想到家,因为它是个安全的象征,而母亲的怀抱,就是我们所有哺乳类生物最原始的一种安慰了。
因此,尽管我们是处身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或者是在笑语喧哗的室内,仍然会在夕暮时袭来一股乡愁,那份忧郁的感觉渊源于上古时代,却因文明的发展、世局的动荡而显得更加尖锐,更加突出了。
每个时代都像一个人,都有他特殊的偏见和心中的弱点。在马格里特(MAGRITTE)一张题名为"日日"的油画里,有一种很清新的意味,在一层又一层深蓝浅蓝的山峦前面,是一片长着荒草的坡地。假如没有那一张透明的面孔出现的话,整张画面也不过只是一幅安静美丽而又单纯的风景画而已;但是,画家一添上了那一张没有外轮廓的面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一种追忆的感觉,山峦与烟云都因此有了更丰富的生命,变成了每一个现代人都失落了的梦中家园。
又像夏卡儿(CHAGALL)的作品,在特别甜蜜的色彩里,描绘出他对老俄罗斯的怀念。几十年的流浪生涯虽然使他的笔触带有一种淡淡的酸楚,但是透过画笔,童年真纯美丽的时光仍能倒流,带给爱好他作品的观众以无限的低徊与欣喜。
又好像抗战时的那一首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尽管很多人的故乡并不在长城之外,但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使得歌曲里的乡愁变成了众人的乡愁;于是,歌声就成了一种象征,歌声一起时,那梦里的故乡就让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了。
战争
一九四○年的夏末,在法国一个叫做拉斯格(LASCAUX)的小地方,四个从十一岁到十七岁的男孩子奔跑在丘陵起伏的田野上,到处搜寻他们走失了的小狗。其中有个小男孩忽发奇想,要钻到岩石中的一个隙洞里去看看。他们滑下一个深有六、七公尺的狭窄通道,进入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洞里,果然,小狗在里面,又叫又跳地迎接它的主人,孩子们都很高兴,其中有一个,一面笑、一面划火柴准备找出路。
他划的火柴带我们所有的现代人回到了一万五千年以前的世界!
火柴的微光闪起时,一万五牛年以前初民的艺术作品就在岩洞的四壁甚至洞顶上俯视着他们,在火光的照耀下,色彩鲜艳,所画的兽类栩栩如生。
其实,在那样原始的世界里,就已经满布着战争的阴影了。人要与天争,要与兽争,最后,也要与人争。墙上的绘画,有人说是狩猎之前他们总要聚在一起祈祷,然后由祭司把预定猎物画在墙上,视民深信这样能控制野兽,在猎人与猎物相峙之时,能产生出勇气,加强了征服对方的可能性。
这些壁画给我们一种证明,远自穴居时代,绘画就能带给人类以安慰和希望。
不是吗?一万五千年以来,在这地球上何时没有战争呢?不管用的是很简单的或者极复杂的武器,不管是因为任何的藉口,这么多年来,战争何尝有一日止息过?人类何曾度过一天绝对平静的日子呢?
对现代人来说,面对死亡的威协,也许不会像如民那样频繁和直接,文化也因此才能逐渐变得繁富与精致。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是两次浩劫,浩劫过后,人类才忽然发现,原来生命可以变得这样荒谬与脆弱,廿世纪的人因此而失掉了对人类价值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曾是十九世纪的人类所引以为荣的一切的基础。
在这个时候,不甘心的,仍然是那一群心灵特别敏锐的艺术家们,他们在战火的废墟里翻寻着,渴望能找出一种让人类重新生活下去的安慰与希望,渴望能重新找回人类的尊严,重新找回对生命的信仰。
这样的一种努力有时候在外表并不容易被别人察觉,甚至常常会因为夸张和非理性的举动使大众产生了误解,就像那些从一开始就以叛徒姿态出现的达达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达达派,就像一群走在绝路上的青年,面对着传统的高墙,奋不顾身地撞上去,虽然撞不出一条生路,但是,却让后来的人认识了那面墙,看清了那面墙的阻碍,从而设法走出另外一条新的路来。所以,达达派的嘲讽,以及他们的荒唐行径,也有内在严肃的一面,足可发人深思。
但是,艺术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现代人的生活从艺术作品里的反映到底有几分真确性?这些都是需要有几十年的时间距离才能仔细观察上来的,我们此刻正处在一个漩涡里,所有的答案,所有的流派,都混合纠缠在一起,一时之间是无法理出一条脉络来的。
战争给人类的影同既深天远,除了那如恶梦般的几年使你无法喘息之外,等到战争过去了,在你心里,在你周遭,那些不能看见,不能捉摸的阴影还不知道有多少!
在达利(DALI)的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阴影。粘湿,不快的东西,紧紧贴在你的肌肤上,面向着沙漠的背影总是残缺的,支撑着拐杖。而在荒漠无人的广大空间里,有无邪的少女正揭起一块如水般透明的帘幕。
另外,沙金(ZADKINE)一九五四年的作品:"一个被摧毁的城市的纪念碑",也给战争下了一个注释。有一年春天,刚从姹紫嫣红的郁金香花展里畅游出来,来到鹿特丹的港区里,我看到了这一座深色的雕塑。一个高举双手仰天呼号的巨人,从心到腹却是被劈开的分裂着,她挣扎着的躯体好像在抗拒这残忍无情的浩劫,衬着后面的蓝天白云,给人一种庄严而又悲哀的感觉。
站在雕像前,我热泪盈眶,怀中原来缤纷的郁金香花束也在霎时失去了所有的颜色。
战争原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
席德进
最早看到席德进的画,大概是我中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在杂志封底的,好像是油画的相片,海景型长长的尺寸,格子地面,在画的右前下方一对男女用舞蹈的姿态相拥在一起,男与女都有着一双又浓又黑的眼睛。为什么曾注意到,是因为画家姓席,名字里又有个德字,和我姊姊席慕德的名字竟然有两个字相同,觉得很巧、很有意思。
看他的画展大概是大学了,黄主任带我们去南海路的美国新闻处,那年我好像不是大一就是大二,所以黄主任并不认识我,可是因为我刚好走过他身边,他就叫住我,要我仔细欣赏眼前的那一张作品。
"仔细看看!多有力的线条!"
那是一张蜜黄色的少女像,黑色的轮廓线很强烈,黄主任微侧着头、眯着眼,一直在称赞着那张画。
那次大概是席德进很成功的一次个展,在当时,他已是个锐不可当的青年画家了,会场里人很多,有人叫着说:"画家来了。"于是很多人就挤过去,那时候还很怕羞的我不敢和人家挤,于是,始终没看到画家是个什么样子。
大四时,开毕业美展,我初中时的一位张老师来看我的作品,我陪着他整个会场走了一遭,送走了他以后,几个同学跑过来说:
"怎么?席德进来看你的画展啦?"
"谁说的?"
"别班同学说刚才那个人就是席德进。"
从那个时候开始,很久以来,我总会遭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总有人问我:席德进是不是我的父亲?是不是我的哥哥?和我有什么关系等等,开始我还会耐心地回答,问着问着,我就有点烦了:
"他做我爸爸嫌年轻,做我哥哥嫌太老!"
问的人似乎觉得,在绘画界里不可以有两个人一起姓席似的,所以非得问问清楚不可。当时只有我一个人遭遇到这种困忧,可是,等我出国回来以后,席德进也开始遭到这种困忧了,等我认识了他以后,才知道,有很多人问他,席慕蓉是不是他的妹妹?他用四川话很得意地说:
"我的朋友说,如果席慕蓉是我妹妹的话,他们才买她的画。"
好家伙!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的画卖得不如他的,原来有这样一种心态在。
可是,在当年,在席德进年轻的时候,画也不是那么好卖的吧?记得他那时候画了很多鸭子,在社子那一带的浮洲上,就是他写生的好去处,画完了鸭子卖给美国人。我对他那一阵子的画觉得很亲切,因为我家住北投,每次坐公路局车上学,快到动物园时就可看到一片他水彩画中的景色:竹林里的小砖房,房前稀疏的栏杆,栏杆前白白胖胖的鸭群,鸭群总是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水纹总是那么轻轻浅浅地勾上几笔。
那一阵子他也画人像,画了很多贵妇人,我在比利时的时候,中国小姐林素幸过境,我以学生代表身分陪她和她的监护人玩了几天,那位监护人就是请过席德进替她画像的一位,她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不过,最后加了一句:
"大家说他画的像都比本人好看,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找他画像。"
其实,在席德进的人像作品里,有好多张都是很有分量的,那像画诗人周梦蝶的那一张,画家庞纬的那一张都很传神,很有力。不过,也有几张油画人像实在很闷,好像画家并不想画,可是又不得不画的那种感觉都在笔触之间显出来了。
什么时候,一个画家才能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而不必为了生活去勉强自己呢?
他在巴黎的三年,一定也会好好地想过这个问题吧?他回国以前,经过布鲁塞尔,我仍然没有遇见他,不过看到了他为文参处傅太太画的铅笔人像,傅太太说:他在蒙马特为游客画人像速写,生意很好,可是心里很气,越想越不对劲,终于决定要回来了。
当然,在法国的中国画家,仍然有很多人有非常杰出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像席德进一样,在蒙马特生闷气的。可是,也因为如此,那些人就不再回来了,画的东西有些也离中国同胞越来越远了。
而对席德进来说,他的回来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我总觉得,他的画真正开始显出特性,是从他回国以后开始的。
他大概比我早几年回国,我回来以后,常听别人说起他的水彩,在我的印象里,他的水彩大概不是些汽车就是些鸭子吧,所以也没去注意看。直到有一天,去鸿霖艺廊,看到了他画的一墙的花,我整个人都呆住了。
要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才能形容他画的花呢?白色的兰、红色的凤凰木,都在一种柔阴里,深绿浅绿的叶都好像是沁在画纸上的一种温柔的梦境。而白色的花那样秀美,那样芬芳,红色的细碎的花瓣又那样厚重,那样庄严。画家是用一种酣畅的欢乐在歌颂生命,用大自然里怒放的一切来表达他自己的力量。那一种收放自如浑厚饱满的力量。
开始羡慕起他来了,同时也开始注意到他用的水彩纸是国外来的名厂出品、于是,也到美术社去买上几张同样的纸,回来也试着画了几张,却没有一张成功的。
本来也是,"成功"不是这样方便的一件事,不是说有了一样的材料,用了一样的方法就可以出来一样的作品的,世间任何有轨迹可循的来都已经是这样了,更何况是"艺术"这种捉摸不定的东西呢?
那一阵子以后,听说席德进买了一部红色的汽车,常常一个人开着到处去写生,画了很多台湾的风景。后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好像是在说,有些人画台湾的风景,以为就是能表现出台湾的乡土特色来,可是,因为那些人并不是台湾人,所以,他们画的风景也不过是一些乡愁的作品,换了一种面貌出来罢了,不能算是真正的台湾风景。
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也忘记了文章中文句的正确排列了,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当时看了,心里很难过,大概因为自己也是属于漂泊的灵魂里的一个,总想找一个地方停下来,停下来才能开始生活,开始去爱与被爱,而在表露了那样多的心意之后,却又被人冷冷地硬硬地隔开。而从来没有去过的故乡,隔了二、三十年,就是要再回去,恐怕也又是一种陌生的开始。命运是一种什么样的安排呢?我们该放弃还是该挣扎呢?该再度去漂泊还是该留下来奋斗呢?
席德进是留下来了,并且,以他的画笔,一次次地展现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他是对的,没有什么比一张画更能说明艺术家的胸襟了:生命应该是广大无私的、应该是无分彼此的。
终于,在台中他的画展上和他见了面了。向他自我介绍以后,他就开始问我怎么会姓席?同时说他的席是四川的席,有家谱可查的。
我记得我当时是笑着向他说:"很抱歉,我的席是翻译过来的,不过我们也有我们的家谱的。"
看他一脸不太高兴的样子,我也不太高兴起来。真是没意思,早知道自己不要过来了,大年下的,讨个没趣又是何苦。
所以,以后在画展上见到他,我也不怎么打招呼了,了不起点个头,寒暄几句就是了。
等到我在美新处开画展时,有一天,他来了,和我说了很多话,并且还一直夸赞展览会场很理想,他说:
"我觉得这是台北最好的展览场地了。"
那时候是民国六十六年的年底,后来我才知道,我展览完以后,就是他的展览,怪不得他会说这个场地不错,我不禁恍然大悟。
那次展览,他画了很多金门的老房子,并且展出很多他称为现代国画的作品,我并不很喜欢,我仍然想看他画的花,不过已经不大看得到了。
可是,他开始画出很多山来的时候,我又被他的水墨一般的画面吸引住了,那样的山,那样的水,真是只有东方人笔下才能表现出来的质朴与空灵,听说他每次都是写生的,一个人开着车子到处找,哪里有好景致就在哪里停下来,多么逍遥的日子啊!
而"逍遥"也是要用很多东西去交换的,不是那样随便就可以拿到的,在生命之中,要肯"舍",才能"得"。有一个画家住在国外,好像在一篇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上写着:他平日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只有需要时,才画一些画,然后把画卖了以后,够温饱就可以了。有些年轻人很钦佩他的说与做法。可是,事实上,他是可以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的,因为他有一个任劳任怨的妻子出去为生活奔波,让全家可以温饱,让他可以高兴起来,才去卖卖画。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所以我很受不了一些专唱高调的男士。为艺术而牺牲也许是对的,但是不能让全家为你而牺牲。所以我很钦佩那些用各种方式来维持家庭的生活,然后再坚定地画自己要画的艺术家们,他们当然会比前者生活得更辛苦。也许要为五斗米折腰很多次,但是,事实上,他们是活得最尊严的一群。
要不然,像席德进这样,一个人独来独往,把所有的日子,都摆进画里去,摆到一个无人能靠近的境界里,也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生活方式了吧。
他这次为了六十岁生日的展出,我去看了,那几天我正好在开自己的画展,可是,那天下午,我还是溜了出去,去参加他的开幕式,恐怕是受了李泽藩老师一句话的影响。白发苍苍的李老师和师母在看完了我的画展之后,站起来,说要去看席德进的画展。我当时还劝了几句,我的意思是说:开幕式人一定很多,老师何必去凑热闹。想不到老师脸色一正:
"人多是别人的事,我去是向他表示我的敬意。"
我心中一凛,可不是吧?席德进应该是一个画了一辈子的画家,应该是要向他表示我们的敬意的了。不在这个时候去,要什么时候才去呢?
于是,我去了阿波罗,去了龙门,去了版画家,在每一个签名册上我都恭敬地写上了我的名字,仔细地看了他的作品,在龙门时,正好碰到他要走出会场,旁边一位画家笑着对我说:"刚好,你赶快上去和他合拍一张,你们两个人都姓席嘛!"
我回答他说:我还是站在旁边的好。本来也是,我这么多年也从没和他说过几句话,我应该是站在人群中的一个才对。
他被人族拥着从我身旁走过,并没看见我,身中穿着黑色绣花的中国衣服,表情很严肃,人瘦了好多,可是眼神依然凌厉。我心里忽然觉得很慌,眼眶酸痛,不过,人那么多,我还是尽量忍住了。
在版画家看到一位教授,我向他说出我的感觉,我说我觉得很悲哀、很害怕,可是他反问我:
"又有哪一个人不会有面对这样的情况的一天呢?"是的,可是,又有多不甘心呢?教授指着墙上的画说:
"所以,这些作品也是一种反抗,是艺术家对命运的一种抗议吧。"
看到墙上那样悲壮又那样恬淡的山与水,余光中的诗就来到我的心中了:
与永恒拔河
输是最后总归要输的
连人带绳都跌过界去
于是游戏终止
——又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但对岸的力量一分神
也会失手,会踏过界来
一只半只留下
脚印的奇迹,愕然天机
唯暗里,绳索的另一头
紧而不断,久而愈强
究竟,是怎样一个对手
踉跄过界之前
谁也未见过
只风吹星光颤
不休剩我
与永恒拔河
在回去的路上,我一面开车,一面想着这首诗,想着墙上的那些画,想者席德进孤单的一生,想着他的悲壮的反抗,热泪终于流了下来。
是英雄啊!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啊!在他寂寞地奋斗的路上,有谁扶持过他一把呢?我们可以说他孤僻,说他狂傲,说他对金钱的计较,然而,在他咬着牙为一个理想而坚持着的时候,又有谁会安慰过他,帮助过他呢?
有谁想过,他也会是父母怀中爱娇的孩子,他也会有过一段黄金般的童年,若他自己不说出来,我们有谁能知道他的悲欢离合呢?
有谁能知道,在那样冷酷刺人的外表之下,也是藏着一颗一样柔软的心呢?我们之中,又有谁会试着真正去了解他呢?
不过,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勇者必先要能忍受孤独,也许是因为他肯"舍",所以他才能"得"。
而在这世间,有什么是他真正想得到的呢?
我不知道,我也不敢去问他,在这里,我只能写下我心里的敬意。我知道的是:这是向一位孤独的艺术家的敬礼。
永恒的盟约
——读丰子恺的"护生画集"
平日虽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却也并不是见什么都会感动的那一类。可是,一套"护生画集"放在案头,看一眼就有一眼的酸热,翻一回就有一回的柔情;所以,我想,世间事大概都能从这里得到一些解释了。
我不是佛教徒,虽然因为是中国人,自然而然地对佛教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但却不是因为这样而感动的。我的意思是说:一本画感人之处,有时候是它的文字、有时候是它的内容、有时候是它的插画;而这一套护生画集感动我的地方,却是从第一集到第六集之间的五十年的时光和所有的沧桑。
想一想,五十年的岁月里,一个艺术家大半生的时间,都是为了还一个许下的心愿而努力;努力地搜集材料、努力地构思、作画、配诗;所为无他,只因为曾经答应过一句话:"世寿所许,定当遵嘱。"只因为要向他年轻时就跟随着的老师表达他的敬意与爱意,于是,从卅一岁画到七十八岁。想一想,大半生的时间,都在为了实践一个永恒而美丽的盟约,在升平时代,已经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了,更何况是身在五十年来的中国,那个我们都知道的历经千劫百难的中国。
因此,艺术家所受的苦,也必更千百倍于常人所受的苦了吧?因此,这套画的最后终于能够出版,并且能够放在我们这么多中国人的案头,应该也可以算做是一个神话般的奇迹了吧?但是,你能说它只是神话而已吗?在这么多寻找它、推介它、印制它、保存它的有心人所做的种种的努力之后,你能说它仅仅只是神话而已吗?
要怎样来形容这些人的努力呢?我想,这世间一定有些事是我们所无法了解,最后恐怕也只有相信,是有一种超乎一切之上的力量在安排着我们所有的一切了吧。
丰子恺如果是在一九七五年以七十八岁高龄逝世的活,那么,他在一九二八年的时候应该是三十一岁。为了向他的老师弘一大师祝贺五十岁高寿,他画成护生画集五十幅,请弘一大师题字五十页,就是整个事情的开端。
弘一大师在没出家之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位才艺超卓的李叔同先生,丰子他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是他的学生,向李老师学习图画和音乐;大师出家之后,又能有机缘在一九二七年再拜大师为师正式皈依佛门,法名婴行。因此,弘一大师可说是丰子恺的经师与人师,而丰子恺对老师的服膺与尊敬,更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一九三一年冬,他画成护生画第二集六十幅祝弘一大师六十岁的寿庆,于是开始师生相约,以后每隔十年续绘一集,每集增加十幅诗与画,就是说:七十岁画七十张、八十岁画八十张、一直到第六集,一百岁画一百张算做是盟约的圆满完成。
然后,老师就去世了,然后,世乱如潮涌而来,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都勉强地在大陆或在海外印行了,在最后的几年,丰子恺不敢再信守十年画一本的盟约,不是为了不愿,却是为了怕"不能"。于是,他提前作画,悄悄地完成了百幅作品,因此而终于能够依约在第五十年时,出了第六集,纪念了弘一大师百岁冥寿,而作画的那个虔敬的学生,却早已在书出的四年之前去世了。为他印行四、五、六集的新加坡薝葡院的广治法师在第六集的序文上把整个五十年的经过细细写来,真是令人觉得心酸,而他在第五集的序文上记载了一、二、三集的散佚又复得的故事,又令人觉得安慰与欢喜。
整个事情就是这样;让人心酸,却同时又感到安慰与欢喜。我们中国有句最常说的话:"皇天不负苦心人。"应该就是这种感觉了。要你在终于做到,终于成功了的时候,回首前尘,竟然会忍不住流下了喜悦、辛酸与感激的泪水。我想,丰子恺在画完了第四百五十张图的时候,一定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吧。而所有参与了这套书的搜集、印行与推广的有心人,在看到了这一套装订精美的书终于出版了的时候,一定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吧。
整套护生画集一共有四百五十张图,也有四百五十页的诗文,从表面上看来,是宣扬佛教不杀生的教义,可是整套书真正的意思,是除了护生以外,更要护心,护的是人类自己的那一颗心。丰子恺自己在第三集的序言上,对这一点做了很详明也很令人信服的解释。如果照我粗浅的了解来看,也许可以这么说,就是说;若是为了生存而做的杀生都不违背护生的原则,可是不必要的杀生就是绝对不可原谅的事了。
画第一集五十图的时候,艺术家才三十刚过,所以在画面上也觉得有一种刚猛之气,构图稍嫌突兀,所作的譬喻也都非常直接,例如在第十六页画了一只在大大的鞋底下奔逃的小虫,旁边画上三个大大的惊叹号;又好像第六十四页画主妇杀鱼,标题是"刽子手",第七十六页画厨房的刀、灶,标题"刑场",七十八页画一个刚打开的沙丁鱼罐头,标题是"开棺"等等;都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反倒令读者产生了一种很微妙的反感,觉得丰子恺不像在劝人为善,而只是在一页又一页地训诫着我们,咒吧着我们似的。
而在第二、三集之中,就比较混和一点了。画面的构图比较满,线条与笔触也比较多变化,看起来比较柔和,有几张甚至很美了。夏丐尊在第二集的序上也提到这一点,他说:"二集相距十年,子恺作风,渐近自然,和尚亦人面俱老。并共内容旨趣,前后更大有不同。初集取境,多有令人触目惊心不忍卒观者,续集则一扫凄惨罪过之场面。所表现者,皆万物自得之趣与被我之感应同情,开卷诗趣盎然,凡使阅者信不此乃观善之书,盖初集多着眼于斥妄即戒杀,续集多蛘眼于显正即护生。戒杀与护生,乃一善行之两面。戒杀是方便,护生始为究竟也。……"
因此,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与成熟,确实是需要有充分的时间的了,假如整个社会都愿意以耐心与爱心来等待一个艺术家的逐渐形成,这个世界该有多好!
因此,在全集之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第六集,也就是最后功德圆满的那一集。一共有一百张画,与前面五集都不同的是:艺术家自己在画外加的那一条边线上注明了页次的顺序,诗文上也是,从第一页到第两百页,都是他一一加注上去的,也就是说,丰子恺预感到自己可能不能亲眼见到书的出版,于是,在那样困苦的日子里,仍然有条不紊地把一切预作了安排。他死后三年,广洽法师由新加坡到上海去祭吊他,才发现了那一份遗稿,不禁泪下。
而在这一本里,一个佛教徒的温和兹悲的心肠显现到了极点,一个艺术家的热烈天真的胸怀到了最后最高的境界,竟然与四十多年前的那一种刚猛有了极大的不同。丰子恺用充满了爱心的笔触,画出一段又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笔每一句都如冬阳,让人从心里得到启示,得到温暧。
尤其令人深思的,是他安排在这一集上的第一张图:"马恋其母。"这是取自阅微草堂笔记上的一段:"西商李盛庭买一马,极驯良。惟道逢白马,必立而注视。或望见白马,必驰而追及。后与原主人谈及,原主曰:此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是马也,有人心焉。"
而艺术家自己的那颗心呢?是不是也有一些恋恋不舍的东西呢?是他的童年、他的故园、还是他念念于怀的那个古老安静的中国呢?
我总觉得,人把这幅画放在第一张,一定有他的深意,因为,他的最后一张也说出了一些话,这一张是"首尾就烹",取自伤心录上的一段:"学士周豫家,尝烹鳝。见有鞠向上,以首尾就烹者。讶而剖之,腹中累累有子。物类之甘心忍痛,而护惜其子如此。"
以恋母始,以护子终,艺术家的特意安排,不就在这里了吗?生命的一切都为了延续,艺术的最终目的应该也是为了这个。汲取上一代的精华,寄望下一代的能够知道、明白,并且再发扬光大,大我的逐渐成熟,小我的生存才有他的意义,永恒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丰子恺在一八九八年出生于浙江崇德县石门湾,十七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得到夏丐尊和李叔同两位老师的赏识,从此走上了艺术和文学的道路。在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他的散文、童话、诗、漫画都得到所有中国人的喜爱,因为他的作品平易近人,所以连当时的家庭主妇和儿童都能敬他爱他喜欢他,可惜的是像我们这一代在台湾生长的中国人,对他已经不大认识了;而今天,藉着这套"护生画集"的出现,丰子恺的面貌与心声终于能够同时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不也达到了吗?
一个春日的下午
——原来,悲愁的来源并不是因为幸福的易逝,而是因为,在幸福临近的时候没能察觉
1
人生也许就只是一种不断的反复。
在前一刹那,心中还充满了一种混乱与狂热,必须要痛哭一场才能宣泄出的那种悲伤与失望,于是,就在疾驰的车中,在暮色四合的高速公路上,我一个人在方向盘后泪落如雨。
那是怎样炽烈的心,怎样滚烫的泪啊!
然后,那种感觉就开始出现了,在还流着泪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已经细细致致地开始出现了。就好像在汹涌如注的瀑布之前,我们起先并不能听见其他的声音,除了隆隆的瀑声之外,我们起先什么也不能察觉。但是,站定了,听惯了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细微的声音其实是一直存在着的,只要我们定下心来,就可以听得见。
而我开始听见了,那是我的另一颗心,永远站在旁边,每次都用那种悲悯的微笑注视着我的那一颗心,开始出现,开始轻言慢语地来安慰我了。
是啊!世间有多少无可奈何的安排,有多少令人心碎的遇合啊!哭吧!流泪总是好的。可是,也别忘了,别忘了来细细端详你的悲伤和失望,你会从这里面看到,上苍赏赐给你的,原来是怎样清澈与美丽的一种命运。
于是,在细细地品尝着我的得和我的失的同时,我就开始微笑了,眼里却仍含着刚才的泪水。
车子离开高速公路,弯到那一个在路旁种满了新茶的小镇上,我在花店前停下车,为我自己选了一棵白色的风信子。不为什么,只为那洁白的小花瓣上停着好多细细的晶莹的水珠,只为纪念那样一个春日的下午,那样一场非常短暂却总是不断反复着的迷与悟。
2
很小的时候,在南京住过两年。有一次,有人给了我一块石头,圆圆润润的一小颗,乳黄色里带有一种透明的光泽,很漂亮。那年大概是五岁的我,非常喜欢它,走出走进都带着,把它叫做是"我的宝石"。
有天傍晚,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天色已经很暗了,我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想把这颗石头抛出去,看看能不能把它找回来。
于是,我就把石头往我身后反抛出去了,石头就落在我身后的草丛里。奇怪的是,在抛出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很愚笨的事,我一定找不回我的石头了。
我果然再也没能找回那颗小石头。草并不长,草坪也不算太大,可是,正如我所预知的那样,尽管我仔细翻寻了每一丛草根,搜遍了每一个它可能会在的角落,我始终没能再找回我的宝石。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自然能记得院子里那一种昏黄的暮色和那个孤独的小女孩在草丛里搜寻时的慌乱与悔恨的心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走过不少地方,经历了不少事情,看过不少石头,家里也搜集了不少美丽的或者奇怪的矿石,但是,没有一颗可以替代、可以让我忘记我在五岁时丢失的那一颗。
我总会不时地想起它来,在我心里,它的圆润和美丽实在是无法替代的了。尤其是因为过错是由我自己造成的,是我亲手把它抛弃的,所以,那样的憾恨总是无法弥补。也因此,那一颗小小的原本并不足为奇的石头,竟然真的变成了我心里的一颗宝石了。
当然,有的时候,我也知道这一种执迷本身实在是很幼雅和很可笑的。不是吗?想一想,当年的我若是能在那个傍晚找回那颗石头,在小小的五岁孩童的手中又能保留多久呢?还不是也会和那些早已被我毁坏被我丢弃的童年时的玩具一样,彻彻底底地从我的记忆里消失,一丝痕迹也不会留下来吗?事实不是就应该只是如此而已吗?
可是,就是因为那天的我始终没能把它找回来,它因此反而始终不会消失,始终停留在我的心里,变成了我心中最深处的一种模糊的憾恨,而它的形象也因为这一种憾恨的衬托反而变得更为清晰与美丽了。
因此,得与失之间,实在是不能只从表面来衡量来判断的了,不是吗?
3
不是吗?世间有很多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的,不是吗?
就拿"离别"这件事来说吧。
离别在人生的种种滋味里,应该永远是裰归到悲秋与苦涩那一类里面去的。可是,如果在离别之后,却能够得到一种在相聚时无法得到的心情,那么,又何妨微笑地来面对这种命运呢?
让我向你道别吧,如果真有离别的时刻,如果万物真有终始,那么,让我来向你道别吧。
要怎样道别呢?尽管依依不舍,手总要有从你掌中抽出的时刻,你的掌心那样温热,可是,总要有下定决心的那一刹那吧。
那么,微笑地与你就再见了,把你留在街角,尽管频频回顾,你的不动的身影仍然会在暮色中逐渐模糊。就算我一直不停地回头,一直不停地挥手,总会在最后有一个转角将你遮住,将我们从此隔绝,从那以后,就是离别了。
然而,真有离别吗?
真有离别吗?如果,如果在离别之后,一切的记忆反而更形清晰,所以在相聚时被忽略了的细节也都一一想起,并且在心里反复地温习。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回溯时都有了一层更深的含意,每一段景物的变化在回首之时也都有了层更温柔的光泽,那么,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
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从此以后,你的笑容在每一个月色清朗的夜里都会重新出现,你的悲哀也会随着逐渐加深的暮色侵蚀进我的心里。所有过去的岁月竟然象是一张蚀刻的铜版,把每一划的刻痕都记录下来了,有深有浅,有满盈也有空白,然后,在每次回顾的时候,它都可以给你复印出一张完全一样的画面出来。
那么,果真能够如此的话,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
4
那么,如果世事都能这样看过去的话,我实在也不必对我所有的那些"挫折"与"失败"耿耿于怀了吧。
我实在也不必那样手忙脚乱地,一定强要把眼前的美景留到我的画布上来了吧。
我原来可以从从容容地度过一个美丽的下午的啊!
可是,当我站在那个高高的长满了芒草的山坡上时,当我俯瞰着近处郁绿的淡水和关渡,远处闪着金光的台湾海峡时,河水与海水在下午的阳光中变得那样亮,观音山变得那样暗。在那个时候,每一根线条,每一种颜色都让我心动,我实在没有办法抗拒那一种诱惑,那一种"一定要把它画下来"的渴望啊!
于是,我就开始手忙脚乱地画起来了。天已近傍晚,山风好大,猎猎地直吹过来,我的画布几乎无法固定。而且,那些就在我眼前的、那样眩人的光与影也每分每秒都在变化,所有的颜色虽然都让我心动,但是,没有一种肯出现到我的笔下来,我的每一笔、每一种努力都好像是一种失败。
是的,在夕阳终于黯淡了以后,在所有的景象都失去了那层诱人的光泽以后,在我的眼前,也只剩下两张都没能来得及画完的画而已,两张都显得很粗糙,和我心里所希望的那种画面完全不一样。
我颓然地坐在芒草丛中,有一种悲伤和无能为力的感觉。我浪费了怎样难得的一个下午!原来,原来画了二十多年的我,也不过是一个有限的人而已;原来,这世间有多少无限是我所永远无法得到,也永远无法把握住的啊!
所以,在回去的路途上,才会那样狠狠地哭了一场,在疾驰的车中,在暮色四合的高速公路上,我一个人在方向盘后泪落如雨。
那是怎样炽烈的心,怎样滚烫的泪啊!
5
而今夜,孩子都睡熟了以后,在我的画室里,在灯下,我重新拿出那两张画来观看,忽然之间,我的心里有些什么开始苏醒起来了。
是啊!我怎么一直没有发觉呢?我怎么一直不能看清楚呢?
我怎么一直都不知道呢?
我一直没能知道,世间所有的事物在最初时原来都并没有分别,造成它们以后的分别的,只是我们自己不同的命运而已。
是的,有限与无限的分别,应该就只是由我们自己的命运所造成的而已。就是说,一切我所能得到的,我所能拥有的,在我得到和拥有的那一刹那里,都终于只能成为一种有限的幸福与快乐而已。
而那些,那一切我所不能得到的,不能拥有的,却反而因此能永远在我的眼前,展露着一种眩人的、无法企及的美丽。在我整整的一生里,不断地引诱着我,引诱着我去追求,去探索,去走上那一条永远无法到达也无法终止的长长的路。
6
是不是这样呢?生命是不是就只是一种不断反复而已呢?
有谁能告诉我?
有谁?有谁能为我拭去那反复流下的泪水?为我消除那反复出现的悲伤?
为什么我昨天错了,今天又会再错?为什么我一定要一次一次地自己去试、自己去问、自己去碰,然后才能逐渐而缓慢地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去生活?
我多希望,有人能微笑地前来,并且温柔地为我早早解开这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谜题。
我多希望,有人能陪我走上那长满了芒草的山坡,教我学习一种安静的捕捉,捕捉那些不断地变化着的水光与山色,那些不断地变化着的云彩与生命。
我多希望啊!有人能与我共度,那样一个美丽的春日的下午。
可是,我又有一点害怕,害怕那原本是无限的美丽,如果真有一天能让我得到,是不是,也会等于,等于一种永远的失去?
花事
荷
多少年来,一直是一个画画的人。年轻时学油画,现在在教油画,我的天地极为狭窄,所有的只不过是一些绘画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已。
但是,在工作之余,读诗、写诗一直能给我一种很大的快乐。还记得,我买的第一本现代诗集是余光中先生的"蓝色的羽毛"。那是我初中二年级的夏天,南部的堂哥来台北时,带我在重庆南路的书摊上买的。堂哥那时是海军官校的年轻军官,制服好漂亮!他带我逛街,逛植物园,那天天气很好,植物园的荷花刚长出新的叶子来,我手上拿着诗集,心里有一种很难描述的快乐,觉得很平安很满足。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植物园的荷池,站在满池亭亭的莲叶旁,空气中充塞着一种模糊而又熟悉的清香,幼年时和父亲同游玄武湖的记忆在霎时都重现在眼前,阳光在霎时也变得柔和起来。我好像进入了一个不大一样的世界,在那里,时光滞留不前,我心中充满了一种恍惚的乡愁。
对我来说,读诗和写诗也和荷花荷叶一样,每次都能把我领进那一个不大一样的世界里面去,在那里,心中没有任何的负担。我只是喜欢反复温习那一种恍惚的甜蜜和忧伤。
在平日,画画与教画是我的工作,是我与这人间接触的工具。所以我不断地想要求进步,想要求更好与更深的表现,想要得到别人的了解,想要成为这社会的一部分,想要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证据,我确实是想做到这些的。虽然,以我的能力,我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到,但是,我确实是尽我的力在做了,而且,朋友们对我的种种要求和鞭策我都很认真的接受,也都很感激。
可是,我亲爱的朋友们啊!我实在没有办法把我的诗也变成一种工作的成绩,我实在做不到,也实在舍不得,舍不得放弃掉这最后一点点单纯的快乐和安慰。
我只是喜欢在忙碌与紧迫的一天之后,在认真地扮演了种种角色之后,可以终于在灯下,终于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拂拭掉心上所有的尘埃,与另一个自己静静地相对。
这是我最后的一个角落了。我亲爱的朋友们啊!我是不是可以继续保有着这一个并不常出现的角落?继续保有着这一个狭小而孤独的世界呢?
是不是,可以继续这样下去呢?
茉莉
院墙边那一棵老茉莉今年疯了,一个五月下来,整整开了上千朵的花!
茉莉是依墙攀缘而上的,在红砖墙上原来留了一些装饰用的空格,几年下来,它的枝叶就在这些空格里穿来穿去,竟然爬满了一墙。叶子又肥又绿,衬着那些三朵五朵长在一起的小小花苞,真像夜空里满天的繁星,好看极了。
在起初,看到那样多那样密的花苞时,我还迟迟不敢相信,不敢相信每一朵都真的会开,不敢相信会真有那样的时刻。
可是,过了几天,它们真的陆续地开起来了,而且越开越多。每天,只要一到落日时分,小朵小朵的蓓蕾就会慢慢绽放,圆圆柔柔的,伴随着那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整个晚上,我就站在墙边,站在花下,一朵一朵地数着,数到眼睛都花了的时候,也不过只是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而已。可是,那些还没来得及数到的,那些怎样也算不清楚、怎样也点不完全的花朵,还在枝叶茂密的地方盛开着,清香而又洁白。
那几个初夏的夜晚,只要一站在花前,看着满树的茉莉,我就会变得颠颠倒倒的,好像整个人也跟着这一树的花朵疯了起来。
那一阵子,跟朋友写信,总忍不住要提一下这件事,怕朋友不相信,还在信里来上几朵香香的茉莉寄去,还是觉得不够,又想要替它照几张相片。
那天晚上,丈夫在他的灯下看书,不理睬我,我就在窗外一直央求他。被我缠不过了,他只好拿了相机出来,一面又气又笑地问我:
"你照这些花到底要干什么?"
"做一个证明啊!"我理直气壮地回答他:"证明我真有一棵茉莉,证明它真的开了那么多朵花啊!"
"这样一张相片又能证明什么呢?花的香气和它的漂亮都是照不出来的。其实,相信你的朋友,用不着证明也会相信你,而那些不相信你的人,无论给他们什么证明也是没有用的啊!"
丈夫一面数落着我,一面还是给我在花前好好地照了几张,在他又回到他的灯下之后,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墙边,站了好久,想着他说的话。
是啊!这样一张相片又能证明什么呢?相信我的朋友,用不着任何的证明就会相信我。他们愿意相信我的每一句话,愿意相信我在这初夏的夜晚,在这棵芬芳的花树前种种的欢喜与赞叹。并且也乐意与我分享这所有的经验。
而那些不肯也不愿相信我的人,尽管我怎样努力,恐怕也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的。
这世间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人,我为什么一定要让所有的人都来相信我呢?而且,这世间有多少美丽的时刻是无法留下证据也无法留下痕迹来的啊!我又凭什么一定要别人来相信我呢?
相信了我以后,又能怎么样呢?
卢森堡的黄花
一直不知道那种花的名字。
那年春天,我们在卢森堡小国里度了蜜月,那个国家小得不得了,我们的老爷车开得再慢,也在一个星期里面把整个卢森堡绕了两圈。
一那种花就是在绕第二圈时看见的,是在一个有着薄雾的早上,经过了一个小山城,在城郊的山道旁看到的。
长长的黄色花朵,像穗子一样的长在树上,在雾里看过去,整棵树就像一把巨型的花束,让人心里觉得好开朗,好快乐,好想也下去摘一把。
真的有人在摘花,山道旁,那些早起的乡下人真的在雾里一枝一枝地采摘着了,他们互相微笑地打着招呼,还有人对我们招手。
我好想下车,好想和他们一样,去林子里采上一大把黄色的花,好想把那些快乐的花抱个满怀,好想就那样地过上一辈子。
可是,我们的车没有停。
我们的车没有停,因为什么原因呢?在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太记得起来了。也许是因为车里没有水,没有花瓶,怕花摘下来之后活不久,也许是因为车外没有家。没有停留的理由,就算把花摘下来了,也没有一个可以用它来装饰的角落。
一直很喜欢欧洲的山、欧洲的水,和欧洲那些怒放的花朵。从小就盼望着,盼望着有一天,也许会在瑞士,也许会在法国,甚至,也许会在小小的卢森堡住下来,拥有一个小小的开满了花的家。
长大了以后,真的去了,真的到了那些盼望着的美景里去了,却发现,自己只能做一个过客,自己只愿意做一个过客。
因为,"家"不是那样简单的一种组合,不是说,只要有山、有水、有花就可以定居下来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如果那么容易的话,不是到处都可以停留下来了吗?可是,为什么心里那么不安呢?为什么不能就那样地过上一辈子呢?
所以,我们的车没有停,在那个春天的早上,我从后望镜望过去,镜里的黄花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遥远。
一直不知道那种花的名字。
毒药草
前几天,和妹妹一起上了阿里山。
好多年没去了,刚到山上时,我着实吓了一大跳。
以前的那个小火车站不见了,在我眼前的,是红瓦白墙的宫殿建筑,是一排一排的商店,是一波一波的游客,是横冲直撞的大客车,是喧哗嘈杂的大怪手。他们把整个山坡给铲平了,而且好像还没有罢休的意思,泥泞不堪的广场上堆满了砖瓦和钢筋,看样子,他们正摩拳擦掌地准备好好干上一番哩!
我实在是给他们吓坏了,是什么人让他们这样做的呢?是什么人准他们这样做的呢?以前那样幽静美丽的小火车站到哪里去了呢?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阿里山和台北火车站前又有什么不一样了呢?大家又何必老远地跑到这山上来,呼吸着柴油车尾的浓烟,抢着买一些尼龙制的山地服装,赶着寄一些在衡阳路和重庆南路上都可以买得到的风景明信片呢?
我那样怀念着的风景,到底还有没有呢?我心里实在很害怕,害怕给他们抢走了我仅有的那些记忆,那些都是我最珍惜的记忆啊!
所以,当我和妹妹顺着宽敞的柏油路走上去的时候,心里一直是七上八下的,甚至想就这样马上转身下山好了,下山以后回台北,直接上阳明山公园算了。因为,眼前这条柏油路和路旁栽植的那些笨笨的杜鹃,好像都是从阳明山搬来的,像水泥一样的糊进了我的心中,让我喘不过气来。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那些花了,多美丽的花朵啊!
就在柏油路和水泥驳众的外面,是那个似曾相识的山林,满山开着一种野花,长而直的花梗上缀着从紫红到浅粉到纯白的串串风铃,衬着青绿的野草,和后面郁绿黑蓝的森林,是一幅又一幅让人心醉的画面。雾在森林里到处流动着,野花在林子里到处盛开着,我久悬着的心终于安静了下来,原来他们还是留下了一些东西的,留下了一些可以让我们在里面倘佯终日的美景。
奇怪的是,怎么不见摘花的人呢?也没看到拿着枝枝叶叶在走路的人?满山盛开的野花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两个香林国小的小朋友走过我身旁,大概是放学了,背著书包打打闹闹地走过来,我问了其中的一个女孩子,这种花叫什么名字?
"毒药草。"
她简单地回了我一句,她身旁的小男孩却向我做了一个顽皮的手势:
"不能碰啊!碰了就会死翘翘啊!"
好啊!真好啊!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让这些野花到处盛开的办法就是给它们取一个恶毒的名字,再加上一些恐怖的传说,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不管怎么样,总不会有人去试一试的吧?
一路走上去,路旁也会偶尔看到一两株被摘下后又被弃置的花朵,大概是摘下来之后,就被这个名字吓得心胆俱裂,然后忙不迭地远远抛了开去的吧?
好啊!真好啊!怎么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呢?
我一路往山上走着,一路朝这些野花微笑,好像觉得,这满山盛开的野花也都在向我会心地微笑。
羊蹄甲
羊蹄甲是一种很难画好的花。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可是,你如果真的要靠近了来观察它的话,它那一朵一朵细致如兰花的花朵却又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和远看时完全不同,你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假如一朵一朵的画起来,怎么样也不像原来的那棵树,但是,假如只用深深浅浅的色点来表现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花朵那样秀美细致,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色点来形容就算了的。
我们师专校园里有几棵很老的羊蹄甲树,长在堤边,一到开花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在树底下走来走去,近也不对,远也不行,不断地变换着位置,一边观察一边嘴里埋怨着,手底下却又不肯停止地画了起来。
我坐在树下观察他们的表情,觉得他们和年轻时候的我并没有两样,不禁微微地笑了。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明的蓝,草好柔软,是那种细密的绿。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有几瓣落在女孩子的头发上,有几瓣落在男孩子的肩膀上,有几辩落在我的速写簿里,似乎还带着一阵淡淡的幽香。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觉得悲伤,甚至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这风里的若有若无的清香。
不是吗?在整个人生的长路上,不是都开着像羊蹄甲一样迷迷濛濛的花树吗?往前看过去的时候,总是看不真切,总是觉得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等到真的走到树下了,却又只能看到一朵一朵与远看时完全不同的单薄细润的花朵。只要稍微迟疑,风就吹过来,把它们一瓣一瓣的吹散,轻柔地拂过你的脸颊,在你的发间或者肩膀上留下一点淡淡的幽香,然后就静静地落在你身后的草丛里,逐渐褪色,逐渐消逝,静静地望着你向前走去,向着另外的一棵迷濛的花树走去。
等你回过头再望回来的时候,在暮色里,它又重新变成了一个迷濛的记忆,深深浅浅、粉粉紫紫的站在那里,提醒你曾经走过来的,那些清新秀美的春日,那条雨润烟浓的长路。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真的就是这样了,我们都走在一条同样的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
杜鹃
原来,并不是每个春天都能一样的,原来,也有花开得好或者不好的分别的。
三、四年以前,那个春天,石门的杜鹃开得特别的好,在水库管理局的大草坪上,一丛又一丛的怒放着。都是种了好多年的老树了,长得特别茂密高大,花开起来的时候,像是一片锦绣的帷幕,鲜紫、大红、浅粉、莹白;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下燃烧着,把所有经过的人都看呆了。
那个春天我开始画一张大画,上面满满的都是盛开的杜鹃。
可是,好短促的春天呀!画只画了一半,杜鹃却不等我,转眼的工夫,花谢得满地,我的画一直没能画完,一直就在画室里摆着。
"也罢!"我想:"就等下一个春天吧。"
在下一个春天之前,勤奋的工人把所有的杜鹃都修剪得平平的了,听说是要剪矮了花才会开得好,曾经是那样高大美丽的花树都被剪成了一块一块,方方整整的,像水泥围墙一样的立在草坪中央。
而那年春天,花开得并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剪得太苦了的关系。第二年也仍然恢复不起来,花苞很少,零零落落的应付了一季。
到了今年,花是长高了一点,却又整整下了两个月的雨,搁在墙角的大画再不处理,恐怕都要长霉了。那一阵子,走出走进的,只要听到"花季"或者"杜鹃"那两个字,我心里就会觉得闷闷的,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好,觉得有很多说不出的怨怪,觉得有很多理不清的牵绊;而对那些在雨中慢慢开始绽放的杜鹃,竟然有了一种厌烦和怨怼的心情了。
有一天,仍然下着雨,我开车去中坜,经过一个国民小学的校门口,刚好他们放学了,孩子们顶着雨衣打着伞,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学校围墙外面,种满了杜鹃。车子减速经过他们身旁的时候,有一个小男生忽然脱离了队伍,往墙边跑过去,在他身后追着他跑的,大概是他的姊姊,一路追着叫着在骂他。
我把车子慢慢停靠到路边,很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到底想做什么。马路对面,他姊姊已经抓住了他,又把他牵回到队伍里面去了。不过,和刚才不同的是,他已经成功地捡起了一把刚刚被队伍折断而掉到地上的杜鹃花,并且把它们倒插在他的小黄帽子底下,红艳艳的花朵,和他黝黑顽皮的小脸蛋儿摆在一起,显得更艳更红了,小男孩正张大着嘴在哈哈地笑着。
我转过头来发动车子,才发现,我也正张大着嘴在哈哈地笑着,心里好快乐!
这个小男孩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爱惜春天和欣赏杜鹃的小小可人儿啊!
真的!这样的春天,这样的杜鹃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遇见了就捡起来,喜欢了就戴上去,自自然然的,没有什么一定要成功的负担,没有什么一定要实现的计划,没有什么一定要嵌入的模式和理想,这才是真正的春天和真正的杜鹃,这才是上天当初为我们安排了四季和所有的花朵的原意啊!
丰饶的园林
做过一个梦。
在梦里,我一个人站在街角公共汽车的站牌下等车。
好像已经过了很多班车了,可是,我都没能上去,夜很深了,我心里越来越着急。
但是,每次在有车子开过来的时候,我却又总是犹疑不决,不知道该不该上去。在那些疾驰而过的车厢里,不是有着太亮的灯,就是有着太多的人,在深沉的夜色里显得怪异而又喧哗,总是不像我盼望中的那一辆。
其实,我好像也并不很清楚自己盼望着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只是隐隐地感觉到,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应该有一条比较好的路,应该有一种比较好的气氛,在下一辆车里,应该有我愿意与他相遇的人。
车子一班一班地过去,我一直站在街角,午夜时,挂着红灯的最后班车来了,终于跳了上去,却发现车厢里空无一人。
只好孤单地坐到终点,沿路,一盏一盏的路灯依序而灭,回头看过去,只见来路上竟是一片漆黑。
来时的路上一片漆黑。
我在暗夜里醒来,梦中那种孤单的感觉仍然紧紧地攫住了我,整个人好像沉没在一个冰冷而又透明的世界里,那是怎样萧索的世界啊!在千般迟疑之后,却发现自己已一无所有。
窗外星光满天,虫声遍野,南方的夜晚温暖而又芳香,我从梦中醒来,决定再也不要回到那样的梦境里面去了。
在真实的人生里,我希望永远不会有那样的一刻。
在真实的人生里,有多少犹疑和挑剔的人呢?
车子开过来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迟凝,不知道该不该上去,不知道这是不是盼望中的那一辆,上去之后,会不会与他相遇,会不会与他一起到达终点,还是说,也许会中途分离,怅然地目送他逐渐远去。
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我并不反对那些坚持着自己理想的人,有些理想实在值得为它坚持一生,可是,一生也并不仅仅只是如此而且。在人生的长路上,有多少值得停留的时刻,有多少值得去试探去开启的门!
可惜的是,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被分类,被别人也被自己。分类的结果使我们终于要走到一条比一条狭窄的路上去,进入到一个越来越封闭的世界,到最后,我们被迫与所有喜欢过的,或者还来不及去喜欢的事物分离。回头看过去,来时的路上竟然一片幽暗,要到了那一刻才能明白自己的孤单。
我一直认为,假如学画画只是为了一种乐趣,并不是为了要画得特别的好,假如学写字的人不一定急着要在年轻的时候就自成一家,假如做学问的人不一定急着要变成权威,假如周围的人能够不那样急着将我们分类,假如这个社会能够容许我们自由和从容地成长;那么,生命将会有一种怎样丰饶与美丽的面貌啊!
当然,我们仍然会往前走去,在人生的长路上,我们仍然有着一份坚持和盼望,在遥远的前方以光与方向在指引着,可是,我们同时也能看见,在路的两旁,有多少扇门,在等待着我们去从容开启,门后有多少烟云缥缈的小径,在等待着我们去从容探寻,在路的两旁啊!有一处怎样丰饶与美丽的园林!
前几天,和朋友们在夜里开车走南横公路去东部。
出发的时候已是薄暮,原来并没有想到路会那样长,那样远,那样崎岖不平的,可是,既然已经上了路,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路上的风景也让我们舍不得回头,一路开上去,到了海拔两千多公尺的山上时,天就完全黑了。
星星开始一颗两颗地出现,我急着在心里盘算,今天是阴历的几月几号?因为,我想,如果能有一轮满月,那该有多好!
可是,那天恰好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日子,我觉得很失望也很遗憾,兴致也就再不怎么提得起来了。
路变得好长,好黑,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我们轮流开着车,最后,我实在困倦不堪,把方向盘交给朋友之后,就蜷曲在座位上睡着了。
恍惚之中,知道车子已经到了平地,可是又在转折地绕着路,走过木板搭成的桥,走下碎石遍布的河床,走上一条弯曲的小径,车子终于停了。
我想,我们大概是到了。朋友们有的跳下车去拍旅舍的门,有的过来摇醒我,可是,我实在困极了,干脆整个人横躺在前座上,什么都由得别人会安排了。
我们到得实在太晚了,旅舍没有灯光也没有人声,四周极暗极静,只有朋友的声音在耐心地轻轻呼叫着:
"有人在吗?有人在吗?"
车门都已被朋友打开了,山风吹袭过来,清凉中带着一种草花的芳香,我不禁翻了一个身,仰面向着天空睁开了眼睛。
满天都是闪烁的星星!
满天都是晶晶亮亮的星星!
我从来也没有着越拉样多,这样密,这样亮的星群。就在这高高的澄净的东部天空上,晶莹闪烁,几亿几兆的星星正成群地以各种形状各种光度聚合在一起,像沙、像河流,像浮雕又像旋涡,从高高的夜空上俯视着我。
在那一刹那间,我疯狂地爱上了那满天的星光。
以前,只肯在有月亮的晚上出去散步,好像只有那如水的月色才是我唯一珍爱的时刻,从来不知道星光满天也会是这样美丽和迷人的。
生命里有着多少无法预料的时刻啊!
终于明白了,我其实不必一定要苦苦追寻那一扇已经错过了的,只存在在过往记忆里的门,往前走去,还有多少扇门在等待着我去一一开启,生命里还应该有多少不同的惊喜和盼望。
"回顾"固然可以让我重温那些如水的月色。但是,如果只坚持不断地"回顾"下去,终于会使我错过了我的今夜,和这一夜里满天的星光。
原来,只要我愿意,生命可以是一处多么丰饶与美丽的园林!
只要,只要我愿意。
黄梁梦里
1
走上小路,穿过正午的稻田,我急着要给读小学的女儿送中饭。
小红帆布包里装着热热的便当,还放了水壶、水果和几片小饼干。我步子走得很急,怕使当冷了,又怕水果热了,虽是初夏,正午的稻田可是又亮又热,让我出了一身的汗。
好在小路并不长,在路的尽头等着我的,就是那几棵高大浓密的相思树,只要能走到树底下,我就可以松口气了。
在这几棵老相思树国成的浓荫里,流过一条浅浅的溪涧,岸边也因而长出不少种类的野花和野草,从眩目的阳光里脱身,一下子会觉得林子里特别陪、特别静,好凉又好香。
在树下的我是闻到一种清香,可是说不上来是花还是草的味道,凉风拂来,那香气就飘浮在我周围,久久不散,我不禁贪恋地站住了。
忽然之间,发现我在重复着一种动作,一种经验。七岁的童年、十七岁和二十七岁的那些岁月里,都有过同样的经验:在几棵大树之下呆呆地站住了,只因为是初夏时光,大自然里充满了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
不过只是一块小小的树荫而已,不过只是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却能永远不变地,对我发出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馨香。伴随着安静地呈现出来的记忆,我的心因而也变得极为安静和舒畅。忽然想通了,这么多年来,我所追求的,不也就只是这样一个清香袭人的小小世界吗?
在平日的生活里,因为怕看残酷的景象,怕听悲愁的故事,怕谈战乱和流离,所以,在有些朋友笑着说我是"鸵鸟"的时候,我也开始相信他们了。我想:也许真如他们所说的,我是一只逃避现实的鸵鸟,我的生活态度是不健康和软弱的,心里因而始终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朋友,也对不起这个社会。
可是,在这样一个初夏的正午,树荫下的我忽然想得不一样了。就是因为草叶间那种熟悉的清香。我忽然觉得,我其实不必那样内疚的,我其实一直在很努力地生活,真的,我一直都是很努力的,努力要把一切混乱的痕迹除去,努力要求得一种简单与真实的本质。
我所想要过的,就是上苍原来赐给我们的那种生活。尽管这个世界已经被贪欲和无知搞得面目全非,尽管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已变质。可是,我仍然有权利,有权利要求一种原该属于我们的真纯和美丽。
所以,我也许不是"驼鸟",也许,我该算是一个"淘金者",在浑浊的江水与砂粒之中,不断地过滤、不断地搜寻。希望,能在最后的筛底,找到那一粒。那一粒原该属于我们的闪亮的金砂。
孩子的学校就在前面了,我已经可以听到他们模糊的笑闹声,不知道叫嚷的是些什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用的是一种最真纯的声音,因此,使墙外的我,也因而感染到了一种真纯的快乐。
我所想保有的,是不是就是这一份赤子之心呢?
2
当我来到渡船头时,才刚是近午时分。
卖票的小女孩告诉我,摆渡的船夫吃午饭去了,要我先去附近转一转再来。
一直生活在分秒不误,规矩很严的社会里,所以,乍听之下,简直不敢相信世间还有这样随意开船或者不开船的事,心里一下子觉得很温暖,人也跟着松散了下来。
我微笑地谢了她,再把她给我的船票仔细收好,好小好薄的一张纸,这么多年了,什么都变了,只有这张船票仍和当年的一样,又小又薄又谦卑,一如我当年的心。
沿着岸边,信步走着,风很柔,阳光也很柔。我穿着一件浅灰色有着很多细花边的长袖衬衫,棉布的质料很清爽,穿在身上很舒服。两只手插在裙子的口袋里,我十足里是个悠闲的人,有整个长长的下午在我前面,不必急也不必赶。
潮涨得很高,不知道是阴历的几月几号了?紧在岸边的小船也跟着高高地浮起来,离岸好近。
在我眼前,就有两条紧在一起的小船在满满的水面上浮着,船身都漆成粉蓝色,在船边勾出一些深蓝、深紫和雪白的线条,倒映在动汤的水中,碎成一片片温柔又明亮的色光。
我就在岸上的石级上坐了下来,满满的潮水正像满溢的幸福。我知道,潮汐有升有落,我也知道,幸福也不能永远停留;可是,当它满满地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唯一该做的事,就是安静地坐下来,观察它、享受它和感激它。
不是吗?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在这满满的潮汐之前,在这两条粉蓝粉蓝的小船旁边,我所该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找个地方坐下来,安静地领受这一种单纯的快乐与幸福。在这一刹那,什么都还没有发生,什么都还来得及,来得及去说、去想、去生活、去爱与被爱。
等一会儿,等船夫回来了以后,我就会上了他的船,过河到对岸去了。我不知道在对岸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在我的前面,命运是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在等待着我,正如二十年前来过渡的我一样,一切都是全然的未知。
可是,今天的我,已经明白一些了。当然,我一样会随着起伏的命运来更改我的心情,我一样会欢笑或者哭泣,可是,我想,我不会再后悔,也不会再觉得遗憾了。
原来,悲愁的来源并不是因为幸福的易逝,而是因为,在幸福临近的时候没能察觉。
所以,当幸福已经过去了的时候,我不一定非要悲伤流泪的,只要,只要在它来临的时候,我能够知道,并且安静地领会与把握到了的话,就算它终于过去,我也很知足了。
远远的,船夫挥手与我相招,我微笑地站起身来,而在举步之前,再回头看了一眼。
风清云淡,好一片温柔的景象!我知道,在我离开之后,这阳光下的渡口也会永远留在我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
3
可是,"永远"的定义是什么呢?到底能有多长和多久呢?
小时候读国文课本,念到一些大文章,老是会猜想,写这些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的文章的人,平常的生活又是计么模样呢?他们也应该会有软弱或者天真的时候吧,也许也会偏爱甜的食物或者偏爱看天的柔风吧。
从课文后的注释里,我找不到任何的线索、所有的资料都只管告诉我他们得过什么功名,写过什么书,自己取过几个名字,哪年哪月生,哪年跳月死,死了以后,别人又给他们取了哪几个名字等等而已。
也许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纪录不多,也许是我们的老师或者编教科书的人只想给我们这么多,也许是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只要知道这么多就够了。
可是,这样的纪录、这样的资料、这样的介绍哪里可以说够呢?在他们的道德文章,在他们的功名和是非之后,我更想要知道的,就是他们在独处的时候,曾经有过一颗怎样的心?他们一定也曾经年轻过、曾经笑过、曾经哭过,并且曾经深深地爱过吧?千年之前的他们,和千年之后的我,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吧?
有谁能够不理会仲春时拂面的柔风呢?有谁能够经过满树的繁花而不为所动呢?在诗经里活着的那些人、那些熙熙攘攘的小人物和他们的悲欢,原来该离我们非常非常遥远的,可是,每次打开那些篇章,就好像打开了他们的世界,和他们同歌同舞、同乐同泣,就好像三千年前的那个开满了桃花的春天就在眼前。
"永远"的意思应该就是如此了吧。
就是说:在功名之外,在兴衰之外,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比较更长远和更重要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值得珍惜与宝藏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我们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的。
就是说:假如有人在古诗里唱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话,今天的我,也可以接着唱下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而在我唱的时候,我也有当日的他所感到的一样的惆怅与悲伤,而他中的荷花也可以盛开得一如当年。尽管千年前那个唱歌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歌,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那么,人生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4
好多人都喜欢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如一场黄粱梦,在繁复的美丽与曲折的悲欢之后,悠然醒转,新炊却犹未熟。
可是我总是不服气,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在这世间,有些事物是一直在重复着和绵延着的。每回抱我的儿女的时候,就会想到,年轻的母亲曾经怎样温柔地抱持过我。每回在给孩子切洗蔬果的时候。就会想到,母亲当年,曾经怎样一寸一寸地把我们喂养长大。而有一天,我也终于会像今天的母亲一样地老去,那时候,我的女儿也会像今天的我一样,在源源不绝的水龙头下清洗着鲜美的蔬果,再来一寸一寸地把她的孩子喂养长大。所以,谁能说这些都仅仅只是一场黄粱梦而已呢?
而每回闻到草叶的清香,看到潮汐的涨落,就会想到那些我曾经拥有过的幸福时刻。不管时光如何飞驰,景物如何变换,大自然里有些事物却是永远不变的,而我曾经努力生活过的记忆也永远在那里,每回翻寻,每回仍在,这样的生命,你教我怎能不热爱?
当然,我的朋友们也可以说,不管我如何努力,我仍然是在黄粱梦里,一切仍然会逐渐逐渐地过去。
可是,总有一些什么会留下来的吧,我虽然不能很清楚地知道那会是些什么样的事物,我却深信,一切的努力都绝不会是白费的。
在绵延不绝的黄粱梦里,一定也会有喜欢我并且和我有着相同心思的女子吧,当她在千年之后翻阅我的札记时,一定也会欣喜地发现,尽管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尽管世间依然无法避免仇恨和争战,可是只要草叶间依然有清香,潮汐依然按时升落,所有的痛苦就比较容易忍受,而生命仍然是值得信任与值得热爱的吧。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后记一束春花
——我原只是个平凡与单纯的女子,却因为他们的引导,竟然来到一片繁花细草的河岸上,便满怀欣喜地采摘着遍生的野花,想把它们扎成一束温柔的花束,还报给爱我的人。
我并不是一个三头六臂的人。
相反的,在平常的日子里,我是个很懒散,很会拖延,不喜欢下决定,不喜欢负责任,遇到挫折和悲伤的时刻,除了哭泣以外,什么办法也想不出来的那种妇人。
然而,这一年里,我却在课余写出了三本不同性质的书、一本诗集,一本雷射绘画的论文,和现在这一本散文集。
在这本书里,除了"从画里看现代人生"是一篇旧作之外,其他的廿多篇竟然都是在近一两年里写出来的。再往前推算一下,这本散文集应该是我在这两年里出的第七本书了,对于一个以画油画和教油画为正业的女子来说,也实在可以算是一种料想不到的收获了。
我想,这一切都要感激爱我的亲人和师友,因为,我的所有都是他们给我的。
为了呵护与怜惜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在我成长的路上,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牺牲过,割舍过,付出过。在他们默默的呵护与怜惜里,我才能如此恣意地往上生长。
我的一切都是他们给我的。
因为他们爱我,我才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
因为他们爱我,我才能用一颗单纯的,没有受过伤害的心来观看我的周遭。
因为他们爱我,这个世界才充满了许多令人欢喜与赞叹的事物。
因为他们的爱啊!我才迫不及待地想把心中的感动表达出来,藉着我的作品,向他们表示,我愿意努力,努力使自己值得这样的一份爱。
因此,当我怀着这样一份心意在工作着的时候,生命似乎在刹那间变得极为美丽丰盛。在那些特殊的时刻里,亲人和师友的关爱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我能够做出一些我原本绝不可能做出来的成绩,达到一种我原本绝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实现了一些我原本绝不可能实现的梦与理想。
为这一切,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我原只是个平凡与单纯的女子,却因为他们的引导,竟然来到一片繁花细草的河岸上,便满怀欣喜地采摘着遍生的野花,想把它们扎成一束温柔的花束,还报给爱我的人。
生命虽然短促,春花虽然易凋,然而,因为有爱,我们共度的一世就变得非常甜美而又绵远,没有丝毫的遗憾了。
——写在民国七十二年的盛夏
相关文章
-
01-13【2024中国新词曲原创词曲征集活动】隆重开启!免费报名丨不用投票丨免费大师课
-
01-13流行歌词音乐
-
12-06【年度评选 正在报名中】2023年度十大词曲作家颁奖晚会暨2024春晚原创词曲海选活动
-
10-15情港行驻洒脱
-
10-15旧梦云烟(国风)
-
10-15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原创歌曲征集大赛正在评审!
-
10-15歌曲征集,诚邀您携佳作参与
-
10-13航空工业沈飞原创歌曲《生死为你》荣获“十大金曲”奖
-
10-132024年中国(维西)兰花博览会主题歌曲征集,诚邀您携佳作参与
-
10-062023年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经开区赛区项目征集公告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站内搜索
歌词网最热
-
08-24《 远方 》三毛
-
06-15西方英文诗歌诗体纵览
-
03-27周恩来为何放狠话称: 谁敢损毁武侯祠就杀谁的头?
-
11-23浅谈古典诗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
09-12中华新韵、平水韵部、诗韵新编、词韵简编、曲韵、宋词
-
08-26十首夕阳诗词: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
-
06-28破旧的乡愁
-
06-29夏思
-
03-22诗词论坛
-
03-15杨俊华诗歌《歌词三首 》
音频应用
-
02-18原创曲谱发布制作
-
02-16原创曲谱发布制作
-
02-06音频应用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