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散文笔法令通讯生辉

2015-07-24 geci888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襄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王化容着的《奋蹄集》和《神州风情录》。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新闻界曾有过一次散文化新闻的讨论,我时任延安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也参与了这次讨论并积极践行,曾用散文手法写过万里、李鹏视察延安的通讯《山沟里的欢聚》,获得全国较高的奖项。实践证明,要使通讯贴近群众,读者爱看,从固有的、僵硬的“新华体”中走出来,糅入散文手法,无疑是改进通讯写作的一条路子。
 
拜读王化容的《奋蹄集》,我深切感受到他熟练运用散文手法的丰硕成果。像他写的《哇,神农架真神!》《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虽然他把这两篇文章列入概貌通讯范围,谁又能说这不是优美的散文呢?他在鄂南的三篇通讯前面所加编者按的标题就叫《通讯当作游记写》,他认为,这样写“用笔自由,叙事流畅,描写细腻,抒情自如,议论晓畅”,结果也正如他所说,这三篇文章被全省地市报交流转发。这使我想到延安时期记者方纪写的《挥手之间》,那可说是现场新闻或是现场通讯,70年后重读仍拨人心弦。这篇文章多次入选散文选集,成为新闻工作者学习的经典。
 
在新闻界,谈到新闻写作,强调的是写事,是概括的事。这样的写法让读者只知道某地或某处发生过什么事,但感动人的力量却减弱了。读了王化容的《奋蹄集》,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似乎是一位作家,很善于讲故事,运用行话来说是善于用情节来烘托主题。我特别喜欢他写的人物通讯,不仅能把握人物的本质,还能通过不少细节,使报道对象的性格特征更加丰满。在写老河口市郝岗小学校长童淑英的通讯时,里面有更多的细节描写。放学时看到学生李金娥发病,她跑了四五里路把她送往医院,买药、打针,又把她送回家里。而童淑英到晚上10点钟回到家时,却看到早上发高烧的儿子郝磊和8岁的女儿坐在门墩上睡着了。她一把搂住儿子,惊醒的儿子紧紧抱住她说:“妈,我头痛,我冷,我怕……”这样的细节催人泪下。
 
文坛上普遍认为,新闻和文学是两股道,但绝不是不可相融的。冰心老人曾说过:“散文的内容很宽泛,通讯、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都可以包括进去。”王化容能熟练运用散文笔法撰写通讯,可以说对通讯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同时也说明他对散文写作的研究是深入的。
 
我再谈谈他写的《神州风情录》这本书。也许一些所谓的散文家对这本小册子不屑一顾,总觉得和时下流行的散文相比,少了谋篇布局,少了精妙构思,少了……但我对其中的不少篇章很有偏爱。如《成都骑车背儿郎》《家备盘龙菜,望子能成龙》《见面讲礼仪,侗族最有趣》《蒙医治病真独特》《触景生情巧对联》《大明寺里访鉴真》《武当乌鸦受人敬》《一段谎话救百姓》等,给人带来无限遐思。这些作品每篇五六百字,不由让人联想到《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等古人经典。他的这种游记最适宜报纸副刊,应该说他创出了报人散文的一个品种。
 
粗略地拜读王化容的大作,感慨良多。从那字里行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确实是一匹奋蹄的老马。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