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文章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永恒的经典)

2015-05-28 254969084

中国诗界的“诗体解放”并非世之独创,也不是首创。进入文明时代的文学,特别是中世纪后的西方文学,明清以来的中国文学,总的发展趋势,呈现多元化,但在多元化中,诗歌语言向口语接近,或者几次掀起口语化的诗歌运动,也是近代以来许多语种和国家的共有现象。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印度的文学大师、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泰戈尔就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而泰戈尔及他的诗作是“五四”时期对中国新诗影响最大的外国诗人诗作之一。英国的华滋华斯与柯尔律治于1789年出版的诗歌合集《抒情歌谣集》,在1802年第三版的序言里,也有将近一半谈到诗的语言:“这些诗的主要目的,是在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自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这样的语言从屡次的经验和正常的情感产生出来,比起一般诗人通常用来代替它的语言,是更永久、更富有哲学意味的。”华滋华斯的理论和实践在英国开了一代诗风。18世纪70年代,德国兴起了以伟大作家歌德为代表的“狂飚突进”运动,许多诗人从民歌中汲取营养。俄罗斯诗歌在19世纪出现了一个高峰,以普希金等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重视民间创作,将人民口语中的许多新的辞汇融进诗中,创立了俄罗斯的诗的语言和文学的语言。美国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初期受影响最大的异域诗歌,除印第安人文化外,作为英语的一个分支,美国诗歌历史很短,到惠特曼出现第一座高峰,他的诗接近口语和散文诗的节奏,没有韵,也没有极为规律的重音,因而更加接近于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他对自己的艺术宣誓说:“我决不多费唇舌,决不在我的写作中使典雅、效果或新奇成了隔开别人的帘幕,我决不容许任何障碍,哪怕是最华丽的帘幕;我想说什么,就按照它的本来面目说出来。”英国的庞德则在他的《意象主义者的几“不”》中说:“不要用多余的词,不要用不能揭示什么东西的形容词……不要沾抽象的边,不要在平庸的诗中重讲在优秀的散文中已讲过的事……不要以为诗的艺术比音乐的艺术要简单一些……不要用装饰或者好的装饰……”,这几个国家中世纪以后的诗歌史,都是以诗歌语言的革新为重要内容或切入口,这对中国诗歌从古体到现代诗体的演变,起了相当大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变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当然,中国诗歌和新文学的诞生,促成或催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外国的思想在“五四”之前涌入中国只是原因之一,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统治者已经被迫打开国门,国外的各种物质和思想文化大量涌入,对新观念和新文学起了强大的催生和精神支缓作用;另一方面,是留学生架起了一座桥梁,如文学革命的领袖胡适、陈独秀,以及革命主将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李大钊、钱玄同、成仿吾、田汉、徐志摩、林语堂、萧三、蔡元培等,都曾于“五四”前出国留学,并把国外的最新思潮带回了国内;同时,经济、政治的变化也为文学革命提供了一个相对优越的条件。最重要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辉煌古典文学经过不断演变,到近代,新文学已是呼之欲出,唐宋以后,绝句、律诗、词等实际上已经很难有大的超越,明清以来在白话戏曲、小说方面显出的异彩,似乎也预示着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的新途径,再加有清末的文学改良运动“诗界革命”的前奏,和胡适等先辈的坚持努力和试验,种种原因相结合,才迎来了现代诗歌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现代诗歌,也叫新诗、现代诗,这是征对旧体诗而言;也叫白话诗,这是征对旧体诗的文言而言;也叫自由诗,这是征对旧体诗的格律而言。因为现代诗歌不受格律的制约,表达思想比较方便,量较大,更直接,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更适合于忙碌的现代人阅读,而深受大家的喜欢。可以说,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一个伟大的革命,从古体诗到现代诗歌,更是一个辉煌的创新。现代诗歌,段无定行,句无定字,可无标点,也可不押韵,可根据情感的起伏波荡而产生内在的旋律,也可随诗人的意愿而随意改变,完全自由,因此一经出现,便大受欢迎。但是悲哀的是,从现代诗歌诞生的那一天起,诗坛就有了诗歌的平民化与贵族化之争,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然得不到解决。因为在古代,诗歌是诗与歌的统称,诗歌凭借文字而存在,而在古代,识字者多为上等人、权贵,因此诗本身就有贵族化倾向;歌主要是口头吟唱,不识字的平民百姓也可参与,于是就容易有平民化的倾向。贵族化的诗精致,平民化的歌鲜美,一个雅,一个俗,原来是早有定数的。现代诗人虽然也知道要雅俗共赏,但要把诗和歌很好地结合,创造出贵族和平民都喜欢、都能够接受的现代诗歌,还是路途远的。这里不再作过多的讨论,把即定的事实展现给大家便是了。
    世之公认的现代诗歌的鼻祖、革新的先趋,是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他被认定为最早写新诗并发表新诗的一代宗师。早在1917年2月,他就在“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刊物《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后来他把“五四”文学革命归结为“语言文字和文体的解放”。在更早的1915年4月,他便写了《老树行》这种优秀的新诗,并开创自己的风格。1917年2月1日,《新青年》发表了他的《白话诗八首》,这是中国刊物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出的“白话诗”旗号。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发表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的九首现代诗,第一次的现代诗歌集结,标志着现代诗歌的正式成立。1920年,胡适把写于1910年至1920年的现代诗歌结集为《尝试集》并正式出版(这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出版的第一本个人诗集),虽然这些是他在“前无古人”、“孤军作战”的情况下的新诗“尝试”之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难免稚嫩、可笑,正如他本人所说:“我所知道的新诗人,大都是从旧式诗、词、曲里脱胎出来的,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这本诗集还是起了巨大的开辟新路和开创新局的不朽的作用,是伟大的创举,具有历史性地位。他早期创作的较为优秀的诗歌文本有《老鸦》:“一、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二、天寒风紧,无枝可栖。/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诗里使用了象征,以老鸦隐喻自己,很好地歌颂了“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秀特性。而他在1921创作的《希望》则采用了民谣体:“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诗歌语言通俗易读,并富有韵律,他的这种尝试对于新诗的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