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文章

陈友康:慎思明辨 别开新境:评《〈二十四诗品〉诗

2015-05-18 zgycgc

陈友康 
 
 
 
署名唐末司空图撰的《二十四诗品》(以下有时简称《诗品》)系统归纳和阐述了中国诗歌的数十种风格,体现了中国诗歌美学的基本精神,有许多卓越的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史和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清以来受到广泛称引和评说。在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二十四诗品》研究是一个热点,20世纪出版的专门研究著作有近10部,论文200多篇,各种文学理论史、诗学史或批评史著作也都有浓墨重彩的介绍和评论。可以肯定地说,明清以后人们对我国古典诗歌的认识和关于我国诗歌的许多重要理论都是在《二十四诗品》影响下建构起来的。 
 
1994年,复旦大学陈尚君、汪涌豪教授在唐代文学年会上提交论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提出《二十四诗品》不是司空图作,而是出于明人怀悦的观点,震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尤其是古代文论界。此后,学术界就《诗品》的作者问题开展了长期而热烈的讨论。讨论至今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诗品》的著作权问题仍是一大悬案。如果陈尚君先生等人的看法成立,那么,《诗品》比传统认定的时间晚出 700多年,其价值当然有一定减损,但并不会产生颠覆性后果,其内在价值不会因作者不同而急速升降。就是说,即使《诗品》不是晚唐司空图所作,而是元明人的作品,它的价值和地位依然是卓越的,它还是中国古代诗学名著、中华美学瑰宝。因此,即使是在其作者和产生时代被质疑的背景下,对这一文本的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张国庆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以下有时简称《诗歌美学》)是现代《诗品》研究的总结性成果,具有集大成的意义。作者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诗品》各个品类的内涵作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原创性贡献,深化了《诗品》研究,是21世纪以来古代文论和诗歌美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对司空图的著作权被质疑后对《诗品》价值和地位的重新认定和彰显。成果结题验收时,被专家评为“优秀”,并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出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文库》出版说明中说:“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代表国家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1]作为一个总的判断,这没有错,但某些被评为“优秀成果”的项目不见得具有这种品质,而《〈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即使用最苛刻的学术标准衡量,它在相应的学术领域,也当之无愧地可以“代表国家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有关评审专家说它是“《二十四诗品》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名副其实的。全书43万字,印制精美,豪华大气。《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出版说明声称《文库》将按照“高质量的成果、高水平的编辑、高标准的印刷”的总体要求出版,也是做到了的。以这样的气魄出版学术著作,令人感动和敬佩。 
 
张国庆教授供职于云南大学,长期从事古代文论研究,是当代中国古代文论学界的学术中坚之一,为学态度严谨,慎思明辨,不尚空谈,着论结实,创获良多,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的论文,以及出版的《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和之美》(巴蜀书社,1995年)、《儒道美学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云南古代诗文论着辑要》(中华书局,2001年)等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延续了他的学术特点和风格,而耗时尤多,功力极深,开辟了学术研究的新境界。 
 
《〈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达到集大成的境界。已如前述,《二十四诗品》是明清以来中国古代诗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成果甚伙,各种问题都被深入讨论或初步涉猎,成绩显著。作者差不多穷尽了这些文献,其中包括借到美国夏威夷大学和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查阅了大陆稀见的一些著作,对《二十四诗品》研究的历史和全局了然于心,对研究的成就与不足都有清晰的判断。这使他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言之有据,论述有法,避免了割断学术史而蹈空妄说——这种现象在晚近学界比比皆是。 
 
张国庆对每一诗歌品类,大致按照文字疏释、内涵分析、理论提炼、地位认定和代表人物来进行研讨。并在对所有品类加以一字一句的细读的基础上建构出《诗品》的诗歌美学理论体系。在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学术界有关代表性观点在书中都有反映和评说,或否定,或认同,或深化,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商量旧学,提出新知,推动了研究的实质性进步。元稹在评价杜甫集大成时说他“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强调广采前人之长,融会贯通并后来居上,创造独至的风格和境界。说《〈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具有集大成的性质和成就,也是在这一意义上讲的。这里以第一章《雄浑——至大至刚》对“返虚入浑”的解释为例略作说明。 
 
张国庆介绍了对“返虚入浑”的三种传统解释。第一种是以罗仲鼎《诗品今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乔力《二十四诗品探微》(齐鲁书社,1983年)以及孙昌熙、刘淦《司空图〈诗品〉解说二种》(齐鲁书社,1980年)为代表,认为是指作家在艺术构思与创作中,把“虚”的客观材料、想象与联想活动转化为真实的艺术作品这样一种构思与创作过程。第二种以弘征《司空图〈诗品〉今译、简析、附例》(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和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为代表,把“虚”和“浑”视为老庄的“道”。第三种以郭绍虞先生《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为代表,释“虚”为“空虚”,释“浑”为“全”,为“浑成自然”。然后加以评说,认为第一种虽然得到较多学者的赞同,但与《诗品》愿意不大相符。首先,“返虚入浑”与“雄浑”风格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将它作为一般的文学创作过程看待,就割裂了这种联系。其次,“浑”在本品中确切表示着一种具体的风格特征,将它解释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之类,就取消了它的风格意义。第二种看法有可取之处,是因为它看到了“虚”“浑”与道家之“道”的联系,但将它们直接等同于“道”,又有不妥。第三种看法更合理一些,但“虚”究竟是怎样一种“空虚”?“浑”究竟是怎样一种“浑然之境”?论者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说,而这是应当予以补充说明的。然后结合道家思想和《雄浑》的具体语境进行论证,得出结论说:“‘虚”既不是泛指一般创作活动中的客观素材或想象、联想活动,也不是指的‘惟道集虚’的‘道’本身,而是于诗歌中展开的一种具有类似于‘道’之‘虚’的特征的辽远空阔而又包容无限的艺术境界。(页5)”“浑”“指的是于诗歌中呈现的一种具有类似于‘元气’与‘道’之‘浑’的特征的,渲染着茫然浑沦、完整朦胧特色的艺术境界或艺术风格。(页6)”然后进一步申论,“‘雄’的主导精神在于力量的巨大无比。‘雄浑’就是在朦胧中展示着空间与力量的无限。(页7)”这样,总结了旧说,提出了新见,达到了“旧学商量加邃密,新学培养转深沉(朱子语)”的境界。对于《雄浑》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两句名言,张国庆也得出了超越流行看法的新解,而且论证非常扎实和漂亮。这样的论述模式贯穿于每一品,所下功夫极深,所获也就极为精到和可靠。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