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在街头,邂逅一位盛装的女员外(简媜散文选)

2015-05-04 geci666

银色旅程
 
  生命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不管发源地何等雄伟,流域多么宽阔且肥沃,终有一天,这河必须带着天光云影流向最后一段路。那闪烁的光影不是欢迎,是辞行。
 
  老,这令人生厌的字,像脚底厚茧,怎么避就是避不了那股针刺之感。厚茧虽痛却要不了命,但老会要命,它慢慢延着脚踝往上爬,把血管塞成枯枝,那曾经像小鹿奔跳的心脏越来越像老牛拖着破车,车上唯一的家当是一包袱羽毛似的记忆,拖着拖着,连这记忆也随风而去,只剩空壳。
 
  随着科技文明与医疗进步,二十一世纪的关键词必然包括“老化”。像我这样生于二十世纪战后婴儿潮、跨过五十门槛的人,是被“老化海啸”冲击得最严重的一代人∶我们的父母迈入老病交加的银色风暴之路,需靠在我们肩上,而我们自身开始承受青春流逝的苦恼,往下看,年轻世代风行“少子化”或不婚不育是火上添油的举措。有史以来,台湾未曾有过七百多万五十岁以上的人同时在岛上呼吸——预估三年后进入老人人口占百分之十四的“高龄社会”,同时在岛上喘着的老人,将逐年增多。
 
  平均寿命84岁蝉联世界第一的日本,近来每年出现三万二千多名“无缘死”案例:失去亲缘、地缘、社缘联系的独居老者,孤单地死去,甚至多日之后才被发现,而警政机关找不到家属愿意认领其遗体、处理其后事。发生在远方社会的事有没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有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就是我必须写这本书的理由。中国人不喜欢谈老,更忌讳谈死,喜欢用“福如东海、万寿无疆”的绣花鸳鸯被把生老病死遮住,无奈当年是农业社会大家族结构还能遮遮掩掩,现在这时代哪里还有遮的能力?一个老人倒了,能奔到身边照顾的,数得出几个人?
 
  这书在台湾出版后,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得到无数读者的关注:挤满讲堂的人群跟往年来听我演讲的年轻读者显然不同。当我站上讲台,放眼一望,白花花的头颅都是初老之辈,他们严肃的神情只说明一件事:老,来了,必须勇敢地面对。
 
  我感谢读者们慷慨地与我交换银色旅程上那无奈、艰辛却也充满勇气与爱的心情。一位纤瘦的中年女士摊开书要我签名时,对我说∶“你书里写的,我现在正在经历。”我抬头看着她的眼,明白了,对她说∶“保重啊,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红着眼合著书快步离开了。
 
  一位头戴布巾的美丽女士来到我面前要求一个拥抱,她从医院请假出来,手腕还圈着医院名条,癌复发。抱着那瘦弱的、平静的陌生人身躯,我自己几乎要发抖,她要迎战的难关与折磨我怎能想象?而她禅定地坐两个小时听生老病死,这不是勇者是什么!
 
  惹出我眼泪的是一个高中女生,她拿著书要我签名,问:“简媜老师,能不能请您写上我妈妈的名字?我想送她这本书。”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她说:“我爸爸刚过世,妈妈很悲伤……”我的手停了一下,看着她,她的脸上有着超越年龄的勇气,要带着妈妈走出死荫幽谷、寻找出路。当我慎重地写著名字,她追加一句:“能不能请您写一句话给我妈妈?”我写下:“绝望的女人活下来只有一个理由:爱。”我抱了她,请她代我转告妈妈:生了有一个好女儿。
 
  另一位穿着时髦的都会女子提了大袋子,拿出一双新球鞋,说:“您书里写看到一个老人穿新球鞋,那场景好像我爸爸,是不是这双鞋?”我噗赤而笑,好一个宠爸爸的女儿!可惜不是这鞋。她愉悦地说:“我们把爸爸照顾得很好!”那声音是无微不至照顾者才发得出的铃铛般的乐音,我愿天下老者都有这种福气,都能在子女亲情的润泽中得到善终。
 
  很荣幸,这书能在大陆与关心老化课题的朋友分享、交流。两岸社会都有严峻的老化问题,我诚挚地希望因着我们勇敢地面对、摹画,老,这一段银色旅程不至于变成荒芜,相反地,展现了人生最后优雅地老去的身影,留下了尊贵地离席的那一份庄严。
 
  2014年8月28日于台北
 在街头,邂逅一位盛装的女员外
 
  我应该如何叙述,才能说清楚那天早晨对我的启发?
 
  从人物开始说起还是先交代自己的行踪?自季节下笔或者描述街头地砖在积雨之后的喷泥状况?我确实不想用闪亮的文字来锁住一个稀松平常的早晨——上班时刻,呼啸的车潮不值得描述;站牌下一张张长期睡不饱或睡不着的僵脸不值得描述;新鲜或隔夜的狗屎,虽然可以推算狗儿的肠胃状况但不值得描述;周年庆破盘价的红布招不值得描述;一排乱停的摩托车挡了路,虽然我真希望那是活跳虾干脆一只只送入嘴里嚼碎算了,但还是不值得扩大描述。
 
  秋光,唯一值得赞美的是秋光。终于摆脱溽暑那具发烫的身躯,秋日之晨像一个刚从湖滨过夜归来的情人,以沁凉的手臂搂抱我。昨日雨水还挂在树梢,凝成露滴,淡淡的桂花香自成一缕风。我出门时看见远处有棵栾树兴高采烈地以金色的花语招呼,油然生出赞美之心。这最令我愉悦的秋日,既是我抵达世间的季节亦情愿将来死时也在它的怀里。
 
  一路上回味这秋光粼粼之美,心情愉悦,但撑不了多久,踏上大街,尘嚣如一群狂嗥的野狼扑身而来,立即咬死刚才唤出的季节小绵羊。这足以说明为何我对那排乱停的摩托车生气,甚至不惜以生吞活虾这种野蛮的想象来纾解情绪,我跌入马路上弱肉强食的生存律则里,面目忽然可憎,幸好立刻警觉继而删除这个念头,举步之间,唤回那秋晨的清新之感,我想继续做一个有救的人。当我这么鼓励自己时,脚步停在斑马线前。
 
  灯号倒数着,所以可以浪费一小撮时间观看几个行人,从衣着表情猜测他们的行程或脾气的火爆程度。但最近,我有了新的游戏:数算一个号志②时间内,马路上出现多少个老人。
 
  之所以有这个坏习惯,说不定是受了“焦虑养生派”所宣扬的善用零碎时间做微型运动以增进健康再用大片时间糟蹋健康的教义影响(糟蹋云云纯属我个人不甚高尚的评议,可去之)。譬如:看电视时做拍打功,拍得惊天动地好让邻居误以为家暴打电话报警;等计算机打印时可以拉筋——没有脑筋的话就拉脚筋;捷运(即地铁)上做晃功晃到有人害怕而让座给你;在医院候诊时做眼球运动,但必须明察秋毫不可瞪到黑道大哥(瞪到也无所谓,等他从手术室借刀回来,你已经溜了)。我一向轻视这些健康小撇步,总觉得这么做会灭了一个人吞吐山河的气概:文天祥做拍打功能看吗?林觉民会珍惜两丸眼球吗?但说不定我其实非常脆弱且贪生怕死,以致一面揶揄一面受到潜移默化。刚开始,必然是为了在号志秒数内做一点眼球运动,企盼能延缓文字工作者的职业伤害——瞎眼的威胁(何况,我阿嬷晚年全盲,她一向最宠我,必然赠我甚多瞎眼基因),接着演变成数人头,就像小学生翻课本看谁翻到的人头较多谁就赢,接着,我必然察觉到那些人头白发多黑发少、老人多小婴少,所以升级变成给老人数数儿。很快,我得出结论:闲晃的大多是老人,街,变成老街。老人此二字稍嫌乏味,我昵称为“员外”,正员以外,适用于自职场情场操场卖场种种场所退休、每年收到重阳礼金的那一群。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