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诗歌

诗系民魂乡愁再出发

2015-03-10 geci888

 羊年春节前忙里偷闲,捧读诗人张海荣新出版的诗集《从潘掌出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不一般的书名先就引人遐想,我想作者取这个书名一定是有寓意的。潘掌是太行山里一座僻远幽深的山庄,是作者魂牵梦萦、笔下抒唱和咏叹的故乡,自然也可视为他诗歌创作的“根据地”。诗人有着怎样诗意的出发以及抵达?
 
  我与海荣相识,始于不久前太原光线诗社年终聚会上他的加盟,知悉他在青年时代爱诗写诗,由于工作繁忙搁置十多年后重操诗笔一发而不可止,由此看来他的出发应该是再度出发。通读集子分辑选编的120多首不同时期的诗作,作者显然有着丰厚的乡村生活积累和社会阅历,对世道人心有着敏锐、透彻的感知能力和悟性,也掌握了一个诗人应当具备的语言修辞技巧和多种艺术表达方法。
 
  排在最前一辑的“潘掌诗篇”想必为作者所看重,某种程度上标示了近期的创作走向。海荣笔下的潘掌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既有古老传说的神奇,又有当下乡村的变异。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和近乎白描的手法,绘出了一幅幅散发着乡土风情和时代气息的写意画。“耸立于高山厚土之间的梨树坪/永远是传说中的颠覆”(《梨树坪》);“这林端的诱惑/色彩斑斓的组合和鸟鸣/考量着仰望者的敏锐与智慧”(《水井钵测》)。更为神奇的是这方山水孕育出的四季青绿的神树“水蛇木”,诗人以第一人称自述水蛇木的奇幻:“终身青绿我远离尘世与喧嚣守护在/沾岭圣水的源头我自燃青灯对月听鼓/记录着大自然的青史……”诗人深情礼赞水蛇木度过了历史上成化年间的大水灾和崇祯年间的大旱灾,“一万年不离不弃”守护故土的神奇,而水蛇木也正是潘掌人太行人万难不劫、生生不息的象征!
 
  是的,潘掌的每座山峰每道沟谷都有与众不同的风景,而最不同寻常的还是世代繁衍与时俱进的潘掌人。诗人以不同艺术手法抒写了潘掌这片山水孕育的人文史。
 
  《苇地》和《潘掌记忆·八十年代初》
 
  两首诗融入了较多叙事成分,前一首描述了抗日战争之初鬼子烧毁20亩芦苇和烧死23个村民的暴行,以及苇地死而复活、百姓与苇地“青纱帐”共生存的一页村史;后一首呈现出改革开放初期潘掌人勤劳致富,编织地毯远销非洲、加工兔皮出口俄罗斯的一度辉煌。诗人在末节写道:“那曾是怎样的幸福时代我们/从那时出发离开潘掌/走向城市我们从那时出发/跨越了世纪走向今天和明天。”显然这是一种时空意义上的出发,对诗人来说是携带了百姓希望和时代灵魂的出发。
 
  就艺术特色而言,《北榆岭山腰上的野蜂》有着寓言、准寓言的意味。作者通过山里的蜂巢随着大山筑路与开发一再被毁,“蜂儿举家一退再退”重新筑巢的“悲剧”,从一个角度写出一座村庄的变迁史和村民们的心灵骚动。这种寓言手法在《松树岩之倒下的古松》一诗也有运用,一株古松被雷火烧毁轰然倒伏后,一株小松树在一侧迅速成长“登上新的历史舞台”。其中的寓义不言自明,而诗中蕴含的诗意也呈现了出来。
 
  从诗的意蕴和审美表达结合上考量,上述具有叙事、寓言色彩的作品有的显得繁复不够精粹。我更喜欢那些着力于意境营造、语言感染力强的诗作。比如《潘掌·秋雨》
 
  这首,诗人用朴素和含情量高的文字,不露声色地营造出秋雨连绵中村庄的沦陷:
 
  “有人掀起门帘不停地张望和呼吸/地里的秋禾一天天糜烂/灶火里的湿柴涔着水珠/屋里屋外难以让人安生/上升的只有炊烟飘飘忽忽/扭动着腰姿并不坚挺直立……”
 
  此情此景于无声处烘托起了浓浓的乡愁,而最后两行直叩人心:“一切生灵哑口无言突然有歌者/重重地喊了一嗓子!”诗人一腔惜农悯农的情怀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这部诗集还有“灵付瑶琴”“一世情缘”等另外几辑,选入了作者抒写生命体验、人生感悟的诗,可能大多为往日旧作,其中不少作品也可圈可点。《伸入泥土的人》《隐匿》等哲理诗通过恰切的意象表达深邃的哲思;《选择一种方式爱你》《你悄悄地走进我的生活》等爱情诗写得新颖别致。
 
  综观《从潘掌出发》诗集,诗人找到了立足的诗歌根据地——潘掌,他还在续写潘掌诗篇,岁末年初在省内外报刊上集束发表。诗人在潘掌找到了诗魂——民心、地气和乡愁,他怀揣着丰盈、厚实,充满活力的诗魂,和为诗为文的才情,强势回归诗坛步履铿锵地出发了!我们对诗人张海荣寄予厚望,相信他能够如愿抵达理想的目标:思想光泽和艺术锦羽交相辉映的诗歌圣境。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