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音乐资讯

周大风《 采茶舞曲 》蜚声中外

12-02 cokeny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1983年,宁波镇海(今北仑)籍著名音乐家、戏剧家周大风(1923—2015)创作的《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并被推荐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得到的最高荣誉。

周大风《 采茶舞曲 》蜚声中外

 

1983年,宁波镇海(今北仑)籍著名音乐家、戏剧家周大风(1923—2015)创作的《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并被推荐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得到的最高荣誉。


这首具有浓郁江南风格和民间韵味的茶歌舞曲,曲调清新,节奏轻盈,犹如一幅秀丽的画卷,勾勒出江南茶乡的明媚春色,令人心旷神怡……不仅浙江乃至全中国人民耳熟能详,1958年以来,除被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开播时的“起始曲”和浙江歌舞团、中央歌舞剧院等数十家文艺团体作为保留节目外,在全世界还有60余种唱片、磁带、CD片发行,倾倒了无数中外听众和观众。歌词是这样的: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得秧来匀又快,采得茶来满山香。


你追我赶不觉累,敢与老天怎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姐姐呀,采茶好比风点头;


妹妹呀,摘青好比鱼跃网。


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往箩里装;


千箩百箩千万箩,箩箩嫩茶发清香。


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




2002年,周大风与《采茶舞曲》首唱、浙江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叶彩华在杭州西湖梅家坞茶园合影。


周总理关怀《采茶舞曲》


《采茶舞曲 》原是作者创作的《雨前曲》里的一支插曲。这支歌舞曲不仅倾注着周恩来总理的深情,它的诞生也与周总理不无关系。


笔者1989年开始采访周大风《采茶舞曲》相关内容,其晚年常到家乡北仑小住,曾多次与笔者面谈,了解到很多由其口述、未见诸文献的难得史料。


据周老口述,1955年初,省里一位领导告诉周大风:“周总理说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当时女作家陈学昭写了一首很长的散文诗,但周大风觉得不适宜作曲。他一直想着要写一支赞美浙江的歌曲。


一晃过了三年,1958年春天,时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和全团50多人到浙江泰顺山区巡回演出。他与村民们一同采茶、插秧,繁忙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5月11日晚,他以越剧与滩簧相结合的技法,吸收浙东民间器乐曲音调,并采用有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一个通宵写出了《采茶舞曲》词、曲和配器,第二天就交给当地东溪小学排演。小学生们一学就会,随着欢快的节奏,很自然地手舞足蹈,模拟采茶动作,边唱边舞,到校门外的茶山上采起了新茶。


《采茶舞曲》创作成功后,周大风又一鼓作气,用三天时间写出了九场大型越剧《雨前曲》。这一反映粮茶生产相辅相成的新戏,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成功后,同年8月赴京演出。当时宣传部周扬副部长观看演出后,即号召首都文艺界人士前来观摩。9月11日晚,周总理和邓颖超在长安剧场观看该戏后,与演员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他说:“《 雨前曲 》写了生产发展从不平衡到暂时平衡,又不平衡,再平衡……主题很好,有哲理性。只是戏剧性还不够 ,可再加工。《 采茶舞曲 》出现多次是好的 ,曲调有时代气氛,江南地方风味也浓,很清新活泼。”周总理还专门叮嘱周大风:“有两句歌词要改( 原词‘插秧插到大天亮,采茶采到月儿上’ ),插秧不能插到大天亮 ,这样人家第二天怎么干活啊?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是不香的 。作者缺少生活,建议你到梅家坞再去生活一段时间,把两句词改好,我是要来检查的……”


周大风当时以为总理是与他开玩笑的,想不到几年后的一天,他在西湖梅家坞体验生活时,突然一辆轿车停在他身边 ,走下来的正是周总理。他笑着说 :“周大风,你果然来体验生活了,词改好没有?”


周大风又惊又喜。当他内疚地表示还没有改出来时,周总理亲切地说:“你要写心情,不要写现象。戚秘书,你记下来:‘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这样改,你看如何?不过只给你参考,你还可再改,改好了重新录音。今天我有外事任务,再见!”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如此关心一位文艺工作者和一支歌曲,这使周大风感动不已,终生难忘。这两句歌词改得好,《采茶舞曲 》插秧那两句从此就用了周总理修改的新词。




1990年10月24日,香港《新晚报》刊出笔者《周大风〈采茶舞曲〉饮誉国际》。


“文革”开始后,《 采茶舞曲 》和周大风受到了批判。直到1971年,毛泽东主席路过杭州,在火车上召见浙江省委书记,忽然点名要看《采茶舞曲》。


还有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很喜爱《采茶舞曲》。


1972年,西哈努克亲王到杭州,也点名要看《采茶舞曲》,周总理指示在西湖国宾馆前广场上演出。他和西哈努克亲王拍手击节唱和,其乐融融。




中国宫廷乐社2012年6月出版的CD:中国民族音乐大系国粹——民族舞曲专辑《采茶舞曲》封面。


自学成才音乐家


出身富商家庭的周大风并非科班出身,而是靠自学成才。他祖籍镇海大碶(今北仑大碶),1923年生于上海,原名周祖辉,书名周之辉。父亲周六吉是镇海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曾捐献4万银圆给镇海地下党组织。周大风只读过一年村塾、六年小学、一年外语商科,依靠自学成才,终成学识渊博的一代名家。


“歌一曲,文千章,闲来作画弄宫商。”这是周大风66岁生日写的《六六吟——调寄鹧鸪天》。很多人认为其中“歌一曲”必为蜚声中外的《采茶舞曲》,他却摇头说:“非也,非也,我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乃《国际反侵略进行曲》。”


1939至1941年,周大风曾在上海的爱国报纸上,陆续发表20多首抗日歌曲及多篇文章。17岁那年,他从报刊获悉,当时世界最有影响的反侵略国际组织——国际反侵略联盟,在中国等多个国家征集以反侵略为主题的歌曲。他创作了一首《国际反侵略进行曲》应征:“全世界二十万万的人民,快放弃国家民族人种的私见,为着人类生存文明,为了世界永久和平,一齐起来向侵略者作一次最后的斗争!”这首歌在众多应征者中脱颖而出,被国际反侵略协会定为会歌。该歌曲首刊于上海《正言报》和香港《星岛日报》,后被译为多国文字,唱响全球,许多国家举行反侵略集会、游行时都要高唱此歌。蔡元培先生则赞誉该曲“全球同声,为国争光”。




2016年9月4日,演员在杭州二十国集团峰会晚会上表演《采茶舞曲》,美轮美奂。


辞赋赞美家乡茶


周大风家乡多茶山,他为家乡茶写过《龙角山香茶赋》和《天赐玉叶赋》。


1999年4月4日,周大风参观了故乡新路西岙龙角山茶园、茶厂。应茶厂领导之请,即兴挥毫,写了一首《龙角山香茶赋》,盛赞家乡茶:


太白之麓,新路之谷;云雾缭绕,林木苍郁。


荆路草径,山重水复;奇石怪岩,悬崖飞瀑。


密林沃土,香茶幸出;碧绿青翠,毫光闪烁。


异香扑鼻,氤氳清越;淡泊质朴,不同凡俗。


嗟哉!如美人兮束之高阁;


嗟哉!如逸士兮隐栖山窟。


悠哉千百载,寂寞乎冷落。


幸哉!有识者到此驻足;


幸哉!今香茗兮脱颖而出。


任君细回味,任君多品啜。


提精神,明双目,去腻脂,涤污浊。


润肺腑,解百毒,促灵感,助思索。


美哉!蔎蔎龙角;香哉!蔎蔎龙角!


2002年的一天,周大风品尝家乡天赐玉叶茶,连声称赞堪与龙井媲美。当他听说此茶曾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时,信笔写下《天赐玉叶赋》:


北仑有嘉木,隐藏群山窟。


暗暗吐清香,千年嫌冷落。


智者一声呼,天赐玉叶出幽谷。


玉叶闪春光,碧波泛新绿。


异香扑鼻来,氤氳又清越。


沁心兮明目,迴气荡肠添愉悦。


愿君细回味,愿君常品啜。


伴君广交友,伴君助思索。


天赐好玉叶,带给人间美和乐,


蔎蔎何蔎蔎,乐乐何乐乐。


天赐好玉叶,带给人间寿和福。


这是周大风留给家乡难得的精神财富。




晚年周大风在茶文化活动中谈创作体会。


每月消费两斤绿茶


2010年,年逾八旬的周大风告诉笔者,他生于饮茶世家,祖父、父亲都爱饮茶。受家庭熏陶,他三四岁就开始尝茶,现在茶瘾较大,每天三四泡浓茶,每月要两斤左右。他爱喝绿茶,除龙井和家乡等地的绿茶外,晚年喝得最多的还是带给他《采茶舞曲》灵感的泰顺名茶“三杯香”,为此他写了一首《三品三杯香》:


一品三杯香,清香润五脏;


二品三杯香,荡气又回肠;


三品三杯香,精神格外爽。


天下佳茗知多少,难得泰顺三杯香!


多才多艺的周大风,在音乐、教育、戏曲方面造诣颇深,是国家一级作曲家、研究员、教授。曾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省音乐教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兼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发表音乐教育及美学论文100多篇,创作乐曲100余首,出版《周大风音乐教育文集》《越剧唱法研究》《钢琴的制作与维修》等专著25本,另有《和声学》等十余部专著待出版。


77岁退休后,他曾任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艺委会主任 ,兼任100多所学校的顾问和名誉校长,经常外出免费讲学,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诸多精力。


作者简介




竺济法,浙江宁海人,茶文化、家谱学者,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宁波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顾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茶通典·茶人物典·明清卷》《宁波茶通典·茶人物典》主编。著有《品茶品味品人生》《名人茶事》《中华茶人诗描》一、二集、《非常儒商——储吉旺传》,主编《浙江宁海储氏宗谱——兼中国储氏文化史》《余姚柿林沈氏宗谱》《茶禅东传宁波缘》等十多种。2005年开始侧重于茶史溯源考证,厘清了一些以讹传讹之常识性错误及疑难问题,受到学界重视。在海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在国家人文核心期刊《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发表论文30多篇。



原创歌词网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