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音乐资讯

音乐之声|做音乐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1-11 9779820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好了,说了这么多闲话,终于要开始正题了!在本期推送中,小编将结合一些心理学的观点,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作为一个音乐人,在音乐创作中的一些体验与心路历程。

好了,说了这么多闲话,终于要开始正题了!在本期推送中,小编将结合一些心理学的观点,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作为一个音乐人,在音乐创作中的一些体验与心路历程。







一、创作的灵感从何而来?——运用潜意识的力量




即使一个毫无音乐细胞的的人,也应该不会怀疑,音乐创作和做数学题不一样,绝对不是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呆住,想破脑袋,就能写出好的音乐。创作的灵感,总是源于日常生活,而这些灵感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灵感就像个叛逆的孩子,很多时候越是想着,“灵感啊,听话,快点来吧”,灵感它就越是不来。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大家给音乐或文学创作者赋予了浪漫色彩,“李白斗酒诗百篇”这类佳话也被人们代代流传。但很多人对音乐创作也有偏见,单纯的“浪”也并不能“当饭吃”,音乐创作者也常常面对着比“做数学题”这类工作还大的压力。道理很简单,因为压力源本身是不可控的:你无法确保灵感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小编本人在专辑编曲的过程中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时间紧任务重,然而却毫无灵感,什么都想不出来,而且越是着急就越没有灵感。






当然,作为一个“老司机”,小编还是成功地渡过了难关。至于是怎么做到的,小编告诉你,那就是“佛系”一点,什么都不做,干脆不去想它,“无为而治”。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你一定会问,这不是典型的“拖延症”吗?没错,就是拖延!适当的拖延,通过其他方式来散散心,有时候灵感反而会自己冒出来,这就是潜意识的强大力量。事实上,虽然在意识层面上,我们放下了手头“寻找灵感”的工作,但是在潜意识层面,大脑依然在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越想要灵感越没有灵感”的恶性循环,往往是在压力之下,思维的“带宽”变窄,创造力下降的缘故。而当我们把思维的“频道”切换到潜意识之后,随着压力的减轻,灵感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除此以外,潜意识的力量还体现在重构性记忆的运用上。重构性记忆,就是对原初记忆,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和加工。因此很多时候,重构性记忆成了我们学习的杀手和思维的漏洞。我们常常无意识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添油加醋”,导致了错误的出现。然而在音乐创作方面,原本的漏洞却成了一大利器。此话怎讲?给大家举一个小编的亲身体验。一次,小编对自己写出的旋律很不满意,但由于日常积累灵感是一个音乐创作者的必备素养,小编还是有点不情愿地把它记了下来。结果不知过了多久,小编在听到一首歌之后,突然来了灵感,很自然地哼出了一段不错的旋律。仔细一想,原来这个旋律改编自之前的那段几乎想扔掉的旋律。事实上,潜意识一直在悄悄地运作,在不知不觉中对原来记忆中的旋律进行重构,直到一个刺激的出现唤起了这段更好的旋律。这样看来,记忆的“错误”,在创作中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提升呢!




二、创作进行时的体验如何?——幸福的“心流”体验




你是否见过一些歌手在现场演唱时,情到深处不能自已?你是否见过乐队的指挥在台上收放自如,仿佛忘却了自己?这就是下面要说“心流”体验。所谓心流,就是人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许多艺术家在表演创作时,就常常会体验到这种高度兴奋和充实的感觉,小编也是如此(无耻地自比一下艺术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带给我们快乐的,其实并非心流体验本身。小编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觉得筋疲力尽,灵感匮乏,但这种忘我的投入结束以后,便会体验到满满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音乐真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东西,它的确很容易使人进入心流体验。在表演和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目标,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创造价值使其更有意义。比如,小编在音乐制作的时候会想,这首歌是要一个快乐一些的感觉,还是伤感一些?是安静一些,还是狂热一些?就在这个对风格的定位中,我们自主地选择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因此赋予创作更高的价值。很显然,可以自主选择的目标,一定比无从选择的目标更让人觉得更想去实现。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心流体验只是那些艺术家门才会有的,正常人是很难在工作中体会到的。大错特错!虽然说“学习使我快乐”,“工作使我快乐”这些话现如今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些玩笑话,然而研究表明,人们的心流体验往往更容易出现在工作中而非休闲时间!怎么样,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借鉴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给自己的工作赋予意义。心流理论的创始人米哈里认为,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能力的匹配创造了心流体验。只要我们在这些方面多做文章,心流体验也一定不会遥远。




三、听自己的歌是怎样一种体验?——增强自我意识




看到这个标题,相比很多人都已经要隔着屏幕喷小编了。“你真的好自恋啊!”先别着急,洗得清洗不清,先给小编一个跳进黄河的机会再说嘛~其实,小编十分认同这句话,不过小编还认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自恋的,无一例外!此话怎讲呢?这就要说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被认可动机。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必然需要不断地被认可。毕竟,谁愿意天天生活在批评、贬低与自卑中呢?这种被认可动机,可以被他人的认可满足,同样也可以被自己的认可满足。这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恋”了。




纳喀索斯


其实,“自恋”一词,在心理学上的现象,比日常生活中的更加普遍。人们常常会有一种“我的就是好的”的错觉。例如在音乐创作上,小编也难免自我膨胀,对于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甚至觉得自己的歌就是比别人的好,虽然理性上,小编深知自己和真正的音乐人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亏你还好意思说)!心理学上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研究人员让一组被试按说明书叠千纸鹤,然后对它们出价,而另一组被试则没有叠千纸鹤,研究人员让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出价。结果令人震惊,同样的千纸鹤,第一组的出价平均是第二组的五倍之多!显然,同样的创意,人们想当然倾向于觉得自己的更好。《怪诞行为学》中提出了一个词:“所有权依恋症”,小编认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切。当我们以“拥有”的心态来看自己的作品时,那自然会是怎么看怎么好了!


当然,大家也不要觉得这就是所谓的“人性的弱点”。广义上的自恋,其实对我们是好处多多的。自恋可以满足我们的被认可动机,从而增强我们的自我意识,让我们在对自己更加了解的同时,增强个人的信心和幸福感。小编在高考前两个月发行了专辑之后,时常沉浸于听自己的作品,那真可以说是发自心底得美啊!最关键的是,这让小编在压力最大时候,时常能有一种“我很强”的感觉,而这恰恰帮助小编度过了难熬的高三时光。怎么样,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想“自恋”一把了?



好了,小编终于写完了——吐(zhuang)槽(B)时间到了!由于小编是咨询中心里唯一一个会音乐制作的同学,第一个分(bei)享(guo),真是当(yi)之(lian)无(meng)愧(bi)了。当然啦,小编是不会放过这个推销自己的好机会的~在此给大家安利一下:






刘在田,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2016年5月5日以艺术总监身份发行第一张原创专辑《一起跑》,专辑歌曲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中被播放,专辑相关信息被每日新报,今晚报等媒体报道。2017年3月31日发行第二张专辑《盛夏》,专辑销售额突破20000元,歌曲被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分三个时段播出,并登上了《创新作文》杂志的人物专栏。现第三张专辑《经年》的歌曲正在陆续发布,欢迎欣赏~



原创歌词网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