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罗伊莎·瓦伦蒂 | 不愿死亡的歌曲:游牧探戈
09-10 89152920 歌词网基地
流行音乐的制作依靠一系列录音与机械复制技术, 而这些技术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早期与中期麦克风、扬声器和录音机的发明,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数字合成器、采样器等设备。除了实际功用,这些技术还融入了与流行音乐制作、市场及消费相关的社会文化进程。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追踪这些进程,其中涉及到家庭录音。我尤其关注这些技术的混杂与铭刻现象,以及各种机构,与随着以软件为主导的家庭录音技术。
这里要探讨的是媒体发展中的歌曲演化问题,更确切说,是“媒体歌曲”(media song)本身,即伴随媒体而诞生的歌曲。尽管现代广播公司及唱片公司遍布世界,但探戈,这种最古老的媒体歌曲,仍然活跃并兴盛在世界的一些角落。探戈之所以没有消亡,原因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动势和“游牧机制”。“动势”(“mouvence”)是保罗·曾托尔(Zumthor)的术语,而“游牧机制”(“nomadism”)来自于洛特曼和佩林斯基(Lotman,Pelinski)。为了理解媒体歌曲的演化发展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游牧探戈的一些特征。
“分录合成音”的诞生:一种媒体音响
20世纪,音响媒体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记录、存储、整合声音技术发展。首先是唱片的录制技术,接着是无线电广播技术。这些技术发展的结果导致声音领域中“分录合成音”(schizophony)的出现。1 1979年,作曲家R.默里·沙费尔(R. Murray Schafer)创造了“分录合成音”一词,意思是指可以从任何地方发出,而不单单是由声源发出的声音。分录合成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思考音乐理念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音乐欣赏的习惯。
从技术上来看,媒体音乐发展之路具有历史意义。在这发展过程中,噪音作为一种“音色”被人们接受。媒体技术为音响世界带来了新的声音,它也为人们提供了一副当下世界的声音全景图。媒体技术还让听众欣赏到更多过去流传下来的“标准”音乐。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新的分录合成音触及了音乐表演的内核。
促使混响诞生的标志性人物是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作为19世纪最后十年真实歌剧高峰与唱片生产的纽带人物,卡鲁索的演唱最初刻在圆柱形的唱盘上,许多年后又被刻在激光磁盘上,刻录技术为后世留下了他不朽的声音。为什么卡鲁索如此重要?因为声音作为一种介质,对于早期音乐唱片来说,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早期的有声唱片尽管在音质方面有些走形,但它还是给听众提供了能识别歌曲的各种要素:歌词、发音、吐字以及充满感情的姿态、声音效果等。卡鲁索自由奔放的嗓音在这方面十分“可录”。
除此之外,卡鲁索的声音也极易识别。早期留声机接收器灵敏度较差,无法记录下两个歌手声音之间的细微差别,因此,被录制的声音必须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还要补充说明的是,被录制的声音属于嗓音世界,也就是说,它属于一种用来听的文本。欣赏一位歌手的演唱,不仅需要得到文字信息,还需要感受到歌手倾注于歌曲中的情感情绪。声音是(也许将一直是)一种最宝贵的交流手段。
早期录音时代,人们试图录制具有“高保真”的声音,但众多的实践都失败了。人们花了很长时间来开发这样一种录音技术:它既能完整地记录下声音,又能消除背景噪音(像咝咝声等)。直到20世纪50年代,立体声系统和密纹唱片的出现,才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或许我们会认为西纳特拉(Sinatra)是扩音器和塑料唱片时代的卡鲁索。西纳特拉的声音标明,“高保真”音响统治时代的来临。1948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了每分钟33转的密纹唱片,它可以用两种符码编录,此后,这种唱片又被引入了立体声,接着开发出来的便是数字音响技术。数字音响技术可以完全清除噪声,并延长播放时间(比如,一首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只需要一张光盘)。
“我的探戈”…….还可能是谁的?
唱片和广播的使用,方便了各种音乐的传播。事实上,唱片和广播共同促进了各种类型歌曲的发展。从音乐类型来看,许多新出现的音乐歌曲都起源于其本国的传统音乐。新音乐类型一旦形成,就被纳入到特定风格的经典曲目中,成为流行音乐。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夜与昼》(Night and Day)、《我的太阳》(O sole mio),《小街》(Caminito)和《地下黑手党》(Perseguic?o)。
音乐传播扩大了听众范围,这一过程很早就出现了。芬兰社会学家佩卡·格罗诺(Pekka Gronow)认为,各种类型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开始。“发端于美国的黑人舞蹈传入欧洲,此阶段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传入欧洲的舞蹈有狐步舞、探戈、伦巴、比根舞等。美国黑人舞蹈的传播改变了音乐潮流,纽约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流行音乐中心。新大陆其他地区的音乐也沿着这种路线传入欧洲。” 2(Kukkonen 1996:230)
20世纪30年代初,音乐家和歌手在他们的演出曲目中加入了外来音乐元素,人们在其中发现了由多种音乐元素(多种节奏、多种乐器、多种样式等等)组成的混合体。同时,各国开始把国际流行曲目翻译成本国语言,开创了一种交杂性3(García-Canclini 2000)或是一种音乐“混杂”(Laplantine and Nouss 1997)。
“混杂”概念的运用,实际上暗含了音乐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广播媒体并没有创建音乐的“异花传粉”,然而确实促进了音乐之间的交流进程,并把它扩展到世界范围4(Chion, 1994)。从媒介传播来看,音乐的混杂是从阿根廷的探戈开始的。在分析探戈之前,我们先来考察它在媒体音乐演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880年,探戈出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郊区。最初它被看作是一种低俗音乐“bas-fonds”(指罪犯、亡命之徒及妓女的音乐),探戈被人们接受始于巴黎中产阶级的沙龙和舞厅。1913年,探戈风行世界。卡洛斯·加德尔(Carlos Gardel)是推动探戈全球化的最重要传奇人物,正是他首次使用那个年代的技术装备(唱片、广播、电影及各种输送工具)来传播、推广探戈。幸运的是,探戈没有因加德尔的逝去而消亡,相反,它以各种游牧形式在全球繁荣发展。
音乐理论家兼“探戈大师”拉蒙.佩林斯基 (Ramon Pelinski 1995)指出,探戈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这两种之间很容易区分。一种是传统探戈,即本土探戈。它根植于产生的土壤:南美拉普拉塔河地区。另一种是非本土探戈,流传于世界各地,但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和巴西。非本土探戈是正宗阿根廷探戈的“地方版”,是各国消化吸收阿根廷探戈后形成的。每一特定文化对探戈的消化吸收方式,取决于此种文化的运行机制:通常只有其具有一些有利于当地文化发展的独特性才能被保留。换言之,根据文化符号学理论,通过保留某些特征,排斥其他特征,某一特定的文化记忆模式才得以创造出来。
尤里·洛特曼(Yuri Lotman)和塔尔图学派(The Tartu School)使用的“记忆”概念,与保罗·曾托尔(Paul Zumthor)的理论一致:“我们的文化只有通过遗忘才能记忆,通过丢弃日积月累起来的部分经验来保存自身”(Zumthor 1997:17)。曾托尔还认为,“由于文化中有着保存价值观的作用,群体记忆始终坚守那些使文化机制发挥作用的思想方式、感受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交谈方式”。(同上)
从音乐和歌曲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作品本身的某些记忆机制,比如,其中的音乐结构,像回旋曲,主题曲和变奏曲,固定低音、叠歌,以及其它各种结构。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音乐及歌曲创作中的元语言传统,比如,引用、变化措辞或模仿嘲弄,以及其它特殊情形。比如,某位作曲家为了向另一位音乐家或作曲家表示敬意,按照那位音乐家或作曲家的风格创作出新曲目,作曲家也许还会有意模仿某种音乐风格或音乐规范创作出音乐曲目。——这在历史题材的电影音乐中很常见。在探戈的演化进程中,我们能发现很多类似的实例。
另一个与建构音乐记忆有关的方法依据是曲目的表演次数。一些探戈曲目被反复演奏和倾听,毫无疑问,这些曲目在很多探戈唱片中出现,并常常被纳入探戈表演者的节目单里,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都有这些曲目。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曲目被选来反复演奏和倾听。只能说,像这样的“经典”,在歌曲领域里确实普遍存在。关于经典探戈,我们可以提两首曲目:“假面舞会”(“La Cumparisita”, G. H. Mattos Rodriguez)和“可可树”(“EI Choclo”,A. G. Villoldo),回头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游牧探戈
通过对游牧探戈演化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持续存在于社会和音乐记忆中的某些机制,这里集中探讨本土探戈与非本土探戈的不同点及关联。
本土探戈有它自己的组织机构。如国家探戈学院、探戈大学、探戈馆、国际探戈旅行、探戈节(12月11日,卡洛斯·加德尔和德·卡罗的生日)。每天至少有一个探戈广播站、一个有线电视频道在专门播放本土探戈大师们的曲目,包括特罗伊洛(Troilo),普格利泽(Pugliese),迪· 萨利(Di Sarli),卡纳罗(Canaro),弗莱塞多(Fresedo)多人的作品。
佩林斯基认为,探戈符号的本土化可以准确地解释它为什么具有游牧特征。探戈是被当作“舶来品”(洛特曼说,作为一种非文化文本)在世界各地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常表现出与各地文化或多或少的联系。举例来说,正是拉丁美洲的民族大迁徙才使得利贝塔德·拉马克(Libertad Lamarque)进入纽约和迈阿密的音乐大厅(Pelinski 1995:27)。
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是保持歌曲充满生命力的一条途径。阿根廷探戈的流传就是如此。1981年,儒利奥·科塔萨尔(Júlio Cortázar)与爱德华多·坎顿(Eduardo Cantón)开的巴黎探戈咖啡馆“Trottirs de Buenos Aires” 开业,歌舞剧“探戈阿根廷”上演,促使已经沉入人们记忆深处的音乐形式重新流行起来。探戈的复兴把那些从独裁统治下逃离出来的阿根廷移民团结起来,尤其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总之,传统探戈的复兴不仅使移居国外的阿根廷侨民找到了一种身份认同,还为20世纪70年代开创出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它的流行并不局限在巴黎(Pelinsiki 1995:18)。
游牧探戈虽非本土化,但它在全世界生根开花。在一些地方,它犹如一个过客,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它又如同一个移民或难民。作为民族大迁移的结果,游牧探戈根据迁移地文化的不同而改变自身,在这一过程中,它选择性地保留一些特性,摒弃一些其它特性。在接受了它的新文化环境里,探戈也许要经历一些重大改变(芬兰探戈就是一个例子)。根据佩林斯基的观点,游牧探戈按其结构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复制,模仿,或者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的一个支类;(2)改写经典探戈;(3)风格融合,创造一种新的、出人意料的混杂形式。
想成为正统的游牧探戈
要使本土探戈改变其特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阿根廷传统探戈的典型特征在于它的自由节奏,正如音乐家普格利泽和萨尔高(Salgan)留下的宝贵遗产。例如,在萨尔高的作品里,他用渐快与渐慢乐段的不断变化来表现节奏的自由。击打(乐器产生声音的方式)很微妙,它要求表演者接受严格的吐字、发音、弹拨音等方面的训练。不同的乐器也可能把一首乐曲变成(或者破坏成)完全不同的曲子。这方面突出的例子就是用电子乐器代替原声乐器。如在演奏低音提琴时,要求琴弓有各种变化和拨奏,这是电提琴无法做到的。最近与此类似的一个例子是用合成器来代替班多钮手风琴(Bandoneon)。合成器是一种没有“呼吸”的乐器,乐器的变化会彻底改变欣赏者对音乐乐句和休止的理解。
用传统手法改写传统探戈,要点在于把握休止的重要性。一首探戈曲目最长不应超过三分钟。因为演出时间的限制,表现因素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作曲家迪·萨利、普格利泽及特罗伊洛都非常重视这一点。正如荷西·利贝泰拉(José Libertella)曾说的“被赞美的探戈简单性”。休止在这里不仅应被理解为乐器演奏的暂停,还应被看作是轻柔、微妙的断奏,是歌手发出的辅音及有意的停顿。最重要的,休止应视为是一种“呼吸”。这种有生命的呼吸是探戈与生俱来的重要品质。这一品质即便在“节奏就是法则”的探戈舞蹈音乐中也一直保存着。即使听众不明白歌词的含义,歌手声音本身也会表达和传递这丰富的情感。力度变化是探戈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遗憾的是,如今不只是探戈,很多媒体音乐似乎都没有了力度的变化。力度变化在音乐表达中作用重大,它充当休止和其它声音的转调器。最后一点,根据传统手法创作探戈曲目,必须掌握如何充分发挥传统乐器的丰富情感表现力。
探戈自身有爵士版和音乐会版两种。爵士探戈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而起。不只是爵士乐音乐家创作并演奏探戈-爵士(或混合探戈),就连探戈大师们也在尝试。皮亚佐拉(Piazzolla)与他的搭档萨克斯演奏家格里·马利根(Gerry Mulligan)及打击乐演奏家加里·伯顿(Gary Burton)合作的“新探戈”就是一个例子。更近的例子中,还有巴勃罗·齐格勒(Pablo Ziegler)和鲁道夫·梅德罗斯(Rodolfo Mederos)及其它人。至今说到音乐会版探戈的代表,必定要提到杰出的作曲家阿斯托尔·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他一直被看作是音乐界的一位多面手,既能做流行音乐,也能做艺术音乐。他的作品集包括组曲、赋格曲和多钮手风琴协奏曲。而那些只创作所谓经典音乐的探戈作曲家,大批出现是在19世纪末。5
探戈的“动势”
上文我们提到探戈传入欧洲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时是由到巴黎录制唱片的阿根廷音乐家带过去的。这些外来的音乐家(以及舞蹈家)在巴黎和其它大城市中心表演。就像佩卡·格罗诺(Pekka Gronow )所写(in Kukkonen 1886:231):当探戈成为一种时尚,许多欧洲音乐家就以这样的形式来表演和创作……首先,他们不厌其烦地尝试仿制探戈表演的各种服饰。乐队穿着阿根廷式服饰,如加拉尔多(Garaldo)在伦敦创作的《加乌乔牧人》,给他们的作品起一个西班牙语的名字(如“Guapita”,“Bontita Nina” ,“Adios senorita”)。然而,没用多久,当探戈适应了异国环境后,6德国、法国、希腊以及其它欧洲国家的作曲家们,就开始用本国语言为探戈音乐作词,并加入了表现本国音乐风格的元素……20人组成的旧式舞蹈乐队被40人组成的大乐队取代,演唱风格变了,很多情况下,加入了现代编排或混杂形式的舞蹈(如“探戈-比根舞”),这似乎显得更有味道。
好莱坞为创造一种激情奔放、性感热烈的探戈舞蹈及音乐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欧洲所有形式的探戈,事实上都带有浓重的德国风格。方形舞、进行曲的节奏,缺少自由速度,乐段以及铜管乐器的运用都是德国探戈的基本特点。一句话,这是一种适合军乐队演奏的探戈,它在柏林的舞蹈餐馆和夜总会广泛流传,并被拍摄成酒吧音乐电影,比如《蓝色天使》(The Blue Angel)。
在芬兰,探戈在人们音乐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里,各国风格迥异的探戈取代了难以模仿的阿根廷探戈,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段时间里更是如此。皮里若·库科宁(Pirijo kukkonen)在她关于芬兰探戈的大量研究中谈到:“然而在芬兰,很快形成了一种具有它自身特点的忧郁探戈,由于多年的战争,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传统芬兰探戈获得了自己的独特性,那就是忧伤的小调及歌词,它反映了芬兰人悲痛、失望的心情……芬兰探戈体现了芬兰人的个性、心态及身份认同。正如芬兰民间诗人在他们的诗歌里所揭示的那样。”(Kukkonen 1996:105)。
芬兰探戈的情形正好说明,音乐(及文化)文本是如何变化,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如何适应一套新的符号法则。曾托尔发明了一个词“动势”7来描述这一过程。“动势”这个概念描述了文化文本的传播与普及8——这是一个因国家或文化差异而以不同方式发展变化的过程。比如在日本,更多借鉴了德国探戈风格,但其社会实现方式也不同。这是因为在日本人传统意识里,妇女通常是不与男子对舞的(即便是与他们的丈夫也不行),男人们舞伴须请职业舞女。由此可见,在日本跳探戈舞、演奏及欣赏探戈音乐的方式都与其它国家有所不同。
“假面舞会”探戈
“假面舞会”,世界上最著名的探戈曲目,在1924年就已家喻户晓。这首探戈,原来的歌词和曲谱是由杰拉尔多·埃尔南·马托斯·罗德里格斯(Gerardo Hernan Mattos Rodríguez)创作于1924。它吸收了帕斯夸尔·孔图尔西(Pascual Contursi)和恩里克·马龙(Enrique Marone)用西班牙语写的歌词,并改名为“如果你知道”(1924)。罗塞尔·古戴(Russel Goudey)为这首曲子填上了英文歌词,芬兰语歌词由库莱沃(Kullervo)创作,名为“热带夜晚”(Tropiikin y? 1929)。1943年仍然有其它文本的歌词被不断地创作出来。“阿根廷的玫瑰”(The Rose of Argentina)中使用了响板,讲述了一个加乌乔牧人和他的马的故事。1950年,库莱沃为这首探戈作了新调子,由富有传奇色彩的奥拉维·维尔塔(Olavi Virta)在1953年演出。1980年,此曲又成为雷约·泰帕莱(Reijo Taipale)和埃伊诺·格龙(Eino Gron)重新编排的节目(kukkonen 1996: 63-64)。在“假面舞会”所有欧洲的改编版中,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阿根廷原文版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已经丢失,改编版的歌词内容大多重复单调且浅薄。
即使是马托斯·罗格里斯版的“假面舞会”也经历了许多改变,“假面舞会”成了狂欢节上学生列队行进时所唱的一小段赞美诗。但孔图尔西、马罗尼与马托斯·罗格里斯的想法不同,他们给乐曲填上了动人的爱情内容,忧郁般的歌词具有浪漫色彩。然而,多数“假面舞会”作品,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器乐作品。这种音乐最迷人的地方也许就在它的固定低音效果上,因为固定低音特别适合各种变奏曲(尤其是音调优美的变奏曲)和即兴表演。
总之,“假面舞会”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音乐符号,它从许多方面说明了我们在这里一直讨论的问题。9作为探戈乐曲,它证明此类音乐的生命力以及它在世界范围内音乐作品中的地位。作为媒体音乐,它展示了广播与录音技术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最后,歌曲的演出呈现了不同的编排风格。归根到底,探戈既是最古老的媒体音乐,也是世界文化中的媒体音乐。至于它的游牧特征和流动过程,即带来的不同歌词内容和不同的欣赏习惯,都证明了它作为一种文化文本符号的再生能力。非常有趣的是,这种再生能力正体现在它永远变动的声音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仅 “假面舞会”,所有的探戈曲,都是拒绝消亡的歌。
注释:
1 这个英语术语由作曲家、音乐研究者R.默里·沙费尔创造。它是指由任意音乐声音以及环境音响等组合营造的气氛。
2 格罗诺还指出:“……新音乐传播的一个主要媒介现代舞乐团,它采用了过去被忽视的几种乐器,如打击乐器和萨克斯管。舞蹈乐队还尝试了一些新的音乐活动,像即兴独奏等。欧洲年轻的音乐家们很快就学会了这些新东西。”(Kukkonen 1996:230)
3 加西亚·坎克里尼(García Canclini)把“混杂”定义为“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那些独立存在的结构或不相关联的行为,混合起来以创造出新结构、新事物、新行为。”(2000:62)
4为了解释这一过程的全貌,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比如民谣、爵士乐、茨冈舞(吉普赛人的传统)、葡萄牙流行音乐等。我们用这些例子来说明所谓的“混杂音乐”,加西亚用这个词汇来描述音乐上的融合现象。
5此类音乐家及作品有:西班牙作曲家和钢琴家阿尔韦尼斯(Albeniz 1860-1909)的“Tango”; 法国作曲家萨蒂(Satie1866-1925)的“Tango perpetue”;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 1882-1971)的钢琴曲“Pesante”(1921),管弦乐“Tempo di tango”(1962),以及1940年创作的钢琴曲“Tango”,这首曲目更加接近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风格,德国作曲家魏尔(Weill 1900-1950)以及法国作曲家米约(Milhaud 1892-1974)的探戈作品。
6 日本音乐理论家Shuhei Hosokawa写道:“……探戈,是传入日本最早、流传最广泛的拉丁音乐。大约在1920年,那些在巴黎跳过探戈舞、欣赏探戈音乐的年轻精英分子把它带到了日本……从舞蹈艺术角度看,大多数日本人是从舞蹈教师所用的英国教科书中学会探戈的。英国探戈的特点是你不用去英国就能学会,因为教科书上的插图非常规范,有条理,不像阿根廷或法国探戈,很强调无拘无束,自然率真的舞蹈动作。日本教师从英语教科书和杂志中学习探戈舞,并告诫他们的学生不可像法国文化爱好者那样,随兴改动或者做一些带来感官刺激的动作。对于这些英语教师来说,那样的感官刺激简直就是“淫秽”(1997)。在我们看来,那些没有即兴表演和柔软姿势,充满规范动作的舞蹈,适合于按“正规”节奏跳的探戈,反之亦然。
7 很难对“Mouvence”这个词作一个准确、全面的解释,它应被理解为一种运动特性(或运动倾向)和作为新歌流传的能力。
8 我们注意到,在芬兰的音乐会上,从1985年起,每年都举办探戈节。在探戈节上,要举行舞王、舞后争夺赛。
9 分析“可可树”,会发现我们分析“假面舞会”时同样的特点。
参考文献
Chion, Michel. 1994. Musiques médias et technoligies. Paris: Flammaricn.
Garacia-Canclini, Nestor. 2000. Notícias recientes sobre la hibridación (Recent News about Hybridisation). In: H.Buarque de Hollanda and B.Resende (eds.), Artelatina.
60-82.Rio de Janeiro: Aeroplana Editora; Museu deArte Moderna.
Hosokawa, Shuhei.1997.Salsa no tiene frontera: Orquesta de la luz or the Globalization
and Japanization of Afro-Caribbean Music.In:Trans3:Transcultured Music review.
URL:http://www2.uji.es/trans3/hosokawa.html.
Kukkonen,Pirjo.1996.Tango Nostalgia: The Language of Love and Longing.Helsinki:
Helsinki University Press.
Laplantine,Francois and Alexis Nouss.1997.Le metissage.Paris:Flammarion.
Lotman, Iúri.1996. LasemiosferaI: Semióticalde la culturay del Texto[The Semiosphere I:Semiotics of Culture and of Tex] .Madrid: Cátedra.
—.1998.LasemiosferaII:Semióticalde la cultura,del texto de la conduata y del espacio
[The Semiosphere II: Semioics of Culture,of Behaviorand of Space] .Madrid:
Cátedra.
Martin-Barbero,Jesús.2000.Dislocaciones del timepo y nuevas topografias de la memoria Time Dislocaciones and New Topographies of Memory].In:H.Hollanda and B.Resende eds. Artelatina. Rio de Janeiro: Aeroplano Editora;Museu de Arte Moderna.
Pelinski, Ramón.1995.Tango nomade: études sur le tango transculturel .Montréal:
Tryptique.
Schafer, R.Murry.1979. Le paysage sonore. Paris: J.C.Lattès.
Zumthor, Paul, 1983. Introduction à la poésie orale. Paris: Seuil.
—.1994.Body and Performance. In:L.Pfeiffer and U. Gumbrecht: Materialities of Communication.217-226.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Tradi??oe esquecimento. [Tradition and Oblivion].S?o Paulo: Editora Hucitec.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相关文章
-
01-13【2024中国新词曲原创词曲征集活动】隆重开启!免费报名丨不用投票丨免费大师课
-
01-13流行歌词音乐
-
12-06【年度评选 正在报名中】2023年度十大词曲作家颁奖晚会暨2024春晚原创词曲海选活动
-
10-15情港行驻洒脱
-
10-15旧梦云烟(国风)
-
10-15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原创歌曲征集大赛正在评审!
-
10-15歌曲征集,诚邀您携佳作参与
-
10-13航空工业沈飞原创歌曲《生死为你》荣获“十大金曲”奖
-
10-132024年中国(维西)兰花博览会主题歌曲征集,诚邀您携佳作参与
-
10-062023年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经开区赛区项目征集公告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中国原创歌词网会员推送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8-07为什么歌的高潮部分叫副歌?歌词中怎么分为副歌和主歌?
-
12-31各个版本《探清水河》,一更到五更完整歌词,建议收藏
-
01-04孤勇者歌词
-
08-21《你不要担心》中文谐音歌词
-
02-11《这一路》歌词完整版
-
03-19如愿 歌词
-
04-08周杰伦歌曲大全100首的汇总
-
03-31少年歌舞《听我说》歌词
-
02-25《The Calling》歌词及翻译
-
01-22为什么说帝女花歌词恐怖
音频应用
中国原创歌词网广告
-
02-18原创歌词征集发布
-
02-16原创曲谱发布制作
-
02-06音乐-歌手-幕后发布推广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