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军哥民谣

参观青海王洛宾纪念馆感赋(七律 十一尤韵)

10-18 花儿儿香花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原创)神秘的青藏高原(十五)参观青海王洛宾纪念馆感赋(七律 十一尤韵) 姑娘青海好明眸, 为汝欢吟为汝愁。 心失斯人生可弃, 情如何物死相求。 事存乐苑传佳话, 曲奏民谣啭玉喉。 西部歌王身坎坷, 高原草茂白云悠。 小注:编辑本段艺术生涯 王洛宾(
(原创)神秘的青藏高原(十五)参观青海王洛宾纪念馆感赋(七律 十一尤韵)
 
姑娘青海好明眸,
 
为汝欢吟为汝愁。
 
心失斯人生可弃,
 
情如何物死相求。
 
事存乐苑传佳话,
 
曲奏民谣啭玉喉。
 
西部歌王身坎坷,
 
高原草茂白云悠。
 
小注:编辑本段艺术生涯
  王洛宾(1913-1996)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 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纪念馆在青海金银滩大草原。
  1931年毕业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 
  1934年就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在北京铁路扶轮中学任音乐教员。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等抗日歌曲。同年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女友罗姗(杜明远)结婚。 
  1938年在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前往甘肃、青海各地宣传抗日。改编《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丽》等民歌。 
  1939年在青海创作、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等民歌。 
  1940年在西宁任音乐教育工作,负责组建“青海儿童抗战剧团”,创作歌舞剧《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进行曲》等抗战歌曲。 
  1941年春天前往兰州与妻子罗姗解除婚约。之后被兰州反动当局以“共产党嫌疑”罪名逮捕,关押在兰州城北大沙沟监狱,苦狱三年。在狱中创作《蚕豆谣》、《我爱我的牢房》、《睡在戈壁滩上》等二十余首囚歌。 
  1944年5月经多方营救出狱,回到青海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改编《阿拉木汗》、《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 
  1945年与妻子黄玉兰在西宁结婚,之后生育三子, 1951年冬天黄玉兰在北京病逝。 
  1949年9月在西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进军新疆,时任一野一兵团政治部文艺科长,在张掖与王震将军共同创作合唱歌曲《凯歌进新疆》。 
  12月任新疆军区文艺科长,编译《苏联最新歌曲集》,改编《哪里来的骆驼队》、《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在银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 
  1952年在南疆喀什二军文工团任音乐教员、创作员。改编《沙枣儿花香》、《圆圆的》、《美就美在眉毛上》等数十首民歌。 
  1957年调任新疆军区文工团音乐教员、创作员。参与创作歌剧《战斗的历程》、《无人村》。 
  1958年参与创作歌剧《两代人》和音乐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同年被评选为全军先进文艺工作者。
  1960年在新疆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关押狱中。 
  1962年被假释出狱,回原单位带罪服务,任音乐教员、创作员。改编《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阳》、《天上的云》等数十首民歌。 
  1965年被押回狱中继续服刑10年。先后在狱中搜集改编《哈来龙》、《离别》、《阿顿江》、《高高的白杨》、《萨阿黛》等数十首民歌。 
  1975年刑满出狱。在政治上继续被管制,在生活极度困难时改编《我愿变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热泪把我的手背烫伤》等数十首民歌。 
  1978年为新疆工一师文艺宣传队创作歌剧《托木尔的百灵》。 
  1979年应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将军邀请前往兰州为战斗歌舞团创作歌剧《带血的项链》进京参加国庆30周年汇演,获文化部颁发创作二等奖。 
  1980年为乌鲁木齐市文工团创作歌剧《奴隶的爱情 
生活照(5张)
》。新华社为他发表内参“披露老音乐家王洛宾的困境”的文章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他恢复名誉和军籍,69岁的王洛宾终于重新穿上了军装,任新疆军区文工团艺术顾问。 
  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洛宾歌曲集》。 
  1986年1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新疆音乐家协会联合为他举办《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首次向社会全面介绍他的音乐作品,并且授予他“人民音乐家”这一光荣称号。新疆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英汉对照《在那遥远的地方》、《丝路情歌》歌曲集。 
  1996年3月14日因患胆囊腺癌在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3岁。 
  20日王洛宾追悼大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自治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社会各界1500多人参加,国内外社会团体及知名人士发来唁电、唁函500件,送花圈200多个,沉痛哀悼王洛宾先生。 
  1996年6月王洛宾墓碑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金山陵园举行,首都各界人士及驻军代表500多人参加。国内演艺界及海外华侨纷纷举办“王洛宾作品音乐会”缅怀这位不朽的音乐家。 
编辑本段王洛宾与三毛的故事
  王洛宾和三毛的“黄昏恋”,社会上出了不少书,洋洋数十万言,写得绘声绘色,似乎神乎其神,其实两人见面的时间并不多,其“恋情”达到什么程度?扑朔迷离,只有当事人 
  (原创)神秘的青藏高原(十五)参观青海王洛宾纪念馆感赋(七律 十一尤韵) - 白云深处小村 - 白云深处小村
 
三毛
 
 
才知道,本文只是摆事实,让读者去分析吧。 
  (一) 
  一九八九年,香港女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过王洛宾后,在《台湾日报》发表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很受读者欢迎。 
  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并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西班牙,带到撒哈拉去。当她看到夏婕报道王洛宾近况的文章,非常感兴趣,并向夏婕要了王洛宾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地址。 
  一九九○年四月,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当到乌鲁木齐时,她离队按地址找到王洛宾。 
  王洛宾对三毛一无所知,只听说她是台湾名作家,但到底写了什么书,他一本也没看过。出于礼貌,他仍和三毛握手、拍照,并简单介绍自己的歌曲和经历,他对三毛的印象是“像个大孩子,天真活泼”。 
  晚间,他到宾馆为三毛送行。当王洛宾向服务员询问三毛时,惊动了宾馆上下。原来,三毛登记住宿的证件使用陈平的名字,未引起注意;如今王洛宾一声“找三毛”,男女服务员奔走相告,抱来一大堆三毛在大陆出版的书,请她签名,王洛宾才知道这位大作家的号召力,可因为人多,没有机会再倾谈。 
  分手时三毛答应:“九月份我一定再来看望您,请给我写信。” 
  (二) 
  三个多月时间,两人往来六封信。王洛宾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后来王洛宾迟复三毛的信,三毛责怪道:“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八月份,三毛在北京为电影《滚滚红尘》补写旁白。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三毛搭乘北京到乌鲁木齐的飞机,傍晚抵达乌鲁木齐,王洛宾穿着精致的西装,打着领带,走到机舱口,迎接三毛。两人并肩把臂,缓缓步下舷梯,接受了十多名少年男女的献花。 
  这隆重的欢迎礼,使三毛大吃一惊。后来才了解到这是乌鲁木齐几位年轻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正在筹划拍摄一部反映王洛宾音乐生涯的纪实性电视片。听说三毛要来,便策划这段欢迎情节,以壮声势。但此事并没有事先告知三毛,她很不高兴。 
  三毛到乌鲁木齐后,就住进了王洛宾的家,她还穿上了在尼泊尔旅行时特意定做的一套十分精美的藏族衣裙,学起《在那遥远的地方》女主角卓玛的打扮,想引起王洛宾的注意。她还和王洛宾各骑一辆脚踏车,奔走乌鲁木齐街头,进出百货公司、瓜果摊、菜市场,买菜做饭给王洛宾吃。可王洛宾忙于拍电视片,早出晚归,他虽然仍热情招呼三毛,却无法领悟三毛对他深沉的爱。 
  三毛明白了:近八十岁的王洛宾,生活给他刻下的伤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颗爱心,还不能抚平这位老人深重的心灵创伤,三十多岁的年龄差距造成无法填平的鸿沟。王洛宾不可能做他的情人,但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民歌大师、老者。 
  后来三毛病了,王洛宾请来医生为她诊治,并请来一个女孩子照顾三 
专辑照(5张)
毛的起居,直至病愈。 
  九月七日凌晨,三毛要走了,王洛宾特地到机场为她送行。 
  (三) 
  一九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三毛从台湾来信,王洛宾直至十二月底才收到。没想这却是一封绝笔书。 
  一九九一年一月五日凌晨,当王洛宾从收音机听到三毛自杀身亡的消息,恍如晴天霹雳,令他悲痛不已。这一段时间他开始整瓶整瓶地喝酒,麻醉自己。 
  他感到很对不起三毛,辜负了她的爱。在王洛宾家门厅的前台上,摆放着一张三毛的大像,还有用白绢包起来的三毛的一缕秀发,那是三毛前次到王洛宾家时,临走前剪下来留存在乐谱本内的遗物。 
  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情谊,王洛宾写下了《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摘自香港《大公报》李远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10月25日第八版)

原创歌词网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4 4.44音乐工作室音乐发布平台 . All Rights Reserved